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哀伯谏纳郜鼎

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纳于大庙,非礼也。
臧哀伯谏曰:“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犹惧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孙。是以清庙茅屋,大路越席,大羹不致,粢食不凿,昭其俭也;衮冕黻珽,带裳幅舄,衡紞纮綖,昭其度也;藻率鞞鞛,鞶厉游缨,昭其数也;火龙黼黻,昭其文也;五色比象,昭其物也;钖鸾和铃,昭其声也;三辰旗旗,昭其明也。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今灭德立违,而置其赂器于大庙,以明示百官。百官象之,其又何诛焉?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郜鼎在庙,章孰甚焉?武王克商,迁九鼎于雒邑,义士犹或非之,而况将昭违乱之赂器于大庙。其若之何?”公不听。
周内史闻之,曰:“臧孙达其有后于鲁乎!君违,不忘谏之以德。”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夏四月,鲁桓公从宋国取得原属郜国的传国大鼎,放进太庙,这是不符合礼仪的。 臧哀伯规劝桓公说:“作百姓君主的人,要发扬德行,堵塞违礼的行为,以便监察百官,就这样还怕有不足之处,还要显示各种美德以传示子孙。所以那清静肃穆的太庙用茅草做屋顶,祭祀天地的车子用草席做垫子,祭祀用的肉汁不用五味调和,黍稷、糕饼等祭品不用舂过的好米,这些是为了显示节俭。祭祀的礼服、礼冠,蔽膝、大圭,腰带、裙子、绑腿、靴子、冠上的横簪、冠旁的填绳、系冠的带子、冠顶的盖版,这些是为了显示等级上的差别。玉垫、刀饰、革带、带穗、旌旗上的飘带、马颈上的革带,这些是为了显示数量上的差别。礼服上火形、龙形、斧形、弓形等花纹,这些是为了显示纹彩上的差别。用五色绘出各种图象来装饰器物服饰,这是为了显示器物物色的差别。马铃、大小车铃、旗铃,是为了显示声音节奏,旌旗上画的日、月、星辰,是为了显示光明。所谓德行,就是节俭而有法度,事物的增减都有一定的数量,并用纹彩和颜色加以标志,用声音和光亮加以表现,以此来监察百官,百官这才警戒畏惧,而不敢违反法度。现在君王毁灭德行,树立违礼的坏榜样,把别国贿赂的宝器安放在太庙里,以此明白昭示百官。百官都来效法,君王又用什么去惩罚他们呢?国家的衰败,是由于官吏不走正道。官吏丧失德行,则是由于国君宠爱和贿赂风行的原故。郜鼎放在鲁国的太庙,还有比这更公开的贿赂吗?武王打败殷商,将九鼎搬到王城,义士尚有批评他的,更何况将标志违礼作乱的贿赂之器放在太庙,又该怎么样呢?”桓公不听。 周朝的内史听到这件事,说:“臧孙达的后代大概会在鲁国世代享受爵禄吧!国君违礼,他不忘用德行加以规劝。”

注释

郜(ɡào):国名,姬姓,开国国君是周文王的一个庶子,春秋时为宋国所灭,其故地在今山东成武县东南。鼎:古代的一种烹饪器物,又因常常用作旌功记绩的礼器,所以又作为传国重器,其形制一般为三足两耳。宋:国名,春秋时为十二诸侯之一,开国国君为殷纣王的庶兄微子,其地在今河南东部及山东、江苏和安徽三省之间。 大(tài)庙:即太庙,天子或诸侯国国君的祖庙。 临照:管理和监察。临,统管,治理。照,察看。 令德:美德。令,美好。 清庙:即祖庙,因其肃穆清静,故称。 大路:也作“大辂”,即大车,特指天子或诸侯国国君祭天时所乘的车子。越(yuè)席:用蒲草编织的席子。越,通“括”,结。 大(tài)羹:即太羹,也作“泰羹”,古代祭祀时所用的肉汁。不致:指不调五味,不加各种作料。 粢(zī)食:用黍稷加工品制作的饼食,祭祀用作供品。粢,黍稷,泛指谷类粮食。不凿:不舂,这里指不精细加工。 衮(ɡǔn):古代帝王及公卿祭祀宗庙时所穿的礼服。冕(miǎn):古代帝王、公卿、诸侯所戴的礼帽。黻(fú):通“韨”,古代用做祭服的熟皮制蔽膝。珽(tǐnɡ):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所持的玉制朝板,即玉笏(hù)。 带:指束在腰间的革带,皮带。裳(chánɡ):古代男女穿的裙式下衣。幅:古代自足至膝斜缠在小腿部的帛条或布条,犹如今天的绑腿。舄(xì):双底鞋,着地的一层为木底,这里泛指鞋子。 衡:把冠冕稳定在发髻上的横簪。紞(dǎn):古代垂在帽子两旁用以悬挂塞耳用的玉瑱(tián)的带子。纮(hónɡ):古代冠冕系在颔下的带子。古人戴冠冕时,先用簪子别在发髻上,再用纮挽住,系在簪子的两端。綎(yán):古代覆在冠冕上的一种长方形饰物,以木板为干(ɡàn),外包黑色布帛。 藻率(lǜ):一种用来放玉的木垫儿,外包熟皮,并绘有水藻形图案。鞞(bǐnɡ):刀剑套。鞛(běnɡ):佩刀刀鞘的饰物。 鞶(pán):绅带,又名“大带”,束衣用。厉:下垂的大带。或谓“鞶厉”:是一个词,指束腰革带与革带下垂的部分。游:古代旗帜上下垂的饰物。缨:套在马胸部的革带,即马鞅。数:礼数。 火龙黼(fǔ)黻:都是古代礼服上所绣的花纹,如火形者为“火”,如龙形者为“龙”,黑白色相间如斧形者为“黼”,黑青色相间如“亚”形者为“黻”。 五色:指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比象:指比照天地万物所画出的各种图像。 钖(yánɡ)鸾和铃:都是系在车马和旗帜上的铃铛,系在马额头上的叫“钖”,系在马嚼子上的叫“鸾”,系在车前用作扶手的横木上的叫“和”,系在绘有龙形图案的旗帜竿头的叫“铃”。 三辰:指日、月、星。旗(qí):旗面绘有龙形图案,竿头系有小铃铛的旗子。 登降:增减。登为增,降为减。有数:指有节度、节制。(注意此处的“数”字与上文“昭其数也”句的“数”字在词义上的区别。) 象:同“像”,法式,式样,这里是榜样的意思。 章:明显。与下文“章孰甚焉”句之“章”义同。 九鼎:相传为夏禹所铸,用以象征九州。夏、商、周三代都把它作为政权的象征,成为传国之宝。 雒(luò)邑:也作“洛邑”,东周都城所在,相传周武王克商后由周公姬旦营建。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本文出自《左传·桓公二年》。前710年的春天,宋国太宰华父督杀死司马孔父嘉,并占有了孔父嘉“美而艳”的妻子。宋殇公为此很生气,华父督害怕,就干脆把殇公也杀了,另立宋庄公。华父督为了取得各诸侯国对此事的默认,先后对齐、陈、郑、鲁等国进行贿赂。鲁桓公接受了宋国送给的郜鼎,并把它安放在太庙里。鲁国大夫臧哀伯认为这样做“非礼”,会导致官员腐败,甚至导致国家败亡。于是对桓公进行劝谏。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左丘明介绍和左丘明诗词大全

