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王母太淑人的拼音版

  • shòu
    寿
    wáng
    tài
    shū
    rén
  • xīn
  • táo
    hǎi
    nán
    kāi
    qīng
    niǎo
    piān
    piān
    yún
    lái
  • rén
    shì
    féng
    zhōu
    liù
    jiǎ
    shǐ
    使
    jūn
    jīn
    jìn
    sān
    tái
  • cōng
    lóng
    bǎo
    shù
    lián
    fāng
    càn
    làn
    tiān
    zhāng
    cái
  • huí
    shǒu
    gāo
    táng
    tóng
    bái
    yuàn
    yán
    cháng
    duì
    bǎi
    nián
    bēi
葛昕介绍和葛昕诗词大全

葛昕

明济南府德平人,字幼明,号龙池。以荫为都督府都事,迁工部屯田郎中,曾裁惜薪司炭额百余万,汰厂司内官五百余人。官至尚宝司卿。有《集玉山房稿》。...
复制作者 葛昕
猜您喜欢

西湖梦寻 · 卷二 · 西湖西路 · 青莲山房

形式:

青莲山房,为涵所包公之别墅也。山房多修竹古梅,倚莲花峰,跨曲涧,深岩峭壁,掩映林峦间。公有泉石之癖,日涉成趣。台榭之美,冠绝一时。外以石屑砌坛,柴根编户,富贵之中,又着草野。正如小李将军作丹青界画,楼台细画,虽竹篱茅舍,无非金碧辉煌也。曲房密室,皆储亻待美人,行其中者,至今犹有香艳。当时皆珠翠团簇,锦绣堆成。一室之中,宛转曲折,环绕盘旋,不能即出。主人于此精思巧构,大类迷楼。而后人欲如包公之声伎满前,则亦两浙荐绅先生所绝无者也。今虽数易其主,而过其门者必曰“包氏北庄”。 陈继儒《青莲山房》诗: 造园华丽极,反欲学村庄。编户留柴叶,,磊坛带石霜。 梅根常塞路,溪水直穿房。觅主无从入,装回走曲廊。 主人无俗态,筑圃见文心。竹暗常疑雨,松梵自带琴。 牢骚寄声伎,经济储山林。久已无常主,包庄说到今。

复制 张岱 《西湖梦寻 · 卷二 · 西湖西路 · 青莲山房》

西湖梦寻 · 卷四 · 西湖南路 · 高丽寺

形式:

高丽寺本名慧因寺,后唐天成二年,吴越钱武肃王建也。 宋元丰八年,高丽国王子僧统义天入贡,因请净源法师学贤首教。元?二年,以金书汉译《华严经》三百部入寺,施金建华严大阁藏塔以尊崇之。元?四年,统义天以祭奠净源为名,兼进金塔二座。杭州刺史苏轼疏言:“外夷不可使屡入中国,以疏边防,金塔宜却弗受。”神宗从之。元延?四年,高丽沈王奉诏进香幡经于此。至正末毁。洪武初重葺。俗称高丽寺。础石精工,藏轮宏丽,两山所无。万历间,僧如通重修。余少时从先宜人至寺烧香,出钱三百,命舆人推转轮藏,轮转呀呀,如鼓吹初作。后旋转熟滑,藏轮如飞,推者莫及。

复制 张岱 《西湖梦寻 · 卷四 · 西湖南路 · 高丽寺》

西湖梦寻 · 卷二 · 西湖西路 · 冷泉亭

形式:

冷泉亭在灵隐寺山门之左。丹垣绿树,翳映阴森。亭对峭壁,一泓泠然,凄清入耳。亭后西栗十余株,大皆合抱,冷暗樾,遍体清凉。秋初栗熟,大若樱桃,破苞食之,色如蜜珀,香若莲房。天启甲子,余读书绚嵝山房,寺僧取作清供。余谓鸡头实无其松脆,鲜胡桃逊其甘芳也。夏月乘凉,移枕簟就亭中卧月,涧流淙淙,丝竹并作。张公亮听此水声,吟林丹山诗:“流向西湖载歌舞,回头不似在山时。”言此水声带金石,已先作歌舞矣,不入西湖安入乎!余尝谓住西湖之人,无人不带歌舞,无山不带歌舞,无水不带歌舞,脂粉纨绮,即村妇山僧,亦所不免。因忆眉公之言曰:“西湖有名山,无处士;有古刹,无高僧;有红粉,无佳人;有花朝,无月夕。”曹娥雪亦有诗嘲之曰:“烧鹅羊肉石灰汤,先到湖心次岳王。斜日未曛客未醉,齐抛明月进钱塘。”余在西湖,多在湖船作寓,夜夜见湖上之月,而今又避嚣灵隐,夜坐冷泉亭,又夜夜对山间之月,何福消受。余故谓西湖幽赏,无过东坡,亦未免遇夜入城。而深山清寂,皓月空明,枕石漱流,卧醒花影,除林和靖、李岣嵝之外,亦不见有多人矣。即慧理、宾王,亦不许其同在卧次。 袁宏道《冷泉亭小记》: 灵隐寺在北高峰下,寺最奇胜,门景尤好。由飞来峰至冷泉亭一带,涧水溜玉,画壁流青,是山之极胜处。亭在山门外,尝读乐天记有云:“亭在山下水中,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撮奇搜胜,物无遁形。春之日,草薰木欣,可以导和纳粹;夏之日,风泠泉氵亭,可以蠲烦析醒。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可濯足于床下; 卧而狎之,可垂钓于枕上。潺?洁澈,甘粹柔滑,眼目之嚣,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观此记,亭当在水中,今依涧而立。涧阔不丈余,无可置亭者。然则冷泉之景,比旧盖减十分之七矣。

复制 张岱 《西湖梦寻 · 卷二 · 西湖西路 · 冷泉亭》

西湖梦寻 · 卷五 · 西湖外景 · 宋大内

形式:

《宋元拾遗记》:高宗好耽山水,于大内中更造别院,曰小西湖。自逊位后,退居是地,奇花异卉,金碧辉煌,妇寺宫娥充斥其内,享年八十有一。按钱武肃王年亦八十一,而高宗与之同寿,或曰高宗即武肃后身也。《南渡史》又云:徽宗在汴时,梦钱王索还其地,是日即生高宗,后果南渡,钱王所辖之地,尽属版图。畴昔之梦,盖不爽矣。元兴,杨琏真伽坏大内以建五寺,曰报国,曰兴元,曰般若,曰仙林,曰尊胜,皆元时所建。按志,报国寺即垂拱殿,兴元即芙蓉殿,般若即和宁门,仙林即延和殿,尊胜即福宁殿。雕梁画栋,尚有存者。白塔计高二百丈,内藏佛经数十万卷,佛像数千,整饰华靡。取宋南渡诸宗骨殖,杂以牛马之骼,压于塔下,名以镇南。未几,为雷所击,张士诚寻毁之。 谢皋羽《吊宋内》诗: 复道垂杨草乱交,武林无树是前朝。 野猿引子移来宿,搅尽花间翡翠巢。 隔江风雨动诸陵,无主园林草自春。 闻说光尧皆堕泪,女官犹是旧宫人。 紫宫楼阁逼流霞,今日凄凉佛子家。 寒照下山花雾散,万年枝上挂袈裟。 禾黍何人为守阍,落花台殿暗销魂。 朝元阁下归来燕,不见当时鹦鹉言。 黄晋卿《吊宋内》诗: 沧海桑田事渺茫,行逢遗老叹荒凉。 为言故国游麋鹿,漫指空山号凤凰。 春尽绿莎迷辇道,雨多苍翠上宫墙。 遥知汴水东流畔,更有平芜与夕阳。 赵孟《宋内》诗: 东南都会帝王州,三月莺花非旧游。 故国金人愁别汉,当年玉马去朝周。 湖山靡靡今犹在,江水茫茫只自流。 千古兴亡尽如此,春风麦秀使人愁。 刘基《宋大内》诗: 泽国繁华地,前朝此建都。青山弥百粤,白水入三吴。 艮岳销王气,坤灵肇帝图。两宫千里恨,九子一身孤。 设险凭天堑,偷安负海隅。云霞行殿起,荆棘寝园芜。 币帛敦和议,弓刀抑武夫。但闻当伫奏,不见立廷呼。 鬼蜮昭华衮,忠良赐属镂。何劳问社稷,且自作欢娱。 亢稻来吴会,龟鼋出巨区。至尊巍北阙,多士乐西湖。 ?首驰文舫,龙鳞舞绣襦。暖波摇襞积,凉月浸氍毹。 紫桂秋风老,红莲晓露濡。巨螯擎拥剑,香饭漉雕胡。 蜗角乾坤大,鳌头气势殊。秦庭迷指鹿,周室叹瞻乌。 玉马违京辇,铜驼掷路衢。含容天地广,养育羽毛俱。 橘柚驰包贡,涂泥赋上腴。断犀埋越棘,照乘走隋珠。 吊古江山在,怀今岁月逾。鲸鲵空渤枌,歌咏已唐虞。 鸱革愁何极,羊裘钓不迂。征鸿暮南去,回首忆莼鲈。

