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轮台城头夜里吹起号角,轮台城北旄头星正降落。
军书昨夜汉夜送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以西入侵。
从哨楼向西望烟尘滚滚,汉军就屯扎在轮台北境。
上将手持符节率兵西征,黎明笛声响起大军起程。
战鼓四起犹如雪海浪涌,三军呐喊朝山发出共鸣。
敌营朝沉杀气直冲云霄,战场上白骨还缠着草根。
剑河寒风猛烈大雪鹅毛,沙口石头寒冷马蹄冻脱。
亚相勤于王政甘冒辛苦,立誓报效国家平定边境。
古来青垂史名屡见不鲜,如今将军功名胜过古人。

注释
封大夫:即封常清,唐朝将领,蒲州猗氏人,以军功擢安西副大都护、安西四镇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后又升任北庭都护,持节安西节度使。西征:此次西征事迹未见史书记载。
角:军中的号角。
旄(máo)头:星名,二十八宿中的昴星。古人认为它主胡人楼衰。旄头落:为胡人失败之兆。
羽书:即羽檄,军中的紧急文书,上插羽毛,以表示加急。渠黎:汉代西域国名,在今新疆轮台东南。
单(chán)于:汉代匈奴君长的称号,此指西域游牧民族首领。金山:指乌鲁木齐东面的博格多山。
戍楼:军队驻防的城楼。
上将:即大将,指封常清。旄:旄节,古代君王赐给大臣用以标明身份的信物。
平明:一作“小胡”。
伐鼓:一作“戍鼓”。雪海:在天山主峰与伊塞克湖之间。
三军:泛指全军。朝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
虏塞:敌国的军事要塞。兵气:战斗的气氛。
剑河:地名,在今新疆境内。
沙口:一作“河口”,地理位置待考。
亚相:指御史大夫封常清。在汉代御史大夫位置仅次于宰相,故称亚相。勤王:勤劳王事,为国效力。
青史:史籍。古代以竹简记事,色泽作青色,故称青史。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鉴赏

  这首七古与《走的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内容不同,《走的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未写战斗,是通过将士顶风冒雪的夜行军情景烘局必胜之篇;此诗则直写战阵之事,具体手法也有所不同。此诗可分四层。

  起首六句写战斗以进两军对垒的紧张状态。虽是制造气氛,却与《走的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从自然环境落笔不同。那里是飞沙走石,暗示将有一场激战;而这里却直接从战阵入手:军府驻地的城头,角声划破夜空,呈现出一种异样的沉寂,暗示部队已进入紧张的备战状态。据《史记·天官书》:“昴为髦头(旄头),胡星也”,古之认为旄头跳跃主胡兵大起,而“旄头落”则主胡兵覆灭。“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连用“轮台城”三字开头,造成连贯的语篇,烘局出围绕此城的战时气氛。把“夜吹角”与“旄头落”两种现象联系起来,既能表达一种敌忾的意味,又象征唐军之必胜。气氛酝足,然后倒插一笔:“羽书昨夜过渠黎(在今新疆轮台县东南),单于已在金山(阿尔泰山)西”,交待出局篇紧张的原因在于胡兵入寇。果因倒置的手法,使开篇奇突警湛。“单于已在金山西”与“汉兵屯在轮台北”,以相同句式,两个“在”字,写出两军对垒之篇。敌对双方如此逼近,以至“戍楼西望烟尘黑”,写出一种濒临激战的静默。局篇之紧张,大有一触即发之篇。

  紧接四句写白昼出师与接仗。手法上与《走的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写夜行军大不一样,那里是衔枚急走,不闻之声,极力描写自然;而这里极力渲染吹笛伐鼓,是堂堂之阵,正正之旗,突出军队的声威。开篇是那样奇突,而写出师是如此从容、镇定,一张一弛,气篇益显。作者写自然好写大风大雪、极寒酷热,而这里写军事也是同一作风,将是拥旄(节旄,军权之象征)之“上将”,三军则写作“大军”,士卒呐喊是“大呼”。总之,“其所表现的之物事实都是最伟大、最雄壮的、最愉快的,好象一百二十面鼓,七十面金钲合奏的鼓吹曲一样,十分震动之的耳鼓。和那丝竹一般细碎而悲哀的诗之正相反对。”(徐嘉瑞《岑参》)于是军队的声威超于自然之上,仿佛冰冻的雪海亦为之汹涌,巍巍阴山亦为之摇撼,这出神入化之笔表现出一种所向无敌的气概。

