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曲献仙音 · 聚景亭梅次草窗韵

层绿峨峨,纤琼皎皎,倒压波痕清浅。过眼年华,动人幽意,相逢几番春换。记唤酒寻芳处,盈盈褪妆晚。
已消黯,况凄凉近来离思,应忘却明月,夜深归辇。荏苒一枝春,恨东风人似天远。纵有残花,洒征衣、铅泪都满。但殷勤折取,自遣一襟幽怨。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长满绿苔的梅树层层叠叠,点点白梅如皎皎细玉,素洁典雅,倒压湖面,一池绿波更觉清浅。年华瞬逝,但你动人的幽意依然如故,再次重逢已是几度春光易换。曾记得与朋友一起畅饮,探访芳景的情形,而美丽的梅花却久开不败,好像盈盈盛妆的美人迟迟不愿卸妆。 往日的乐事已消黯,更何况近日心境凄然,快要忘记了以前明月下金辇深夜归去的美好情景,报春的梅花已渐渐凋零,最可恨这东风匆匆归去,故人却依然在天涯。纵然有点点残花还在,却依依都飘落到衣襟上,这不禁让人想起了物是人非的铅泪。还是深情地折下一枝梅独自品尝,聊且排遣一下心中的幽怨与哀伤吧。

注释

聚景亭:杭州聚景园内的香雪亭,在西湖之东。 层绿:重重叠叠长满绿苔的梅枝。峨峨:高耸的样子。 纤琼:纤细娇弱的白梅。皎皎:润泽洁白的样子。 倒压:倒映贴近。 幽意:幽静的意趣。 几番:几度。 唤酒:相约饮酒。 盈盈:形容女子容貌端庄秀丽。此处喻白梅。褪妆:指梅花凋谢 已消黯:那往日欢乐已在记忆中黯然消逝。 归辇(nǐan):游园归来的銮驾。此处暗指南宋盛时帝王临幸而归。 荏(rěn)苒(rǎn):指柔弱的样子。一枝春:指梅花。 征衣:远游在外穿的衣服。 铅泪:眼泪。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忆君清泪如铅水。” 殷勤:情意浓厚。 遣:排遣。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全词借南宋都城临安聚景园梅花,挽合今昔盛衰聚散情景。上片以追忆的笔调写梅花盛开的美景。“倒压波痕”从宏观瞻望的视野展现了“千树压西湖寒碧”的繁盛景象和梅枝横斜,倒映澄澈清浅之湖波的俊逸风姿。“过眼年华”五句辞意顿折,点明层绿纤琼之景乃昔日盛况,而今“几番春换”再重逢,当年梅花清幽动人的意韵已化为“过眼年华”;当年朋友们“唤酒寻芳”,醉酒赏花之地,千树梅林已如盈盈佳丽褪去残妆,一片黄昏迟暮之状。词人以“过眼”二字勾连今昔,借梅花盛衰深寓时世沧桑,故国沦亡萧瑟之感。 下片就聚景园梅花的今昔对比,发故国兴亡之思。首先追忆先朝盛事,接着怀念故友,最后以折梅自遣,貌似归于雅正,实则感慨愈深,只是无望之举而已。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碧山《法曲献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韵》较高诗更觉凄婉。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王沂孙介绍和王沂孙诗词大全

诗人:王沂孙

王沂孙,生卒年不详,字圣与,又字咏道,号碧山,又号中仙,因家住玉笥山,故又号玉笥山人,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大约生活在1230年至1291年之间,曾任庆元路(路治今宁波鄞州)学正。入元,其词多咏物之作,间寓身......
复制作者 王沂孙
猜您喜欢

宿大乘赠祖灯

形式:

倦游知止未知还,平日生涯只在山。 金碧喜逢云外境,文章重见管中斑。 篆烟萦晓留无寐,宝铎吟风笑不闲。 他日归栖虽有地,胜游终寄梦魂间。

复制 李之仪 《宿大乘赠祖灯》

八月十一日九月六日二十四日三梦过赵仲强家坐中人物笑语一一如平时因寄长句庶蒙藻思见酬因投一会面之慰也

形式:

忆陪金盏醉红颜,回首风光杳霭间。 老去未忘三级浪,近来频梦八重关。 云烟旧路到何日,灯火虚堂真似山。 只恐断魂收不得,更须佳句与招还。

复制 李之仪 《八月十一日九月六日二十四日三梦过赵仲强家坐中人物笑语一一如平时因寄长句庶蒙藻思见酬因投一会面之慰也》

德山方老退院索诗送行即席口占

形式:

应供都城今几春,屡陪香火是前因。 偶来清瀵堤边住,重见东林社里人。 青眼略容谈近事,白头同喜得闲身。 自言此去寻思大,便好乘时继后尘。

复制 李之仪 《德山方老退院索诗送行即席口占》

除夜寄王性之

形式:

老恋穷年怯五更,可堪爆竹响新声。 但惊灯火如残梦,岂有心情敌后生。 饧竞胶牙空对白,酒期分岁独怜清。 赐袍应有天香在,想见明朝奉九成。

复制 李之仪 《除夜寄王性之》

夜行巩洛道上

形式:

夜久露华重,寒鸦不肯栖。 月推银海上,斗过玉绳西。 风脱林衣瘦,山擎云帽低。 流萤三四点,趁队过前溪。

复制 李之仪 《夜行巩洛道上》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