杨夫人挽章二首的拼音版

  • yáng
    rén
    wǎn
    zhāng
    èr
    shǒu
  • gāng
  • dào
    wáng
    shì
    jué
    shén
    shāng
    duān
    wèi
    yīn
    róng
    wàng
  • àn
    wén
    dūn
    jié
    cāo
    qiáo
    jīn
    jiàn
    gòng
    lóng
    guāng
  • jǐn
    náng
    qìng
    chén
    ēn
    zhòng
    dān
    zhào
    é
    jiē
    shǔ
    dào
    cháng
  • fǎng
    仿
    líng
    yóu
    yuán
    wèi
    yuǎn
    rén
    jiě
    zhì
    fǎn
    hún
    xiāng
李纲介绍和李纲诗词大全

李纲

宋邵武人,字伯纪,号梁溪。徽宗政和二年进士。宣和间为太常少卿,金人南下,因刺臂血上疏,请徽宗禅位太子以号召天下。钦宗立,历任兵部侍郎、东京留守、亲征行营使。坚主抗金,反对迁都,积极备战,迫使金兵撤离。......
复制作者 李纲
猜您喜欢

老子二章

形式: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不为始,原本作“不辞”,据敦煌本改)   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复制 老子 《老子二章》

夫子当路于齐

形式:

  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   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蹴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   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   曰:“以齐王,由反手也。”   曰:“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   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鎡基,不如待时。’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复制 孟子 《夫子当路于齐》

孟子四章

形式: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主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民为贵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絜,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复制 孟子 《孟子四章》

胠箧

形式:

  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縢、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谓知也。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唯恐缄縢扃鐍之不固也。然则乡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   故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齐国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罔罟之所布,耒耨之所刺,方二千余里。阖四竟之内,所以立宗庙、社稷,治邑、屋、州、闾、乡、曲者,曷尝不法圣人哉?然而田成子一旦杀齐君而盗其国。所盗者岂独其国邪?并与其圣知之法而盗之。故田成子有乎盗贼之名,而身处尧舜之安,小国不敢非,大国不敢诛,专有齐国。则是不乃窃齐国,并与其圣知之法,以守其盗贼之身乎?   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至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至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龙逢斩,比干剖,苌弘胣,子胥靡。故四子之贤而身不免乎戮。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由是观之,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故曰: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掊击圣人,纵舍盗贼,而天下始治矣!   夫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实。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为之符玺而信之,则并与符玺而窃之;为之仁义以矫之,则并与仁义而窃之。   何以知其然邪?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故逐于大盗、揭诸侯、窃仁义并斗斛权衡符玺之利者,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斧钺之威弗能禁。此重利盗跖而使不可禁者,是乃圣人之过也。故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   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故曰:大巧若拙。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   彼人含其明,则天下不铄矣;人含其聪,则天下不累矣;人含其知,则天下不惑矣;人含其德,则天下不僻矣。彼曾、史、杨、墨、师旷、工倕、离朱、皆外立其德而以爚乱天下者也,法之所无用也。   子独不知至德之世乎?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牺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若此之时,则至治已。今遂至使民延颈举踵,曰:“某所有贤者,”赢粮而趣之,则内弃其亲,而外弃其主之事;足迹接乎诸侯之境,车轨结乎千里之外,则是上好知之过也。上诚好知而无道,则天下大乱矣!   何以知其然邪?夫弓、弩、毕、弋、机变之知多,则鸟乱于上矣;钩饵、罔罟、罾笱之知多,则鱼乱于水矣;削格、罗落、罝罘之知多,则兽乱于泽矣;知诈渐毒、颉滑坚白、解垢同异之变多,则俗惑于辩矣。故天下每每大乱,罪在于好知。故天下皆知求其所不知,而莫知求其所已知者;皆知非其所不善,而莫知非其所已善者,是以大乱。故上悖日月之明,下烁山川之精,中堕四时之施,惴耎之虫,肖翘之物,莫不失其性。甚矣,夫好知之乱天下也!自三代以下者是已,舍夫种种之民,而悦夫役役之佞,释夫恬淡无为,而悦夫啍啍之意,啍啍已乱天下矣!

