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起书怀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病体虚弱消瘦,以致纱帽帽沿都已宽松,不受重用只好客居在与之相隔万里的成都江边。
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即使事情已经商定,也要等到有了结果才能完全下结论。
希望天地神灵保佑国家社稷,北方百姓都在日夜企盼着君主御驾亲征收复失落的河山。
诸葛孔明的传世之作《出师表》忠义之气万古流芳,深夜难眠,还是挑灯细细品读吧。

注释
病起:病愈。
病骨:指多病瘦损的身躯。支离:憔悴;衰疲。
孤臣:孤立无助或不受重用的远臣。江干:江边;江岸。
忘忧:忘却忧虑。
阖(hé )棺:指死亡,诗中意指:盖棺定论。
庙社:宗庙和社稷,以喻国家。
京华:京城之美称。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 和銮(luán):同“ 和鸾 ”。古代车上的铃铛。挂在车前横木上称“和”,挂在轭首或车架上称“銮”。诗中代指“君主御驾亲征,收复祖国河山”的美好景象。
出师一表:指三国时期诸葛亮所作《出师表》。
挑灯:拨动灯火,点灯。亦指在灯下。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这首诗从衰病起笔,以挑灯夜读《出师表》结束,所表现的是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永不磨灭的意志。其中“位卑”句不但使诗歌思想生辉,而且令这首七律警策精粹、灵光独具,艺术境界拔人一筹。全诗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以及忧国忧民之心。

  起句两句“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叙事、点题,是诗人诗文自身的写照“纱帽宽”,一语双关,既言其病后瘦损,故感帽沿宽松。也暗含被贬官之意,写出了现实,纵使有满腔报国之志,也只能身处江湖之远,客居江边,无力回天,心中的痛苦与烦恼可见一斑。

  三四句“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为全篇的主旨所在,其中“位卑未敢忘忧国”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思相近,它的主旨就是热爱祖国。这两句使我们看到诗人高尚的人格和一颗忠心爱国的赤子之心。正因为诗人光明磊落、心地坦荡,所以他对暂时遭遇的挫折并不介意。他坚信历史是公正的,是一定会对一个人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的。但是诗人并没有局限于抒写自己的情怀,而是以国家的大事为己任。

  五六句“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宕开一笔,抒写了对国家政局的忧虑同时呼吁朝廷北伐,重返故都,以慰京华父老之望。在这里诗人寄托了殷切的期望:但愿天地神灵扶持国家,使广大民众脱离战火,安乐昌盛。

  最后两句“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采用典故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可收复河山对于诗人来说毫无办法。只能独自一人挑灯细看诸葛亮的传世之作,希望皇帝能早日悟出“出师一表通古今”的道理。

  此诗贯穿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中华子民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揭示了百姓与国家的血肉关系。“位卑未敢忘忧国”这一传世警句,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也是历代爱国志士爱国之心的真实写照,这也是它能历尽沧桑,历久常新的原因所在。诗人想到自己一生屡遭挫折,壮志难酬,而年已老大,自然有着深深的慨叹和感伤;但他在诗中说一个人盖棺方能论定,表明诗人对前途仍然充满着希望。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位卑未敢忘忧国”赏析

  “位卑未敢忘忧国”,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思相近,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它的主旨就是热爱祖国。它总结了中华民族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揭示了人民与国家的血肉关系。我们不求轰轰烈烈,只要立足自身的岗位辛勤工作了,多奉献,不添乱,就是爱国,就是忧国。热爱祖国有不同表现,创造物质财富、精神财富,捍卫民族尊严,为国争得荣誉,维护祖国统一,发扬民族美德,等等,都值得赞美。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于公元1176年(宋孝宗淳熙三年)四月,当时的陆游已是五十二岁。被免官后病了二十多天,移居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病愈之后仍为国担忧,为了表现要效法诸葛亮北伐,统一中国的决心,挑灯夜读《出师表》,挥笔泼墨,写下此诗。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病体虚弱消瘦,以致头上的纱帽也显得宽大了,孤单一人客居在万里之外的成都江边。 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但若想实现统一理想,只有死后才能盖棺定论。 希望天地神灵保佑国家社稷,北方百姓都在日夜企盼着君主御驾亲征收复失落的河山。 诸葛孔明的传世之作《出师表》忠义之气万古流芳,深夜难眠,还是挑灯细细品读吧。

