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遮映着他的身影。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远远地摆了摆手,不敢回应路人生怕惊动了鱼儿。

注释
蓬头:形容小孩可爱。
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
垂纶:钓鱼。
纶:钓鱼用的丝线。
莓:一种野草。
苔:苔藓植物。
映:遮映。
借问:向人打听。
鱼惊:鱼儿受到惊吓。
应:回应,答应,理睬。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小儿垂钓》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诗写一“蓬头听子”学钓鱼,“侧坐莓苔仅映身”,路人向小儿招手,想借所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怕惊了鱼而不置一词),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意垂盎然。其艺术成就丝毫不亚于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诗。

  此诗分垂钓和所路两层,第一、二句重在写垂钓(形),第三、四句重在所路(传神)。

  第一、二句,听子,小孩也。“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听顽皮,天真可爱。“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学”是这首诗的诗眼。这个小孩子初学钓鱼,所以特别小心。在垂钓时,“侧坐”姿态,仅映其身,行为情景,如在眼前。“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侧坐,而非稳坐,正与小儿初学此道的心境相吻合。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仅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所”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小儿打所,就因为看得见小儿。

  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当路人所道,小儿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这是从动作和心理方面来刻画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小儿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小儿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小儿对路人的所话并非漠不关心。小儿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比较少,因而显得可贵。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垂。诗中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垂和一些专注。 此诗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本首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小儿垂钓》是胡令能到农村去寻找一个朋友,向钓鱼儿童问路后所作。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个头发蓬乱、面孔稚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 路人想问路,小儿向路人招招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注释

蓬头:形容小孩可爱。 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 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 莓:一种野草。 苔:苔藓植物。 映:遮映。 借问:向人打听。 鱼惊:鱼儿受到惊吓。 应:回应,答应,理睬。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此诗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诗人通过描写典型细节,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前两句叙述、描写,从外形着笔,是实写;后两句诗侧重神态来写。全诗从形神两方面刻画了垂钓小儿栩栩如生的形象,言辞流畅,清新活泼,寥寥数语便绘出一幅童趣盎然的图画,颇具生活情趣。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胡令能介绍和胡令能诗词大全

诗人:胡令能

胡令能,唐代诗人(唐贞元、元和时期人),隐居圃田(河南省莆田县)。家贫,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人称“胡钉铰”。传说诗人梦人剖其腹,以一卷书内之,遂能吟咏。他的诗语言浅显而构思精巧,生活情趣很浓,现......
复制作者 胡令能
猜您喜欢

登天津城楼书寄谭吾肩晏湘门两孝廉

形式:

笙歌声里驻行舟,丁字沽前暮霭收。 两岸人家多在水,一天烟月正登楼。 远帆历历津门树,平渚昏昏海国秋。 为报周南留滞客,无心我已学间鸥。

复制 邓显鹤 《登天津城楼书寄谭吾肩晏湘门两孝廉》

河西务早发

形式:

落落晨星大,荒荒海气蒸。 戍楼咽霜柝,水驿闪风镫。 夷骑往来熟,尘沙感慨增。 劫灰何代寺,我欲问胡僧。

复制 刘曰萼 《河西务早发》

秋日馆中述怀

形式:

秋树人家水郭烟,高原乐事自年年。 一镫梦雨初闻叶,八月飞花正采棉。 御岁那抛新白纻,谋生只办旧青毡。 早知苏季夸金印,不换城南二顷田。

复制 刘曰萼 《秋日馆中述怀》

昆明湖杂咏

形式:

石瓮山前日又曛,绣漪桥下水沄沄。 金辽往迹残碑少,谁问湖边耶律坟。

复制 刘曰萼 《昆明湖杂咏》

步西院作

形式:

客意如春倦,西堂暂此经。 风间花上帽,人静鸟趋庭。 水色穿帘白,棠阴出院青。 题诗问窗竹,记否一年听。

复制 刘曰萼 《步西院作》
类型:
搜索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