复制 庄周 《胠箧》
类型:
观点 

成相杂辞

形式:

请成相:世之殃,愚闇愚闇堕贤良!人主无贤,如瞽无相,何伥伥! 请布基,慎圣人,愚而自专事不治。主忌苟胜,群臣莫谏,必逢灾。 论臣过,反其施,尊主安国尚贤义。拒谏饰非,愚而上同,国必祸。 曷谓“罢”?国多私,比周还主党与施。远贤近谗,忠臣蔽塞主埶移。 曷谓“贤”?明君臣,上能尊主下爱民。主诚听之,天下为一海内宾。 主之孽,谗人达,贤能遁逃国乃蹙。愚以重愚,闇以重闇,成为桀。 世之灾,妒贤能,飞廉知政任恶来。卑其志意,大其园圃高其台。 武王怒,师牧野,纣卒易乡启乃下。武王善之,封之于宋立其祖。 世之衰,谗人归,比干见刳箕子累。武王诛之,吕尚招麾殷民怀。 世之祸,恶贤士,子胥见杀百里徙。穆公任之,强配五伯六卿施。 世之愚,恶大儒,逆斥不通孔子拘。展禽三绌,春申道缀,基毕输。 请牧基,贤者思,尧在万世如见之。谗人罔极,险陂倾侧此之疑。 基必施,辨贤罢,文武之道同伏戏,由之者治,不由者乱,何疑为? 凡成相,辨法方,至治之极复后王。慎墨季惠,百家之说欺不详。 治复一,修之吉,君子执之心如结,众人贰之,谗夫弃之,形是诘。 水至平,端不倾,心术如此象圣人。人而有埶,直而用抴必参天。 世无王,穷贤良,暴人刍豢,仁人糟糠;礼乐息灭,圣人隐伏,墨术行。 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 治之志,后埶富,君子诚之好以待。处之敦固,有深藏之,能远思。 思乃精,志之荣,好而壹之神以成。精神相反,一而不贰、为圣人。 治之道,美不老,君子由之佼以好。下以教诲子弟,上以事祖考。 成相竭,辞不蹙,君子道之顺以达。宗其贤良,辨其殃孽。请成相, 道圣王,尧舜尚贤身辞让,许由善卷,重义轻利行显明。 尧让贤,以为民,泛利兼爱德施均。辨治上下,贵贱有等明君臣。 尧授能,舜遇时,尚贤推德天下治。虽有圣贤,适不遇世,孰知之? 尧不德,舜不辞,妻以二女任以事。大人哉舜,南面而立万物备。 舜授禹,以天下,尚得推贤不失序。外不避仇,内不阿亲,贤者予。 禹劳心力,尧有德,干戈不用三苗服。举舜甽亩,任之天下,身休息。 得后稷,五谷殖;夔为乐正鸟兽服;契为司徒,民知孝弟尊有德。 禹有功,抑下鸿,辟除民害逐共工。北决九河,通十二渚,疏三江。 禹傅土,平天下,躬亲为民行劳苦。得益、皋陶、横革、直成、为辅。 契玄王,生昭明,居于砥石迁于商,十有四世,乃有天乙是成汤。 天乙汤,论举当,身让卞随举牟光。道古贤圣基必张。 愿陈辞,世乱恶善不此治。隐过疾贤,长由奸诈鲜无灾。 患难哉!阪为先,圣知不用愚者谋。前车已覆,后未知更,何觉时? 不觉悟,不知苦,迷惑失指易上下。中不上达,蒙揜耳目塞门户。 门户塞,大迷惑,悖乱昏莫不终极;是非反易,比周欺上恶正直。 正直恶,心无度,邪枉辟回失道途。己无邮人,我独自美,岂独无故? 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反复言语生诈态。 人之态,不如备,争宠嫉贤利恶忌;妒功毁贤,下歛党与上蔽匿。 上壅蔽,失辅埶,任用谗夫不能制。郭公长父之难,厉王流于彘。 周幽厉,所以败,不听规谏忠是害。嗟我何人,独不遇时当乱世! 欲衷对,言不从,恐为子胥身离凶;进谏不听,刭而独鹿弃之江。 观往事,以自戒,治乱是非亦可识。托于成相以喻意。 请成相,言治方,君论有五约以明。君谨守之,下皆平正,国乃昌。 臣下职,莫游食,务本节用财无极。事业听上,莫得相使,一民力。 守其职,足衣食,厚薄有等明爵服。利往卬上,莫得擅与,孰私得? 君法明,论有常,表仪既设民知方。进退有律,莫得贵贱、孰私王? 君法仪,禁不为,莫不说教名不移。修之者荣,离之者辱,孰它师? 刑称陈,守其银,下不得用轻私门。罪祸有律,莫得轻重威不分。 请牧基,明有祺,主好论议必善谋。五听修领,莫不理续主执持。 听之经,明其请,参伍明谨施赏刑。显者必得,隐者复显,民反诚。 言有节,稽其实,信诞以分赏刑必。下不欺上,皆以情言,明若日。 上通利,隐远至,观法不法见不视。耳目既显,吏敬法令莫敢恣。 君教出,行有律,吏谨将之无铍滑。下不私请,各以宜,舍巧拙。 臣谨修,君制变,公察善思论不乱。以治天下,后世法之成律贯。

复制 荀子 《成相杂辞》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