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书·上篇

《兰亭》虽真行书之宗,然不必一笔一画为准,譬如周公、孔子不能无小过,过而不害其聪明睿圣,所以为圣人。不善学者,即圣人之过处而学之,故蔽于一曲。今世学《兰亭》者,多此也。鲁之闭门者曰:“吾将以吾之不可,学柳下惠之可。”可以学书矣。
王氏书法,以为如锥画沙,如印印泥,盖言锋藏笔中,意在笔前耳。承学之人更用《兰亭》“永”字以开字中眼目,能使学家多拘忌,成一种俗气。要之右军二言,群言之长也。
东坡先生云:“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如《东方朔画像赞》《乐毅论》《兰亭禊事诗叙》。先秦古器,科斗文字,结密而无间,如焦山崩崖《瘗鹤铭》、永州摩崖《中兴颂》、《李斯峄山刻》秦始皇及二世皇帝诏。近世兼二美,如杨少师之正书行草,徐常侍之小篆。此虽难为俗学者言,要归毕竟如此。如人眩时,五色无主,及其神澄意定,青黄皂白,亦自粲然。学书时时临摹,可得形似。大要多取古书细看,令入神,乃到妙处。唯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
学书端正,则窘于法度;侧笔取妍,往往工左而病右。古人作《兰亭序》《孔子庙堂碑》,皆作一淡墨本,盖见古人用笔,回腕余势。若深墨本,但得笔中意耳。今人但见深墨本收书锋芒,故以旧笔临仿,不知前辈书初亦有锋锷,此不传之妙也。
心能转腕,手能转笔,书字便如人意。古人工书无他异,但能用笔耳。
草书妙处,须学者自得,然学久乃当知之。墨池笔冢,非传者妄也。
凡书要拙多于巧。近世少年作字,如新妇子妆梳,百种点缀,终无烈妇态也。
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若其灵府无程,政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余尝言,士大夫处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
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直须具此眼者,乃能知之。凡学书,欲先学用笔。用笔之法,欲双钩回腕,掌虚指实,以无名指倚笔,则有力。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时随人意。学字既成,且养于心中无俗气,然后可以作,示人为楷式。凡作字须熟观魏、晋人书,会之于心,自得古人笔法也。欲学草书,须精真书,知下笔向背,则识草书法,不难工矣。
肥字须要有骨,瘦字须要有肉。古人学书,学其二处,今人学书,肥瘦皆病,又常偏得其人丑恶处,如今人作颜体,乃其可慨然者。