诗人:左丘明

左丘明,姜姓丘氏,名明,丘穆公吕印的後代。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左史官记言,右史官记事),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其父移居鲁国并世代担任鲁国太史。 左丘明籍贯,一......
复制作者 左丘明
猜您喜欢

由广州至南雄舟行杂诗 其六 (辛巳)

形式:

索幽情难歇,看山夜更好。 晚饭带玉堂,灯前万峰绕。 江光切虚空,众阴合窅窱。 风随岭树定,星落蛮天小。 群籁一寂中,寸心千仞表。 归去不成眠,寒钟一舟悄。

复制 陈沆 《由广州至南雄舟行杂诗 其六 (辛巳)》

刘贞女行(戊寅)

形式:

黄冈县南长圻㙩,江水出其前。 其后有湖,其中为平原。 其民朴而野,十室九种田。 有刘氏女倪氏妇,块然贞节闻其间。 女父刘文暄,女婿倪文锦。 两家居不远,媒媪一言允。 待年各脩饰,但未成合卺。 婿生十六年,一病危如丝。 女请于父往视疾病者,相向不语但涕垂。 女来七日而婿死,女之来也未结缡。 女念死者有父母,死者已死生者谁扶持。 无子有子是在妇,服妇之服斩其衰。 舅曰有侄汝嗣之,茕然弱女兼有妇顺与母慈。 婿之死也一殇耳,女乃使之上有父母下有妻子有祭祠。 三年服除,女母念女,素车还家泪如雨。 有姨老矣,絮语刺刺意吞吐。 女闻语,塞两耳,姨奈何言若此。 哭拜父母前,决绝姑与姊。 儿今去不来矣。 直至五十馀,刘公刘姥各八十,女乃再驾归宁车,归家省其慈。 女死之时乾隆五十有四年,苦节无人知。 县官不闻名,其侄章福为我流涕而言之。 更有为言章福亦纯孝,居今之世貌古貌。 朝出力田,夜归奉亲。 父死庐父墓,母死庐母坟。 六年之间一昏晨。 穷冬僵卧,夜雪纷纷。 母怜儿寒覆以魂。 梦中抱母不见母,往往夜哭惊起村中人。 乌虖忠孝天地理,诗书有力扶不起。 今乃得之农家子,何况双孝一门里。 读书数十年,一节无可称,能不愧欲死。 作诗者谁蕲陈子,告采风者书青史。

复制 陈沆 《刘贞女行(戊寅)》

十一月默深留长沙相聚旬馀得诗五首 其一 (丁丑)

形式:

久客今还家,狎戴父母宠。 积兹手足间,渐觉聪明壅。 忽与良友亲,一敬疏百冗。 岁寒天心积,客途交谊重。 晓梦得雪清,生意看梅勇。 载诵风雨篇,鸡鸣发深恐。

复制 陈沆 《十一月默深留长沙相聚旬馀得诗五首 其一 (丁丑)》

病中闻雁(甲申)

形式:

西风吹雁声,先入旅人听。 落叶生晚凉,高斋卧残病。 闭门三十日,独得秋气静。

复制 陈沆 《病中闻雁(甲申)》

由广州至南雄舟行杂诗 其一 (辛巳)

形式:

壮哉此南行,得见山水大。 天地将到海,尽情逞雄快。 五岭屹门户,重洋表襟带。 何怪老尉佗,冠冕中国外。 时往霸气销,风变文明会。 七月下浈阳,悤悤观大概。 归帆不嫌迟,一意搜灵怪。

复制 陈沆 《由广州至南雄舟行杂诗 其一 (辛巳)》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