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 · 齐宣王见颜斶

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说。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宣王默然不悦。
左右皆曰:“斶来,斶来!大王据千乘之地,而建千石钟,万石虡。天下之士,仁义皆来役处;辩士并进,莫不来语;东西南北,莫敢不服。求万物无不备具,而百姓无不亲附。今夫士之高者,乃称匹夫;徒步而处农亩,下则鄙野、监门、闾里,士之贱也,亦甚矣!”
斶对曰:“不然。斶闻古大禹之时,诸侯万国。何则?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故舜起农亩,出于野鄙,而为天子。及汤之时,诸侯三千。当今之世,南面称寡者,乃二十四。由此观之,非得失之策与?稍稍诛灭,灭亡无族之时,欲为监门、闾里,安可得而有乎哉?是故《易传》不云乎。‘居上位,未得其实,以喜其为名者,必以骄奢为行。据慢骄奢,则凶中之。是故无其实而喜其名者削,无德而望其福者约,无功而受其禄者辱,祸必握。’故曰:‘矜功不立,虚愿不至。’此皆幸乐其名,华而无其实德者也。是以尧有九佐,舜有七友,禹有五丞,汤有三辅,自古及今而能虚成名于天下者,无有。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不媿下学;是故成其道德而扬功名于后世者,尧、舜、禹、汤、周文王是也。故曰:‘无形者,形之君也。无端者,事之本也。’夫上见其原,下通其流,至圣人明学,何不吉之有哉!老子曰:‘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称孤寡不穀,是其贱必本与?’非夫孤寡者,人之困贱下位也,而侯王以自谓,岂非下人而尊贵士与?夫尧传舜,舜传傅禹,周成王任周公旦,而世世称曰明主,是以明乎士之贵也。”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闻君子之言,乃今闻细人之行,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夫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斶也。言要道已备矣,愿得赐归,安行而反臣之邑屋。”则再拜而辞去也。
斶知足矣,归反扑,则终身不辱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齐宣王召见齐人颜斶,说:“颜斶,上前来!”颜斶也说:“大王,上前来!”宣王很不高兴。左右近臣说:“大王是人君,你是人臣;大王说,‘颜斶,上前来!‘你也说,‘大王,上前来!’可以吗?”颜斶回答说:“我上前是趋炎附势,大王上前是礼贤下士;与其让我趋炎附势,不如让大王礼贤天下士。”宣王怒容满面,说:“是王尊贵,还是士尊贵?”颜斶回答说:“士尊贵,王并不尊贵。”宣王说:“可有什么道理吗?”颜斶说:“有,从前秦国进攻齐国,秦王下令说:‘有人敢在柳下季墓地五十步内砍柴的,判以死罪,不予赦免。’又下令说:‘有人能砍下齐王的头的,封邑万户,赐金二万两。’由此看来,活王的头,还不如死士的墓。”宣王听了,一声不吭,很不高兴。 左右近臣都说:“颜斶过来!过来!大王拥有万乘大国的土地。立有千石重的大钟,万石重的钟架;天下知仁行义的士人都来到齐国,为齐王服务;有口才有智谋的人莫不来到齐国,发挥他们的才能;四方诸侯莫敢不服;齐王所要的东西无不齐备;全国百姓无不拥护。可现在,一般所谓高尚之士,不过称作匹夫、‘徒步’等鄙贱之人而已,他们身处农村;等而下之者,也不过是些边远地方里巷的看门人而已。士人这样下贱呀,也真是够呛了。” 颜斶回答说:“不对。我听说,古之大禹时代,诸侯有万国。为什么会这样呢?是由于他们掌握了一套重教化、治国、爱民的办法,并且重视士人,善于发挥他们的才能。所以舜帝出身于农民,发迹于穷乡僻壤,终成为天子。到了商汤时代,诸侯也有三千。可是到了现在,称孤道寡的只不过二十四家。由此看来,这难道不是由于‘得士’和‘失士’的政策造成的吗?如果诸侯渐渐地被杀戮、被消灭,到那时,就是想要做个里巷的看门人,又怎么可能呢?所以,《易经》上不是这样说吗:‘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如果不重视士人,善于运用他们的才能,做些踏踏实实的工作,只是一味地喜欢弄虚作假,标榜虚名,他们必然走入骄傲奢侈的岐途;骄傲奢侈,灾祸必然随之而来。所以没有实际效用,却只喜欢空名的,国土将日益削减,国力将日益衰弱;没有好的德行,却希望幸福的,必然处境困窘;没有建立功勋,却只图享受俸禄的,必然蒙受侮辱。这一切必然招致严重的祸害。所以说‘好人喜功者,必定不能建立功业;空言而无行者,终究不能实现他的愿望。’这都是爱虚名、好浮夸,无治国爱民实效者的必然下场。所以尧有九佐,舜有七友,禹有五丞,汤有三辅。自古至今,如果不得到士人辅助而能建功立业的,从未有过。所以国君不应该以经常向人请教为耻辱,不应该以向别人学习而感到渐愧。因此,言行符合社会的规律,德才兼备,而能传扬功名于后世的,象尧、舜、禹、汤、周文王他们就是这样。所以说:‘真正得道、体道,掌握了规律的人,就可以主宰一切。’那些在上能窥见事物的本源,在下能通晓事物的流变,了解事物很透彻的最圣明的人,怎么会遭到削弱、困窘、受辱等灾祸呢?《老子》说:‘贵必以贱为根本,高必以下为基础。所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这不正是贵为贱的根本吗?难道不是吗?’所谓孤、寡,就是人们处于困窘、卑贱的地位。可是侯、王自己称孤道寡,难道不是侯、王谦居人下、重视士人的证明吗?尧传位于舜,舜传位于禹,周成王任用周公旦,世世代代都赞扬他们为英明的君主。这正是因为他们深知士人的可贵。” 宣王说:“唉!君子怎么能随便加以侮辱呢?我实在是自讨没趣啊。至今我才了解到君子的话,现在我明白了不懂得尊重士人乃是小人的行为。希望您就收下我这个学生吧。而且希望先生能与我交往,我将以上等宴席招待您,外出备有高级车马供您使用,妻子儿女穿着的服装也华贵。 颜斶辞谢而去,说:“璞玉生在深山中,经过玉匠加工,破璞而取玉,其价值并非不宝贵,然而本来的面貌已不复存在了。士人生于偏僻乡野之地,经过推举选拔而被任用,享有禄位,他并非不尊贵、不显赫,可是他的精神,本质已被伤害。我希望回到我的乡里,晚点吃饭权当吃肉,悠闲散步权当乘车,不犯王法权当富贵,清静纯正,自得其乐。如今发号施令的,是大王您;而竭尽忠心直言进谏的是颜斶我。我的主要意见已经说了,希望您允许我回去,平平安安地回到我的家乡。”于是,他拜了两次后离去。 颜斶可以说是知足的了,他舍弃功、名、利、禄,辞王而归,回到本乡,恢复他本来是老百姓的面目,这样终身不受侮辱。