楷法欲如快马入阵,草法欲左规右矩,此古人妙处也。书字虽工拙在人,要须年高手硬,心意闲澹,乃入微耳。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兰亭序》虽是楷书与行书的范本,但不必一笔一画都作为准则。正如周公、孔子不能没有过错一样,但小过错不影响他们的圣明,所以能成为圣人。不善于学习的人,连圣人的过错都学,所以容易固守一隅。今天学《兰亭序》的人,多是这样。鲁国那位闭门不纳邻居嫠妇的男子说:“我将用不让妇人进屋的办法,来学习柳下惠坐怀不乱的精神。”有了这种“以吾之不可学人之可”的认识,就可以学习书法了。 王羲之书法,被认为如同以锥画沙、用印印泥一般。重要的是他在书写时中锋藏锋,意在笔先。师承王氏的人总是以《兰亭序》开头的“永”字作为楷模,这样容易拘泥于法,形成俗气。重要的是明白王羲之“如锥画沙”、“如印印泥”这两句话,这是我们值得师法的。 苏东坡先生说:“大字书写难以达到结体严密不散,小字书写难达到结体宽绰疏朗。”像王羲之的《东方朔画像赞》、《乐毅论》、《兰亭禊事诗叙》等就是这样。先秦古物器皿上的文字,蝌蚪篆文,紧密而不散,如焦山摩崖《瘗鹤铭》、永州摩崖《大唐中兴颂》、李斯所书秦始皇及二世皇帝诏文的《峄山石刻》等。近人能够兼有二美的,如杨凝式的楷书与行草书,徐铉的小篆。这虽然不被俗人认可,但书法毕竟应当如此。正如人在目眩之时,五色难辨,等到神情安静,意定神闲之时,青黄皂白,就自然分明。学习书法经常临摹,可以做到形似。重要的是要多取古人法帖本细细品读,做到心领神会,才能到达妙境。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做到神似。 学习书法过分强调端正,则受制于法度;侧锋能求得妍美,但往往容易左工而右病。古人临《兰亭序》、《孔子庙堂碑》,都以淡墨临摹一遍,从中可以看出古人如何用笔,如何回腕收笔,藏锋蓄势。如果是浓墨临摹,仅得其笔中意趣罢了。今人只见浓墨帖本,用笔多半是收笔蓄势,锋不外露,所以用秃笔临摹,岂不知古代书家作书时,笔锋尖锐,这恰是古人没有传给后人的秘诀。 作书时意在笔先,心使手,手运笔,写出来的字才能合乎书者心意。古人作书没有其他不一样的,只是用笔熟练罢了。 草书的妙处,须学书人自己体会,学得久了,就会明白。池水尽墨和用笔成冢的故事,并非胡乱编造出来的。 作书要宁拙毋巧。当前年轻人学书,宛如新娘子梳妆打扮,花枝招展,到底缺少贞女烈妇的端庄稳重之态。 学书要胸中有道义,再广泛吸收圣贤哲人的学问,作品才能成为可贵。如果胸无点墨,即使笔墨达到钟繇、王羲之的水平,也只是一个写字匠而已。我曾经说过:读书人做什么都可以,只是不可俗气,一旦庸俗便不可救药了。 写字有笔法,就像禅诗中有“诗眼”一样,具有把握诗眼的能力,才算懂得诗。凡学习书法,要先学会用笔。用笔的方法,要采用双钩或回腕执笔法,掌要虚,指要实,用无名指抵住笔管,这样才有力。古人学习书法不全在于临摹,他们将前人的字张贴在墙壁上,直到看得入神,下笔就会轻松自然。字写好了,加上自身学养的提高而无世俗之气,然后进行创作,则可作为别人学习的范本。学习书法须熟读魏晋书法墨迹,心领神会,自然可得古人笔法。要学习草书,须精通楷书,知道下笔向背,这样就会懂得草书用笔和结字法则,写好草书就不算难事了。 肥腴的字要有笔,瘦硬的字要有墨。古人学习书法,兼学这两方面,今人学习书法,肥与瘦都是病,还常学某人拙劣的东西,像今人学颜体就是如此,让人感慨不已。 楷书要如快马入阵,有草书的爽快,草书要出规入矩,有楷书的法度,这是古人书法的妙处。书法的工拙因人而异,但毕竟阅历深厚、笔法娴熟、心意恬淡的人,才能进入精妙之境。