复制 张岱 《西湖梦寻 · 卷五 · 西湖外景 · 宋大内》

西湖梦寻 · 卷三 · 西湖中路 · 苏公堤

形式:

杭州有西湖,颍上亦有西湖,皆为名胜,而东坡连守二郡。其初得颍,颍人曰:“内翰只消游湖中,便可以了公事。” 秦太虚因作一绝云:“十里荷花菡萏初,我公身至有西湖。欲将公事湖中了,见说官闲事亦无。”后东坡到颍,有谢执政启云:“入参两禁,每玷北扉之荣;出典二帮,迭为西湖之长。” 故其在杭,请浚西湖,聚葑泥,筑长堤,自南之北,横截湖中,遂名苏公堤。夹植桃柳,中为六桥。南渡之后,鼓吹楼船,颇极华丽。后以湖水漱啮,堤渐凌夷。入明,成化以前,里湖尽为民业,六桥水流如线。正德三年,郡守杨孟瑛辟之,西抵北新堤为界,增益苏堤,高二丈,阔五丈三尺,增建里湖六桥,列种万柳,顿复旧观。久之,柳败而稀,堤亦就圮。 嘉靖十二年,县令王钅弋令犯罪轻者种桃柳为赎,红紫灿烂,错杂如锦。后以兵火,砍伐殆尽。万历二年,盐运使朱炳如复植杨柳,又复灿然。迨至崇祯初年,堤上树皆合抱。太守刘梦谦与士夫陈生甫辈时至。二月,作胜会于苏堤。城中括羊角灯、纱灯几万盏,遍挂桃柳树上,下以红毡铺地,冶童名妓,纵饮高歌。夜来万蜡齐烧,光明如昼。湖中遥望堤上万蜡,湖影倍之。萧管笙歌,沉沉昧旦。传之京师,太守镌级。 因想东坡守杭之日,春时每遇休暇,必约客湖上,早食于山水佳处。饭毕,每客一舟,令队长一人,各领数妓,任其所之。晡后鸣锣集之,复会望湖亭或竹阁,极欢而罢。至一、二鼓,夜市犹未散,列烛以归。城中士女夹道云集而观之。此真旷古风流,熙世乐事,不可复追也已。 张京元《苏堤小记》: 苏堤度六桥,堤两旁尽种桃柳,萧萧摇落。想二三月,柳叶桃花,游人阗塞,不若此时之为清胜。 李流芳《题两峰罢雾图》: 三桥龙王堂,望西湖诸山,颇尽其胜。烟林雾障,映带层叠;淡描浓抹,顷刻百态。非董、巨妙笔,不足以发其气韵。余在小筑时,呼小舟桨至堤上,纵步看山,领略最多。然动笔便不似甚矣,气韵之难言也。予友程孟?《湖上题画》诗云:“风堤露塔欲分明,阁雨萦阴两未成。我试画君团扇上,船窗含墨信风行。”此景此诗,此人此画,俱属可想。癸丑八月清晖阁题。 苏轼《筑堤》诗: 六桥横截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 忽惊二十五万丈,老葑席卷苍烟空。 昔日珠楼拥翠钿,女墙犹在草芊芊。 东风第六桥边柳,不见黄鹂见杜鹃。 又诗: 惠勤、惠思皆居孤山。苏子ヘ郡,以腊日访之,作诗云: 天欲雪时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 水清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 腊月不归对妻孥,名寻道人实自娱。 道人之居在何许,宝云山前路盘纡。 孤山孤绝谁肯庐,道人有道山不孤。 纸窗竹屋深自暖,拥褐坐睡依团蒲。 天寒路远愁仆夫,整驾催归及未晡。 出山回望云水合,但见野鹤盘浮屠。 兹游淡泊欢有余,到家恍如梦蘧蘧。 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 王世贞《泛湖度六桥堤》诗: 拂?莺啼出谷频,长堤夭矫跨苍?。 六桥天阔争虹影,五马飙开散曲尘。 碧水乍摇如转盼,青山初沐竞舒颦。 莫轻杨柳无情思,谁是风流白舍人? 李鉴龙《西湖》诗: 花柳曾闻暗六桥,近来游舫甚萧条。 折残画阁堤边失,倒入山光波上摇。 秋水湖心眸一点,夜潭塔影黛双描。 兰亭感慨今移此,痴对雷峰话寂寥。

复制 张岱 《西湖梦寻 · 卷三 · 西湖中路 · 苏公堤》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