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师晋师灭夏阳

  非国而曰灭,重夏阳也。虞无师,其曰师,何也?以其先晋,不可以不言师也。其先晋何也?为主乎灭夏阳也。夏阳者,虞、虢之塞邑也。灭夏阳而虞、虢举矣。虞之为主乎灭夏阳何也?晋献公欲伐虢,荀息曰:“君何不以屈产之乘、垂棘之璧,而借道乎虞也?”公曰:“此晋国之宝也。如受吾币而不借吾道,则如之何?”荀息曰:“此小国之所以事大国也。彼不借吾道,必不敢受吾币。如受吾币而借吾道,则是我取之中府,而藏之外府;取之中厩,而置之外厩也。”公曰:“宫之奇存焉,必不使也。”荀息曰:“宫之奇之为人也,达心而懦,又少长于君。达心则其言略,懦则不能强谏;少长于君,则君轻之。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国之后,此中知以上乃能虑之。臣料虞君中知以下也。”公遂借道而伐虢。宫之奇谏曰:“晋国之使者,其辞卑而币重,必不便于虞。”虞公弗听,遂受其币,而借之道。宫之奇又谏曰:“语曰:‘唇亡齿寒。’其斯之谓与!”挈其妻、子以奔曹。献公亡虢,五年而后举虞。荀息牵马操璧而前曰:“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不是国都而说灭,是看重夏阳。虞国的军队不足一个师,《春秋》说是师,为什么呢?因为虞国写在晋国之前,不可以不说师。它写在晋国之前是为什么呢?灭夏阳是它为主的。夏阳,是虞、虢交界处虢国的一个要塞。夏阳一失,虞、虢两国都可占领了。虞国为什么要为主灭夏阳呢?晋献公想要讨伐虢国,荀息说:“君主为什么不用北屈出产的马,垂棘出产的璧,向虞国借路呢?”献公说:“这是晋的国宝,如果受了我的礼物而不借路给我,那又拿它怎么办?”荀息说:“这些东西是小国用来服事大国的。它不借路给我们,一定不敢接受我们的礼物。如受了我们的礼而借路给我们,那就是我们从里面的库藏里拿出来,而藏在外面的库藏里,从里面的马房里拿出来,而放在外面的马房里。”献公说:“宫之奇在,一定不让的。”荀息说:“宫之奇的为人,心里明白,可是怯懦,又比虞君大不了几岁。心里明白,话就说得简短,怯懦就不能拚命谏阻,比虞君大不了几岁,虞君就不尊重他。再加上珍玩心爱的东西就在耳目之前,而灾祸在一个国家之后,这一点要有中等智力以上的人才能考虑到。臣料想虞君是中等智力以下的人。”献公就借路征伐虢国。宫之奇劝谏说:“晋国的使者言辞谦卑而礼物隆重,一定对虞国没有好处。”虞公不听,就接受了晋国的礼物而借路给晋国。宫之奇又谏道:“俗语说:‘唇亡齿寒。’岂不就说的这件事吗!”他带领自己的老婆孩子投奔到曹国去了。晋献公灭了虢国,五年以后占领了虞国。荀息牵着马捧着璧,走上前来说:“璧还是这样,而马的牙齿增加了。”

注释
虞:周文王时就已建立的姬姓小国,在今山西省平陆县北。
晋:西周始封姬姓国,晋献公时都于绛(今山西省翼城县东南)。
师:可泛指军队,也可专指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荀子·礼论》:“师旅有制。”五百人为旅,五旅为师。下面传文说“虞无师”,就是专指二千五百人的军队编制。
夏阳:虢邑,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约三十五里。《左传》作下阳,因另有上阳,以作下阳为是。夏、下同音通假。
虢:周初始封姬姓国,有东、西、北虢之分,东虢、西虢已先亡于郑、秦。晋献公所伐为北虢,占地当今河南三门峡和山西平陆一带,建都上阳(今河南陕县李家窑村)。
举:攻克,占领。
晋献公(?——前651):名诡诸,晋武公之子,在位二十六年。在此期间伐灭了周围一些小国,为其子晋文公称霸打下了基础。据《史记·晋世家》,晋献公伐虢的借口是虢国在晋国内乱中支持了他先君的政敌。
荀息(?——前651):晋献公最亲信的大夫,食邑于荀,亦称荀叔。献公病危时以荀息为相托以国政,献公死后在宫廷政变中为里克所杀。
屈:即北屈,晋地名,在今山西省吉县东北。
乘(shèng):古以一车四马称为一乘。这里专指马。
垂棘:晋地名,在今山西省潞城县北。
府:古时国家收藏财物、文书的地方。
宫之奇:虞大夫,刘向《说苑·尊贤》说:“虞有宫之奇,晋献公为之终死不寐。”
曹:西周始封姬姓国,都陶丘(今山东省定陶县西南)。
马齿:马每岁增生一齿。
加长(zhǎng):增添。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解析