注释

周公:西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姓姬名旦,又称周公旦。辅武王灭商,武王崩,成王幼,其摄政,史称“周公辅成王”。睿圣:圣明,明智。 蔽于一曲:蒙蔽于片面,受限于一隅。或说因一叶而障目。 鲁之闭门者:《诗·小雅·巷伯》传云,鲁人有男子独处于室,邻之嫠妇又独处于室,暴风雨至而室处,妇人趋而托之,男子闭户而不纳。柳下惠:即展禽,春秋时鲁国人。居柳下,谥惠。相传有一次他夜宿郭门,见一女子受冻,便用衣服裹着她,抱着坐了一夜,却未生淫乱之心。这里借鲁之男子“闭门不纳”和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说明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其精神实质是一样的。学习书法当师古人之意,而莫拘于形迹。 以开字中眼目:指将“永”字的八种笔画,作为汉字构成的基本部件,以此作为汉字书写的规范。 大结密而无间:结构紧密而不散疏。 宽绰而有余:结体疏朗而宽松。 《东方朔画像赞》:小楷法帖,为王羲之所书。 《乐毅论》:王羲之所书小楷法帖。 《兰亭禊事诗叙》:即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 《瘗鹤铭》:著名的摩崖石刻,字势雄强秀逸,是隶书向楷书转变时期的重要刻石。它是一方悼念仙鹤的摩崖石刻。 《中兴颂》:即《大唐中兴颂》,唐刻石,元结撰文,颜真卿书,刻于湖南祁阳浯溪崖壁上。 《李斯峄山刻》:即《峄山碑》,李斯书,字形较长方,笔画均匀,为小篆法书。 杨少师:即杨凝式。五代书法家,字景度,号虚白,华阴(今属陕西)人。历仕梁、唐、晋、汉、周五朝,官至太子太保,人称杨少师。 徐常侍:即徐铉(916年—991年),五代宋初文字学家。扬州广陵(今江苏扬州)人。 窘于法度:受制于法度,受技法的约束。 《孔子庙堂碑》:唐武德九年(629年)刻。虞世南撰并书,为初唐碑刻中杰出作品。 墨池笔冢:笔成冢:宋朱长文《续书断》云:“释怀素字藏真,长沙人也,自云得草书三昧。始其临学勤苦,故笔颓萎,作笔冢以瘗文。”墨成池:晋卫恒《四体书势》云:“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其巧,凡家之衣帛,必先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张芝:字伯英,东汉时敦煌人,好书,善章草。索靖:西晋书法家。字动安,敦煌人,张芝的姐孙。 元常:即钟繇。字元常,三国时魏书法家,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逸少:即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字逸少,人称“王右军”。 肥字须要有骨,瘦字须要有肉:丰腴的字要有笔,瘦硬的字要有墨。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论书》是从《山谷文集》摘录的关于书法理论的片段文章。黄庭坚的书法思想与苏轼主张差不多。他主张学书不要模仿古人,要表现人的性情等。“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即是他的艺术观点。他讲求书法创作上要进行禅宗功夫的修炼,尤其是对草书的创作,要潜心冥会,先除去俗气,然后上逼魏晋人书法所具有的逸气,达到超俗绝尘的境地。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黄庭坚介绍和黄庭坚诗词大全

诗人:黄庭坚

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
复制作者 黄庭坚
猜您喜欢

竹溪评余近诗发药甚多次韵

形式:

宾戏两翁迂阔甚,金章换得笠并蓑。 君从老艾传衣钵,仆似元城耐捣磨。 岁晚石交惟竹伴,古来鼎味待梅和。 冻泥滑滑村居僻,今雨无人肯见过。

复制 刘克庄 《竹溪评余近诗发药甚多次韵》
类型:

谢王尚贤见访

形式:

畏跌始知筇有力,怯寒常以衲蒙头。 诗名吾不如公干,清兴君何减子猷。 林下方将分半席,江边作么返扁舟。 骚坛尚有阳岩在,岂必担簦更远求。

复制 刘克庄 《谢王尚贤见访》

送吴时父侍郎二首

形式:

慧灯溥照人幽隐,心秤能权物重轻。 士子比之常相国,吏民道是蔡端明。 来时稻蟹非常熟,去日琴龟作伴行。 安得四方皆结辈,苍黔开眼看升平。

复制 刘克庄 《送吴时父侍郎二首》

居厚弟生日

形式:

赤帝虽然张火伞,素娥亦自涌冰轮。 门无宾客临罗爵,庭有儿孙贺绂麟。 晚节抽身还故里,他时留面见先人。 星翁未解吾侪意,犹说君王猎渭滨。

复制 刘克庄 《居厚弟生日》

病中九首

形式:

炎官扇虐甚炰烹,忽听檐声病思清。 白露降馀天气肃,碧云合处暮愁生。 一秋药裹相料理,百岁书窗几暗明。 他日汗青无事业,惟诗犹可窃虚名。

复制 刘克庄 《病中九首》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