注释

颜斶(chù):齐国隐士。 前:到前面来。 趋士:礼贤下士。 去:距离。 柳下季:即柳下惠,姓展名禽字季,鲁国贤人,居于柳下。 垄:指坟墓。 石(dàn):古代的计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 钟:乐器。 簴(jù):古代悬挂乐器的架子中间的木柱。 役处:效力,供事。 无不:原作“不”,据黄丕烈《札记》补。 百姓:原作“百”,据黄丕烈《札记》补。 鄙野:乡野。 稍稍:渐渐。 实:指居上位所应该具备的素质。 以:而。 为名:有(居上位的)名声。 据慢:倨慢,傲慢无礼。 约:受阻。 握:通“渥”,厚重。 九佐:九位辅佐尧治理国家的官员。 亟:数,频繁。 无形者,形之君:无形可见的东西,是有形可见的东西的主宰。 至圣人:一本作“至圣”。 不穀:不善。用以自称,表谦恭之意。 非:一本无此字,于文义为顺。 自取病:即自取羞辱。 细人:小人德行低下的人。 太牢:牛、羊、猪各一头称一太牢。 丽都:华丽。 尊遂:尊贵显达。 自虞:即自娱,自得其乐。虞:通“娱”,欢乐。 言要道:即言之要道,指进言所应该遵循的规则(亦即上文的“尽忠直言”)。 扑:此字误,应作“朴”或“璞”。反朴或反璞,均指舍弃富贵华丽而返归素朴真纯。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本文出自《战国策·齐策四》,叙述了士人颜斶与齐宣王的对话,争论国君与士人谁尊谁卑的问题。颜斶公开声称“士贵耳,王者不贵”,并用历史事实加以证明。它充分反映了战国时期士阶层要求自身地位的提高与民主思想的抬头。颜斶拒绝齐宣王的引诱而返璞归真,既表现了士人不慕权势、洁身自爱的傲气与骨气,也留下了古代隐士明哲保身、逃避现实的缩影。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刘向介绍和刘向诗词大全

