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中寄子由二首 · 其二

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
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

译文及注释


注释

柏台,即乌台。 琅珰:锁,即铁制的锁链。 牛衣:给牛御寒的草蓑。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这是宋代苏轼在狱中写给弟弟苏辙嘱托后事的两首诗之一,强烈地表达诗人对家的深深眷恋之情。 苏辙(子由)比苏轼小四岁。兄弟二人,自幼生活在一起,苏轼曾有诗说:“我年二十无朋俦,当时四海一子由。”兄弟情谊,到老不衰。当苏辙听到苏轼被捕的凶讯时,无异是晴天霹雳,二人本就是手足至亲。从政以后,二人更是彼此政见一致,时任应天府(北宋的南京,今河南商丘)任判官的苏辙很清楚这次事件的严重性,立即上书神宗,自诉得到苏轼下狱的消息后,“举家惊号,忧在不恻”,“臣早失怙恃,唯兄轼一人,相须为命”,“乞纳在身官以赎兄轼,得免下狱死为幸……”后来苏轼结案,苏辙被贬往筠州(今江西高安)为酒监。 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四月,苏轼从徐州知州调任湖州知州。由于对当时王安石推行的新法持反对态度,又在诗文中对新法及因新法而显赫的“新进”加以讥刺,于是政敌便上书弹劾说苏轼:“作为诗文讪谤朝政及中外臣僚,无所畏惮”。 是年八月,苏轼在湖州被捕,押至汴京,在御史台狱中四月,审讯他的谏官竭力罗织罪名,多方株连,必欲置他于死地。由于当时一些元老重臣如吴充、范镇等上书营救,以及神宗祖母太皇太后曹氏出面干预,神宗才下令从轻发落,于十二月责授苏轼为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在州中安置,不得签署公文。因其有诗文往来而受株连的大小官员有张方平、王诜、司马光和胞弟苏辙等二十馀人。这就是震惊朝野的“乌台诗案”。 宋朝开国以来,因文字批评朝政而被系狱的,苏轼是第一人。这两首诗是在狱中所写。苏轼被逮入狱后,首先想到的也是其弟弟,诗中向弟弟进行解释和关照。 在被押往狱中的途中,苏轼和长子苏迈一起动身;苏轼与苏迈约定,送饭只送蔬菜和肉,如果听到不好的消息就把二者换成鱼。苏迈严格遵守约定一个多月,恰逢粮尽,于是去找人想办法,嘱托一个亲戚代送饭时忘记与父亲苏轼的约定相告,亲戚偶然弄到鲊鱼(腌制的鱼)就送了过去,苏轼见状大惊,以为罪将不赦,想要向宋神宗求情却无路可通,于是写了两首诗给苏辙。苏轼也大体料到狱吏不敢私传信件,神宗看到此诗也为之动容,苏轼的笔下,亲情的力量感天动地。弟弟苏辙在兄入狱期间,连连上表皇帝,欲解除在身之官以赎兄罪,就连已退休在家休养的大臣张方平也为之痛心不已,写下一封亲笔信,派儿子张恕连夜进京营救,这才从宽处理了。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苏轼介绍和苏轼诗词大全

诗人: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嘉祐六年(1061年),......
复制作者 苏轼
猜您喜欢

今日良宴会

形式:

三川富豪雄,济济美少年。 欢游及芳岁,鞍马何翩翩。 秦筝奏新声,妙舞妖且妍。 今日良宴会,意气如云烟。 人生若朝荣,灼灼宁久鲜。 无为坐坎壈,流光悲逝川。

复制 王称 《今日良宴会》

登屴崱峰宿涌泉寺得仍字

形式:

翠微白云里,逢秋思一登。 耸身蹑云壁,飞泉摇古藤。 洞豁海天际,坐见万景澄。 饮涧动群鹿,宴林逢真僧。 邀我宿化城,珠林悬古灯。 寥寥片月上,悄悄天籁凝。 因悲向城市,尘发秋相仍。

复制 王称 《登屴崱峰宿涌泉寺得仍字》

水亭夜怀黄八粲林六敏

形式:

孤亭水云深,人境自幽绝。 七弦罢鸣弹,桐阴初上月。 偶酌尊中醪,高卧望云阙。 荷露清角巾,松飙濯毛发。 寥寥天籁寒,吟咏了未辍。 志偕南阜隐,兴藉东山发。 同心念离居,中夜思超忽。

复制 王称 《水亭夜怀黄八粲林六敏》

练溪

形式:

波小水溶溶,湍急秋溅溅。 扬风皱微绡,漱月皎平练。 鲛人宁敢专,谢客或来玩。

复制 王称 《练溪》

宝山兰若

形式:

山门隐松桂,花雨浮半空。 金仙青莲居,乃在烟霞中。 石竹覆紫苔,四璧泉蒙蒙。 因窥一灯影,晏坐万劫同。 众籁清梵音,浮尘愧微踪。 愿言别苦海,永矣投禅宫。

复制 王称 《宝山兰若》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