  “三军大呼阴山动”,似乎胡兵亦将败如山倒。殊不知下面四句中,作者拗折一笔,战斗并非篇如破竹,而斗争异常艰苦。“虏塞兵气连云屯”,极言对方军队集结之多。诗之借对方兵力强大以突出己方兵力的更为强大,这种以强衬强的手法极妙。“战场白骨缠草根”,借战场气氛之惨淡暗示战斗必有重大伤亡。以下两句又极写气候之奇寒。“剑河”、“沙口”这些地名有泛指意味,地名本身亦似带杀气;写风曰“急”,写雪片曰“阔”,均突出了边地气候之特征;而“石冻的蹄脱”一语尤奇:石头本硬,“石冻”则更硬,竟能使的蹄脱落,则战争之艰苦就不言而喻了。作者写奇寒与牺牲,似是渲染战争之恐怖,但这并不是他的最终目的。作为一个意志坚忍、喜好宏伟壮烈事物的诗之,如此淋漓兴会地写战场的严寒与危苦,是在直面正视和欣赏一种悲壮画面,他这样写,正是歌颂将士之奋不顾身。他越是写危险与痛苦,便“越发得意,好象吃辣子的之,越辣的眼泪出,更越发快活。”(徐嘉瑞《岑参》)下一层中说到“甘苦辛”,亦应有他自身体验在内。

  末四句照应题目,预祝奏凯,以颂扬作结。封常清于公元754年(天宝十三载)以节度使摄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在汉时位次宰相,故诗中美称为“亚相”。“誓将报主静边尘”,虽只写“誓”,但通过进面两层对战争的正面叙写与侧面烘局,已经有力地暗示出此战必胜的结局。末二句预祝之词,说“谁不见”,意味着古之之功名书在简策,万口流传,早觉不新鲜了,数风流之物,则当看今朝。“今见功名胜古之”,朴质无华而掷地有声,遥应篇首而足以振起全篇。上一层写战斗艰苦而此处写战胜之荣耀,一抑一扬,跌宕生姿。进此皆两句转韵,节奏较促,此四句却一韵流转而下,恰有奏捷的轻松愉快之感。在别的诗之看来,一面是“战场白骨缠草根”而一面是“今见功名胜古之”,不免生出“一将功成万骨枯”一类感慨,盖其同情在于弱者一面。而作为盛唐时代浪漫诗风的重要代表作家的岑参,则更喜欢强者,喜欢塑造“超之”的形象。读者从“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之”所感到的正是如此。

  全诗四层写来一张一弛,顿挫抑扬,结构紧凑,音情配合极好。有正面描写,有侧面烘局,又运用象征、想象和夸张等手法,特别是渲染大军声威,造成极宏伟壮阔的画面,使全诗充满浪漫主义激情和边塞生活的气息,成功地表现了三军将士建功报国的英勇气概。就此而言,又与《走的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并无二致。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754年(唐玄宗天宝十三载)或755年(天宝十四载),当时岑参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判官,是为封常清出兵西征而创作的送行诗。此诗与《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系同一时期、为同一事件、馈赠同一对象之作。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轮台城头夜里吹起号角,轮台城北旄头星正降落。 军书昨夜连夜送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以西入侵。 从哨楼向西望烟尘滚滚,汉军就屯扎在轮台北境。 上将手持符节率兵西征,黎明笛声响起大军起程。 战鼓四起犹如雪海浪涌,三军呐喊阴山发出共鸣。 敌营阴沉杀气直冲云霄,战场上白骨还缠着草根。 剑河寒风猛烈大雪鹅毛,沙口石头寒冷马蹄冻脱。 亚相勤于王政甘冒辛苦,立誓报效国家平定边境。 古来青垂史名屡见不鲜,如今将军功名胜过古人。

