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本来就没有菩提树,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只要性空,哪会有什么尘埃?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明亮的镜子本来就很干净,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本来就是四大皆空,到哪里染上尘埃? 菩提只是向着内心寻找,何必劳累向外界求取玄机?以此进行修行自身,极乐世界也就在眼前!

注释

“菩提”,古印度语(即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如梦初醒,豁然开朗,顿悟真理,达到佛的境界。 偈,和尚唱颂的歌诗称为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两句均采用了倒装语法结构,可理解为“本无菩提树,亦非明镜台”,《菩提偈》前两句是针对神秀《无相偈》的前两句所作,应联系在一起理解。菩提树:相传佛教始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静坐七天七夜觉悟成佛。明镜台:僧人坐禅之处,据《资持记》下二之三:“坐禅之处,多悬明镜,以助心行。” 佛性:是梵汉并译名词,意译为“觉性”、“如来性”,有时被称为“涅”,或叫“真如”,也是“如来藏”的异名,是佛教徒所追求的修行目标和理想境界。清净:佛教术语,远恶行,离惑垢,称为清净。 何处有尘埃:这句是针对无相偈的“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所作,佛性清净,色即是空,所以尘埃也是空。尘埃:佛教认为各种尘埃都是污染人的性情的东西,《净心戒规》云:“云何名尘,沾污净心,触身成垢,故名尘。” 玄:奥妙,玄机。《道德经》:“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本偈讲的是佛教修行法门。《西游记》:“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人人有座灵山塔,好在灵山塔下修”。悟空多次在路上说“若师傅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金刚经》: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可见如来。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菩提偈》是六祖慧能作的偈,见载于《坛经》,因为是以菩提为题所以称为菩提偈。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惠能介绍和惠能诗词大全

诗人:惠能

惠能大师,唐代高僧,中国佛教禅宗六祖,著有六祖《坛经》流传于世,至今仍有不腐肉身舍利久存于世,成为佛法修行之见证。幼随父流放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父亡随母移居南海,艰辛贫困,以卖柴为生。24岁时,得人......
复制作者 惠能
猜您喜欢

诉衷情令

形式:

太虚寥廓杳无涯。元气混中华。回眸斡旋鼎鼐,玉液泛金砂。 辉神彩,迸光霞。晃琼葩。云收波渺,海净天空,广漠之家。

复制 侯善渊 《诉衷情令》

夜行船

形式:

□雪囊中无俗物。恣疏慵、有谁拘束。不患虚名,无荣无辱。 佻佻几人相逐。 独坐弦歌卮盈醁。昂簪看、断云相续。池上游龟,洞前行鹤,风月水山松竹。

复制 侯善渊 《夜行船》

夜行船

形式:

可惜芳年穷妙理。中途滞、教门无主。道院凄凉,故人疏淡,那更暮天愁雨。 块坐宾横空无语。赤心诉、有谁知委。拂袖归山,碧溪深处,说与落花流水。

复制 侯善渊 《夜行船》
类型:

南柯子

形式:

雨过春将晚,风来又早秋。百年光景转头休。富贵荣华,浑似水中沤。 劝汝修身早,玄门志意搜。勿交尘事系心头。秘息三田,莫遣贼人偷。

复制 侯善渊 《南柯子》

南柯子

形式:

匹配阴阳理,婴公伴细腰。调和铅汞要终朝。水底金精,移入火中烧。 炼就通神剑,修成智慧刀。降龙伏虎斩邪妖。夜吐光芒,谁敢语声高。

复制 侯善渊 《南柯子》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