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王桂阳

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
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
弱干可摧残,纤茎易陵忽。
何当数千尺,为君覆明月。

译文及注释


注释

“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句:松树虽是大材,但当它初生数寸之时,也会被草埋没而不被看重。  “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句:当一个人高远的志向尚未表露的时候,谁能晓得他有坚贞的品质呢?笼云心,指高远的志向;负霜骨:指坚贞的品质。 弱干、纤茎:都指松树幼小时的枝干。 陵忽:欺陵、忽视,也即是摧残的意思。 何当:何日。 覆明月:与前面“笼云”意思相似。笼云、覆月,都是指建大功立大业、能“遮无盖地”的意思。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王桂阳可能就是当时的桂阳郡太守王嵘。吴均又有《赠王桂阳别诗三首》,其中说王桂阳“高华积海外,名实满山东。自有五都相,非无四世公。”可见王的地位很高,又有“愿持鹪鹩羽,岁暮依梧桐”等语,说明吴均颇有依附于他的打算。从这种关系推断,这首诗很可能是他的自荐之作。 自荐的诗很难写,自誉过高,未免有夸言幹乞之嫌,因而吴均这里避开了正面的自我标榜,全以松作比喻。松树虽可长成参天的大材,但初生之时不过数寸而已,甚至会被杂草埋没,人们不知道它拔地千丈、笼聚云气的壮志,怎么会明白它具有傲霜斗雪的气骨呢!前四句显然以初生之松比喻自己的沉沦下僚、未见器重,而借形容松树的性格,表明自己高远的志向、坚贞的品质。“弱干可摧残,纤茎易陵忽”二句,更说小松枝干嫩弱,易被摧残,喻自己身处下位,易遭人欺凌与忽视,委婉地表达了向王桂阳求助的意图。最后两句则进一步表明了自己的抱负,他说:当幼松一旦长成数千尺的大树,则可笼云覆月,庇护众生,言外之意是说自己一朝出人头地,就可建功立业、大济苍生,至于到那时不会忘记王桂阳的知遇之恩,也是不消说的,“为君”二字,便含有此意。 这首诗通篇用比体,托物言志,句句写松,却句句落实到人,“数寸”、“草所没”、“弱干”、“纤茎”诸语,极说幼松之弱小易欺;“笼云”、“负霜”、“千尺”、“覆明月”诸语,则极言松的前程远大。两者对照鲜明,使读之者既痛惜于诗人的怀才不遇,又凛然不敢对诗人少存轻忽。虽是自荐之诗,气格却绝不卑下,这是诗品,也是吴均的人品。 吴均的诗已开唐律之先河,元陈绎曾的《诗谱》就在“律体”中列有吴均之名,并以为他与沈约诸人是“律诗之源,而尤近古者”,即此便可说明他在近体诗形成中的作用了。如这一首诗,其音调虽未完全合律,然已颇有律诗的章法,中两联为对句,也合乎律诗的规律,这正是由古诗向律体过渡的形态。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吴均介绍和吴均诗词大全

诗人:吴均

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 吴均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清新,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深受沈约的称赞。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
复制作者 吴均
猜您喜欢

题吹箫引凤图 其一

形式:

披图真见凤皇台,忆得仙游访古回。 惆怅长安西望远,秦云犹为故人来。

复制 孙星衍 《题吹箫引凤图 其一》

题三高士图次王雅宜 韵 其二

形式:

栖条何处择高梧,客里悲秋恨未舒。 不是知几聊适意,还山我亦为鲥鱼。

复制 孙星衍 《题三高士图次王雅宜 韵 其二》

题吹箫引凤图 其二

形式:

林峦澹沲秋光浅,台殿高低月影深。 此夕参差为谁思,只馀紫凤是知音。

复制 孙星衍 《题吹箫引凤图 其二》

游随园赠袁太史七首 其四

形式:

一重云影一重花,金粉成围住紫霞。 几代清凉输六代,又教山色弄繁华。

复制 孙星衍 《游随园赠袁太史七首 其四》

题空山听雨图 其三

形式:

韶光如梦去悤悤,莫遣春消夜雨中。 我似维摩长病在,散花人近只谈空。

复制 孙星衍 《题空山听雨图 其三》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