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 老子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有一个东西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听不到它的声音也看不见它的形体,寂静而空虚,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永不停息,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可以作为万物的根本。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所以勉强把它叫做“道”,再勉强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大”。它广大无边而运行不息,运行不息而伸展遥远,伸展遥远而又返回本原。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间有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一。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而道纯任自然。

注释

物:指“道”。混成:混然而成,指浑朴的状态。 寂兮寥兮:没有声音,没有形体。 独立而不改:形容“道”的独立性和永恒性,它不靠任何外力而具有绝对性。 周行:循环运行。不殆:不息之意。 天地母:一本作“天下母”。母,指“道”,天地万物由“道”而产生,故称“母”。 强字之曰道:勉强命名它叫“道”。 大:形容“道”是无边无际的、力量无穷的。 逝:指“道”的运行周流不息,永不停止的状态。 反:另一本作“返”。意为返回到原点,返回到原状。 人亦大:一本作“王亦大”,意为人乃万物之灵,与天地并立而为三才,即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即空间之中,宇宙之间。 道法自然:“道”纯任自然,本来如此。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诗人:

...
复制作者 老子
猜您喜欢

浪淘沙 邓尉山行

形式:

南去几重山。 村落回环。 断云残照有无间。 何处疏钟鸣古寺,远鸟催还。 策马去闲闲。 压帽风寒。 路随樵唱出松关。 闻道梅花如雪满,第五溪湾。

复制 姚燮 《浪淘沙 邓尉山行》

霜花腴 芜田

形式:

丰年种玉,问几家,无忧晚岁储仓。 纠蔓为丛,壅沙成埆,谁修五尺渠防。 芰风渐凉。 让东塍、秋稏分黄。 但辛勤、暮戽晨槔,尚宜鸱芋与鸠桑。 多半下沉高墼,苦难除县籍,赋税犹偿。 斜日眠牛,空烟蹂鸟,还怜燕雀遥飏。 一区砚良。 也笔耕、心耨愁荒。 看堆阡、碌碡生苔,老蝉嘶暗杨。

复制 姚燮 《霜花腴 芜田》

绮寮怨 颓楼

形式:

那有芙蓉十四,秣陵天半峨。 尽剥落、翠桁朱罳,都缘上、暗藓昏莎。 当时缕金长袖,曾倚望、鳷鹊下明河。 未百年、月寂风寥,琼梯断、夜游狐鼠多。 无复镜屏拥荷。 凉烟一帚,惟馀老柳婆娑。 下有横波。 认栏影、断红拖。 帘间燕来非昔,忍再唱、玉京歌。 春人不过。 山眉自隐隐、颦瘦蛾。

复制 姚燮 《绮寮怨 颓楼》
类型:

湘江静 五更发京口至瓜洲作

形式:

贴梦芳洲思撷杜。 又匆匆、挂帆东溯。 微微风色,蒙蒙潮气,弄萧萧江树。 递过碧天声,杂城笛、山钟津鼓。 烟明柳渚,月斜柁楼,谁怜我、此时绪。 宿酒醒,残烛炷。 凭红舷、薄襟愁露。 萍鸥忽泛,林鸦渐语,更云鸿遥度。 玉蕊已无亭,萧梁客、飘零何处。 平峦一剪,残星几点,隋堤去路。

复制 姚燮 《湘江静 五更发京口至瓜洲作》
类型:

徵招 家养恬孝廉竹雨吟遗稿,为其子敬堂茂才属题,依白石黄钟下徵调。

形式:

瘦驴共踏燕台雪,关心十年前事。 自后各漂零,渺天涯鸿纸。 奈何君竟死。 但留得、旧笺盈笥。 荔帽青山,藓裳黄土,可怜如此。 怆矣起挑灯,低徊读、清声和之芦吹。 苦我似孤猿,下无端清泪。 茂宏欣有子。 敢身后、盛名终委。 读初罢,淡月当檐,正露篁流翠。

复制 姚燮 《徵招 家养恬孝廉竹雨吟遗稿,为其子敬堂茂才属题,依白石黄钟下徵调。》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