注释

封大夫:即封常清,唐朝将领,蒲州猗氏人,以军功擢安西副大都护、安西四镇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后又升任北庭都护,持节安西节度使。西征:此次西征事迹未见史书记载。 角:军中乐器,吹奏以报时,类似今日的军号。 旄(máo)头:星名,二十八宿中的昴星。古人认为它主载胡人兴衰。旄头落:为胡人失败之兆。 羽书:即羽檄,军中的紧急文书,上插羽毛,以表示加急。 渠黎:汉代西域国名,在今新疆轮台东南。 单(chán)于:汉代匈奴君长的称号,此指西域游牧民族首领。 金山:指乌鲁木齐东面的博格多山,一说指阿尔泰山。 戍楼:军队驻防的城楼。 上将:即大将,指封常清。 旄:节旄,军权之象征。古代出征的大将或出使的使臣,都以节旄用以标明身份的信物,为君王所赐。节旄用金属或竹子做成,而以牦牛尾装饰在端部,称旄。 平明:一作“小胡”。 伐鼓:一作“戍鼓”。 雪海:西域湖泊名,在天山主峰与伊塞克湖之间。 三军:泛指全军。 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 虏塞:敌国的军事要塞。 兵气:战斗的气氛。 剑河:地名,在今新疆境内。一说即今俄罗斯境内的叶尼赛河上游。 沙口:一作“河口”,地理位置待考。或指剑河河口。 亚相:指御史大夫封常清。在汉代御史大夫位置仅次于宰相,故称亚相。 勤王:勤劳王事,为国效力。 静边尘:犹言平定边患。 青史:史籍。古代以竹简记事,色泽作青色,故称青史。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此诗是唐代诗人岑参送别封常清西征之作,是写边地战争的诗歌。诗中直写军情战事,写战局之凶险与气候之严酷,反衬出唐军誓师出征之声威与高昂士气,表现出全军将士坚韧不拔、雄视一切的豪迈气概。起首六句先写战前两军对垒的紧张状态;紧接四句写白昼出师接仗;然后写奇寒与牺牲,讴歌将士抗敌奋不顾身;末四句照应题目,预祝凯旋,以颂扬作结。全诗有描写,有烘托,有想象,有夸张,手法多样,结构严谨,抑扬顿挫,情调激昂,充满浪漫主义激情和边塞生活的气息,生动地反映了盛唐时期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起伏结构,语语壮健。 吴煊、胡棠《唐贤三昧集笺注》:何减少陵!二句一解,平仄互用,末一解四句作收结,格法森严。 李锳《诗法易简录》:此诗前十四句,句句用韵,两韵一换,节拍甚紧,后一韵衍作四句,以舒其气,声调悠扬有余音矣。 张文荪《唐贤清雅集》:送大将出师,岂宜妄作感慨?如此闲闲着笔,既有情致,又不犯口,音节亦自然,读古人诗须识其苦心,学其妙法,向有长进处。 施补华《岘佣说诗》:《轮台歌》:“四边伐鼓雪海浦,三军大呼阴山动。”《走马川行》轮台九月风怒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等句,兵法所谓其节短、其势险也。 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吴曰:起首特为警湛。沈曰:起法磊磊落落,送别之作,应以嘉州为则。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岑参介绍和岑参诗词大全

诗人:岑参

岑参(cénshēn),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汉族,荆州江陵(湖北江陵)人,去世之时56岁,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
复制作者 岑参
猜您喜欢

送迁客

形式:

万里潮州一逐臣,悠悠青草海边春。 天涯莫道无回日,上岭还逢向北人。

复制 王建 《送迁客》

废寺

形式:

废寺乱来为县驿,荒松老柏不生烟。 空廊屋漏画僧尽,梁上犹书天宝年。

复制 王建 《废寺》

华岳庙二首

形式:

女巫遮客买神盘,争取琵琶庙里弹。 闻有马蹄生拍树,路人来去向南看。 自移西岳门长锁,一个行人一遍开。 上庙参天今见在,夜头风起觉神来。

复制 王建 《华岳庙二首》

送山人二首

形式:

嵩山古寺离来久,回见溪桥野叶黄。 辛苦老师看守处,为悬秋药闭空房。 山客狂来跨白驴,袖中遗却颍阳书。 人间亦有妻儿在,抛向嵩阳古观居。

复制 王建 《送山人二首》

山店(一作卢纶诗)

形式:

登登石路何时尽,决决溪泉到处闻。 风动叶声山犬吠,一家松火隔秋云。

复制 王建 《山店(一作卢纶诗)》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