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东风 一作:东门)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风中的排排杨柳树,沿着护城河两岸呈现出一片绿色。
最近攀折柳枝的太多,应该是要分别的人儿太多。

注释
东门:即长安青门,唐朝时出京城多东行者,多用于送别。有的版本作东风。
青青:指杨柳的颜色。
御河:指京城护城河。
攀折:古代折柳送别的习俗。
苦:过于,过份。
别离:离别,分别。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王之涣与友人在长安城外离别时,正好是杨柳生长的春季,于是王之涣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送别》。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写景,不仅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点,还渲染出浓厚的离别情绪。“东门”点名了送别的地点在长安青门,“青青”表明杨柳的颜色已经很绿,表明时间是在暮春时节。“杨柳”是送别的代名词,于是一见杨柳,就让人想到离别。绿色的杨柳树夹杂在御河两岸,看似恬静的环境反衬出诗人与友人离别的不舍。且首句是远望所见,第二句是近观所见。在远与近的距离感中,诗人送友的踽踽长街的身影得以体现,衬托出舍不得惜别却又不得不分别的心情。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这两句是抒情,通过侧面描写出送别人多。一个“苦”字,既是攀折杨柳而不便之苦,也是离别的愁苦。至于诗人自己折了杨柳没有却只字未提,更衬托出了诗人的送别的深情。后两句看似平淡,仔细咀嚼,意味深长,诗人折或者不折杨柳,内心的悲楚恐怕都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这这首送别诗短小精悍,言浅意深,依依惜别之意,跃然纸上。纵观全诗,字字未提送别却字字点题,其中的描写言简意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王之涣介绍和王之涣诗词大全

诗人:王之涣

王之涣,是盛唐时期的诗人,字季凌,汉族,并州(山西太原)人。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新绛县。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
复制作者 王之涣
猜您喜欢

早秋晚望兼呈韦侍郎

形式:

九派绕孤城,城高生远思。 人烟半在船,野水多于地。 穿霞日脚直,驱雁风头利。 去国来几时,江上秋三至。 夫君亦沦落,此地同飘寄。 悯默向隅心,摧颓触笼翅。 且谋眼前计,莫问胸中事。 浔阳酒甚浓,相劝时时醉。

复制 白居易 《早秋晚望兼呈韦侍郎》

司马宅

形式: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萧条司马宅,门巷无人过。 唯对大江水,秋风朝夕波。

复制 白居易 《司马宅》

司马厅独宿

形式:

荒凉满庭草,偃亚侵檐竹。 府吏下厅帘,家僮开被襆。 数声城上漏,一点窗间烛。 官曹冷似冰,谁肯来同宿。

复制 白居易 《司马厅独宿》

梦与李七庾三十三同访元九

形式:

夜梦归长安,见我故亲友。 损之在我左,顺之在我右。 云是二月天,春风出携手。 同过靖安里,下马寻元九。 元九正独坐,见我笑开口。 还指西院花,仍开北亭酒。 如言各有故,似惜欢难久。 神合俄顷间,神离欠伸后。 觉来疑在侧,求索无所有。 残灯影闪墙,斜月光穿牖。 天明西北望,万里君知否。 老去无见期,踟蹰搔白首。

复制 白居易 《梦与李七庾三十三同访元九》

秋槿

形式:

风露飒已冷,天色亦黄昏。 中庭有槿花,荣落同一晨。 秋开已寂莫,夕陨何纷纷。 正怜少颜色,复叹不逡巡。 感此因念彼,怀哉聊一陈。 男儿老富贵,女子晚婚姻。 头白始得志,色衰方事人。 后时不获已,安得如青春。

复制 白居易 《秋槿》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