诗人:刘向

西汉沛人。本名更生,字子政。楚元王刘交四世孙,刘歆之父。治《春秋谷梁》,以阴阳休咎论时政得失,屡上书劾奏外戚专权。宣帝时,任散骑谏大夫给事中。元帝时,擢为散骑宗正给事中。后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专权,议......
复制作者 刘向
猜您喜欢

题傅氏真意堂

形式:

高楠落繁荫,茂竹疏泠风。 小亭寻丈景,已冠一亩宫。 况复哆北楹,方池渺溶溶。 游鯈亦何乐,动影相冲融。 卉木罗以差,想见芳菲容。 香枝寒月碎,雪架春云浓。 我来秋暮时,山叶般般红。 乃眷黄金花,尚閟东篱丛。 维君抱材气,志通身则穷。 和璧献未售,夜半光腾虹。 乐岁突尚冷,初筵尊未空。 恨我早病衰,不能卷千钟。 喜闻涤尘话,冰壶莹心胸。 又知此胜境,芹溪萦砚峰。 昔有遗世士,烟霞眇飞踪。 先生傥邂逅,问讯为我通。 芝苗不足饱,多谢角里翁。 相期玉京路,手把青芙蓉。

复制 胡寅 《题傅氏真意堂》

清湖山大火

形式:

青天露坐月敛昏,忽见山烧明溪村。 转移胡床饱寓目,猎猎变态真难论。 清湖之山峨帝阍,盘陀四隤如云屯。 千章大材翳山黑,忽作秋树繁鲜缊。 得非祝融张南军,周騵汉帜杂邀巡。 蓖山夺壁秣且猎,陈皮较获群毛骍。 又疑栖岩穷道人,鏖砂灶破宝魄沦。 丹光飞飞弄明灭,怪气闪闪腾轮囷。 随风廓爆声何喧,遇涧缘绝势复分。 金虬赭虺怒郁律,紫凤朱鸟惊翔鶱。 欲寻仙家访桃源,武陵太守驰双轓。 纷敷绛雪土不湿,近远蒸霞山正燃。 离离点点罗星垣,灿灿烂烂披缬纹。 巫阳研朱尽屈曲,盘印缭烬香氤氲。 山清宛然大裘尊,藻粉之间绣光焞。 侍官服章画彤韎,佩玉环玦皆琼璊。 谁移太华玉井根,开此翠巘芙蓉园。 徒劳禅宫咏火伞,岂愧花岛歌红云。 连冈槎牙宣空龈,缺壑侈哆呀殷唇。 眉峰胡为变贼赤,顶髻何事从僧髡。 翻思元宵游端门,巨鳌岌载蓬莱蹲。 蜿蜒双衔照天炬,十万油蜡争晨暾。 只今留滞溪河盘,青荧一灯读书残。 野人亦解相暖热,坐使寒谷惊龙鸾。 吁嗟此山美崇峦,若动若植方涵春。 闽氓力耕地无草,岁岁爇薙供犁犉。 火行于寒反行暄,忍使秀绿馀焦痕。 为翻银河一洗濯,回禄虽炽应逃奔。 每钦韩公观陆浑,雄词险句咻而燉。 我犹皇甫爝不息,看君续焰辉无垠。

复制 胡寅 《清湖山大火》
类型:

和奇父竹斋小池及游春五绝

形式:

绿竹丛边筑小塘,泉来何处已洸洸。 未涵北户星辰影,斗觉南风藻荇香。

复制 胡寅 《和奇父竹斋小池及游春五绝》

春日幽居示仲固彦冲十绝

形式:

碧沙承水漾娇春,弱柳萦烟作浅颦。 正好追寻沂上侣,未须攀赠灞桥人。

复制 胡寅 《春日幽居示仲固彦冲十绝》

酬信仲见和二首

形式:

不作悲秋赋,犹牵梦雨情。 人心空恳迫,天听自昭明。 骤岂风能靡,和非雹与并。 霤悬庐阜瀑,山映羽林兵。 已洒临菑汗,将漂石勒营。 循良惭召父,调燮赖陈平。 方士田俱溉,先生道可耕。 乱飘丝未理,急点射方争。 愿补天无漏,谁占坎不盈。 云披心屡折,雷属耳常倾。 未说千箱满,聊欣八极清。 幸令鹅贳死,那恤虹仍横。 银竹森犹亚,檐花落更萦。 昆阳万矢尽,沧海几沤轻。 反照霞初散,中秋月已生。 一杯相属处,忧虑洗京京。

复制 胡寅 《酬信仲见和二首》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