注释

病起:病愈。 病骨:指多病瘦损的身躯。支离:憔悴;衰疲。 孤臣:孤立无助或不受重用的远臣。 江干:江边;江岸。 忘忧:忘却忧虑。 阖(hé)棺:指死亡,诗中意指:盖棺定论。 庙社:宗庙和社稷,以喻国家。 京华:京城之美称。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 和銮(luán):同“和鸾”。古代车上的铃铛。挂在车前横木上称“和”,挂在轭首或车架上称“銮”。诗中代指“君主御驾亲征,收复祖国河山”的美好景象。 出师一表:指三国时期诸葛亮所作《出师表》。 挑灯:拨动灯火,点灯。亦指在灯下。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病起书怀》载于《剑南诗稿》,为宋代诗人陆游被免官后于淳熙三年(公元1176年)四月在成都所作的诗作。这首诗从衰病起笔,以挑灯夜读《出师表》结束,所表现的是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永不磨灭的意志。其中“位卑”句不但使诗歌思想生辉,而且令这首七律警策精粹、灵光独具,艺术境界拔人一筹。全诗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以及忧国忧民之心。 这首诗贯穿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中华子民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揭示了百姓与国家的血肉关系。“位卑未敢忘忧国”这一传世警句,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也是历代爱国志士爱国之心的真实写照,这也是它能历尽沧桑,历久常新的原因所在。诗人想到自己一生屡遭挫折,壮志难酬,而年已老大,自然有着深深的慨叹和感伤;但他在诗中说一个人盖棺方能论定,表明诗人对前途仍然充满着希望。 首联“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叙事、点题,是诗人诗文自身的写照“纱帽宽”,一语双关,既言其病后瘦损,故感帽沿宽松。也暗含被贬官之意,写出了现实,纵使有满腔报国之志,也只能身处江湖之远,客居江边,无力回天,心中的痛苦与烦恼可见一斑。 颔联“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为全篇的主旨所在,其中“位卑未敢忘忧国”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思相近,它的主旨就是热爱祖国。这两句使我们看到诗人高尚的人格和一颗忠心爱国的赤子之心。正因为诗人光明磊落、心地坦荡,所以他对暂时遭遇的挫折并不介意。他坚信历史是公正的,是一定会对一个人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的。但是诗人并没有局限于抒写自己的情怀,而是以国家的大事为己任。 颈联“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宕开一笔,抒写了对国家政局的忧虑同时呼吁朝廷北伐,重返故都,以慰京华父老之望。在这里诗人寄托了殷切的期望:但愿天地神灵扶持国家,使过大民众脱离战火,安乐昌盛。 尾联“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采用典故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可收复河山对于诗人来说毫无办法。只能独自一人挑灯细看诸葛亮的传世之作,希望皇帝能早日悟出“出师一表通古今”的道理。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明代著名文学家杨慎:纤丽处似淮海,雄慨处似东坡。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陆游介绍和陆游诗词大全

诗人:陆游

宋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字务观,号放翁。陆陶山孙,陆宰子。少有文名。年十二能诗文,以荫补登仕郎。宋高宗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两浙转运司锁厅试第一,以秦桧孙埙居其次,抑置为末。明年礼部试,主司复置前......
复制作者 陆游
猜您喜欢

狂歌示胡二晓岑曦

形式:

飞鸟不若笯凤,游鳞不若豢龙。虚誉不若疑谤,速拙不苦缓工。 高台落日多悲风,我剑子剑弓子弓。与子拍手青云中,但须塞耳甘耳聋。 苍蝇营营无万数,下士大笑声滃滃。

复制 黄遵宪 《狂歌示胡二晓岑曦》

述怀再呈霭人樵野丈

形式:

呜呼制艺兴,今盖六百年。宋、元始萌蘖,明制皇朝沿。 十八房一行,群蚁趋附膻。诸书束高阁,所习唯兔园。 古今昏不知,各各张空拳。士天一息气,奄奄殊可怜。 黼黻承平时,无贤幸无奸。小丑一窃发,外患粉钩连。 但辨口击贼,天下同拘挛。祖宗养士恩,几费大官钱。 徒积汗牛文,焉用扶危颠?到此法不变,终难兴英贤。 中兴名世者,岂不出其间。

复制 黄遵宪 《述怀再呈霭人樵野丈》

悲平壤

形式:

黑云蓖山山突兀,俯瞰一城炮齐发。 火光所到雷䃔䃧,肉雨腾飞飞血红。 翠翎鹤顶城头堕,一将仓皇马革裹。 天跳地踔哭声悲,南城早已悬降旗。 三十六计莫如走,人马奔腾相践蹂。 驱之驱之速出城,尾追翻闻饿鸱声。 大东喜舞小东怨,每每倒戈飞暗箭。 长矛短剑磨铁枪,不堪狼藉委道旁。 一夕狂驰三百里,敌军便渡鸭绿水。 一将囚拘一将诛,万五千人作降奴。

复制 黄遵宪 《悲平壤》

东沟行

形式:

蒙蒙北来黑烟起,将台传令敌来矣,神龙分行尾衔尾。 倭来倭来渐趋前,绵绵翼翼一字连,倏忽旋转成浑圆。 我军瞭敌遽飞炮,一弹轰雷百人扫,一弹星流药不爆。 敌军四面来环攻,使船使马旋如风,万弹如锥争凿空。 地炉煮海海波涌,海鸟绝飞伏蛟恐,人声鼓声噤不动。 漫漫昏黑飞劫灰,两军各挟攻船雷,模糊不辨莫敢来。 此船桅折彼釜破,万亿金钱分雨堕,入水化水火化火。 火光激水水能飞,红日西斜无还时,两军各唱绕歌归。 从此华船匿不出,人言船坚不如疾,有器无人终委敌。

复制 黄遵宪 《东沟行》

西乡星歌

形式:

人不能容此嵚崎磊落之身,天尚与之发扬蹈厉之精神。 除旧布新识君意,烂烂一星光射人。人人惊呼伯有至,昨为天盗今为厉。 海上才停妖鸟鸣,天边尚露神龙尾。神龙本自西海来,蹈海不死招魂回。 当时帝星拥虚位,披发上诉九天阊阖呼不开。尊王攘夷平生志,联翩三杰同时起。 锦旗遥指东八州,手缚名王献天子。河鼓一将监众军,中宫匡卫罗藩臣。 此时赤手同捧日,上有一人戴旒冕,是为日神之子天帝孙。 下有八十三州地,满城旭彩辉红轮。乾坤整顿兵气息,光华复旦歌维新。 无端忽唱征韩议,汝辈媕阿难计事。参商水火不相能,拂衣大笑吾归矣。 归来落拓不得志,牵狗都门日游戏。鼻端出火耳后风,指天画地时聚议。 夜半拊床欲为帝,奋梃大呼投袂起。将军要问政府罪,胡驱吾辈置死地? 三千万众我同胞,忍令绞血输血税。死于饥寒死于苛政死于暴客等一死,徒死何如举大计。 一时啸聚八千人,各负长刀短铳至。赤囊传警举国惊,守险力扼熊本城。 雷池一步不得过,天纲所际难逃生。十二万军同日死,呜呼大星遂陨地! 将军之头走千里,将军之身分五体。聚骨成山血作川,噫气为风泪如雨。 此外喑呜叱咤之声势,化为妖云为沴气。骑箕一星复归来,狼角光芒耀天际。 吁嗟乎,丈夫不能留芳千百世,尚能贻臭亿万载。 生非柱国死非阎罗王,犹欲齰血书经化作魔王扰世界。 英雄万事期一快,不复区区计成败。长星劝汝酒一杯,一世之雄旷世才。

复制 黄遵宪 《西乡星歌》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