  前658年(鲁僖公二年),晋献公准备伐虢。虞国地处晋、虢之间,若绕道则受阻于中条山。献公听从荀息之计,以重礼贿虞君,借道伐虢。虞、虢都是小国,虞贤臣宫之奇看出晋国居心不良,有各个击破、一箭双雕的用意,劝谏虞君不要上当。虞君不但不听,而且自告奋勇愿出兵开路打头阵,帮助晋国攻下了虢邑夏阳。这以后的事,《谷梁传》所述与《左传》有点不同。《谷梁传》以为晋国当年就灭了虢国,五年以后又灭虞。《左传》则以为晋拿下下阳(即夏阳)以后仅作为据点,未即灭虢。三年以后,晋师再次假道虞国,挥军南下,灭了虢国,还师途中把虞国也灭了。虞君终于做了俘虏。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谷梁赤介绍和谷梁赤诗词大全

诗人:谷梁赤

战国时期鲁国人,子夏弟子,为《春秋谷梁传》作者。其说最初只有口说流传,至西汉时才写成《春秋谷梁传》。《春秋谷梁传》亦称《谷梁春秋》或《谷梁传》,为今文经学派著作,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终于鲁哀......
复制作者 谷梁赤
猜您喜欢

新田八景 其二 济溪梅月

形式:

溪自凝寒梅自春,梅花得月更精神。 波间斜浸琼林瘦,天上高悬玉镜新。 云雾屏开香扑面,水晶帘卷影随人。 清光醉吸归无寐,吟就新诗夜向晨。

复制 靳荣 《新田八景 其二 济溪梅月》

玉溪山房

形式:

玉尺当年息洚流,山房新筑见诒谋。 闲敲璞石横欹枕,笑拂珊瑚直下钩。 山色半帘人似玉,水光一槛世如沤。 冷风悟入农轩境,月满乾坤太素秋。

复制 雷栎 《玉溪山房》

玉山佳处以冰衡玉壶悬清秋分韵得秋字

形式:

故人一别知几秋,相逢谈笑便登楼。 围棋细说东山法,酌酒应为靖节留。 莲叶秋深才绿净,荪花露冷尚香浮。 界溪文物风流在,不减当年顾虎头。

复制 广宣 《玉山佳处以冰衡玉壶悬清秋分韵得秋字》

木绵歌

形式:

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 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 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 半拟偿私债,半拟输官府。 竹笼旋著活火熏,蠹虫母子走纷纷。 夭铁碾出瑶空雪,一弓弹破秋江云。 中虚外从搓成索,昼夜踏车声落落。 车声才冷催上机,知作谁人身上衣。 小女背面临风泣,忆曾随母园中拾。

复制 熊涧谷 《木绵歌》
类型:

岱岳行

形式:

岱宗苍苍肇开辟,元气坱圠露鳌脊。 悬崖峻岭接穹窿,走涧飞峦堆怪石。 山形变态苦不常,映月双岩透雪白。 雷车飞马时往来,秘府幽都鬼神宅。 我来已是二月中,满眼黄尘暗阡陌。 瓣香再拜恳神祗,愧我乏材躬自责。 愿祈国祚亿万年,岁稔时和春拍拍。 贪婪蠹政扫无踪,奖掖贤能放邪僻。 油然肤寸合阴云,甘澍连宵苏地脉。 群峰乱削翠芙蓉,列岫横陈玉圭璧。 东郊南亩事耕耘,红是杏桃青是麦。 九重雨露挹清尘,稽首神功手加额。 士民歌舞颂升平,尽说宜时好膏泽。 肩舆今日始登山,路入天门天咫尺。 崎岖石磴十八盘,玉女神池沁元液。 磨崖尚有秦汉碑,古体昏讹半摧折。 唐与晋与封禅坛,雨暗苔侵几朝夕。 卧龙蛰起石窍寒,元鹤睡足林烟碧。 洞天深处何人居,紫府神君蓬岛客。 凉风飕飕吹我衣,两腋顿然生羽翮。 嗟予不有清净缘,杖履何由脱尘迹。 神游八表醉骑鲸,长啸一声天地窄。 君不见日观峰,峰头便见东海东。 晓鸡未唱日已出,海波灿烂山玲珑。 悠然登览渺无际,齐中九点氤氲中。 又不见五株松,嶙峋老干蟠苍龙。 异哉斯游更奇绝,野鹤笑我何从容。 揽衣掉臂山下去,夕阳澹澹烟光浓。

复制 熊载 《岱岳行》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