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过贾谊宅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的遭遇千万代令人伤情。
在众人散去之后,我踏着泛黄的秋草,独自寻访贾谊的故居,只见夕阳斜映,寒林森森。
汉文帝虽然是个有道的国君,为何独对你恩疏情?湘水无情,流去了多少年光,楚国的屈原哪能知道上百年后,贾谊会来到湘水之滨吊念自己。
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不知因何被贬到此地呢?

注释
贾谊(jiǎ yì):西汉文帝时政治家、文学家。后被贬为长沙王太傅,长沙有其故址。
谪宦:贬官。
栖迟:淹留。像鸟儿那样的敛翅歇息,飞不起来。
楚客:流落在楚地的客居,指贾谊。长沙旧属楚地,故有此称。一作“楚国”。
独:一作“渐”。
汉文:指汉文帝。
摇落处:一作“正摇落”。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鉴赏

  这是一篇堪称唐诗精品的七律。首联写贾谊三所谪官,落得“万古”留悲。明写贾谊,暗寓自身迁谪。颔联写古宅萧条冷落的景色,“秋草”、“寒林”、“人去”、“日斜”,一派黯然气象。颈联写贾谊见疏,当年凭吊屈子。隐约联系自己而今凭吊贾谊。尾联写宅前徘徊,暮色更浓,秋色更深,抒发放逐天涯的哀惋叹喟。此诗通过对汉代文学家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和痛惜,抒发了诗人自己被贬的悲愤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全诗意境悲凉,真挚感人,堪称唐人七律中的精品。

  首联“三年谪宦”,只落得“万古”留悲,上下句意钩连相生,呼应紧凑,给人以抑郁沉重的悲凉之感。“此”字,点出了“贾谊宅”。“栖迟”,像鸟儿那样的敛翅歇息,飞不起来,这种生活本就是惊惶不安的,用以暗喻贾谊的侘傺失意,是恰切的。“楚客”,流落在楚地的客居,标举贾谊的身份。一个“悲”字,直贯篇末,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刘长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颔联是围绕题中的“过”字展开描写的。“秋草”,“寒林”,“人去”,“日斜”,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而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一种景仰向慕、寂寞兴叹的心情,油然而生。寒林日斜,不仅是眼前所见,也是贾谊当时的实际处境,也正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势的写照。

  颈联从贾谊的见疏,隐隐联系到自己。出句要注意一个“有道”,一个“犹”字。号称“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恩,那么,当时昏聩无能的唐代宗,对刘长卿当然更谈不上什么恩遇了;刘长卿的一贬再贬,沉沦坎坷,也就是必然的了。这就是所谓“言外之意”。

  诗人将暗讽的笔触曲折地指向当今皇上,手法是相当高妙的。接着,笔锋一转,写出了这一联的对句“湘水无情吊岂知”。这也是颇得含蓄之妙的。湘水无情,流去了多少年光。楚国的屈原哪能知道上百年后,贾谊会来到湘水之滨吊念自己;西汉的贾谊更想不到近千年后的刘长卿又会迎着萧瑟的秋风来凭吊自己的遗址。后来者的心曲,恨不起古人于地下来倾听,当世更没有人能理解。诗人由衷地在寻求知音,那种抑郁无诉、徒呼负负的心境,刻画得十分动情,十分真切。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读此尾联的出句,好像刘长卿就站在读者面前。他在宅前徘徊,暮色更浓了,江山更趋寂静。一阵秋风掠过,黄叶纷纷飘落,在枯草上乱舞。这幅荒村日暮图,正是刘长卿活动的典型环境。它象征着当时国家的衰败局势,与第四句的“日斜时”映衬照应,加重了诗篇的时代气息和感情色彩。“君”,既指代贾谊,也指代刘长卿自己;“怜君”,不仅是怜人,更是怜己。“何事到天涯”,可见二人原本不应该放逐到天涯。这里的弦外音是:我和您都是无罪的呵,为什么要受到这样严厉的惩罚!这是对强加在他们身上的不合理现实的强烈控诉。读着这故为设问的结尾,仿佛看到了诗人抑制不住的泪水,听到了诗人一声声伤心哀惋的叹喟。

  诗人联系与贾谊遭贬的共同的遭遇,心理上更使眼中的景色充满凄凉寥落之情。满腹牢骚,对历来有才人多遭不幸感慨系之,更是将自己和贾谊融为一体。

  这首怀古诗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还是着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间处处有诗人的自我在,但这些又写得不那么露,而是很讲究含蓄蕴藉的,诗人善于把自己的身世际遇、悲愁感兴,巧妙地结合到诗歌的形象中去,于曲折处微露讽世之意,给人以警醒的感觉。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此诗的内容,与作者的迁谪生涯有关。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第一次迁谪在公元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春天,由苏州长洲县尉被贬为潘州南巴县尉;第二次在公元773年(唐代宗大历八年)至777年(大历十二年)间的一个深秋,因被诬陷,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为睦州司马。从这首诗所描写的深秋景象来看,诗当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那时正是秋冬之交,与诗中节令恰相符合。

  在一个深秋的傍晚,诗人只身来到长沙贾谊的故居。贾谊,是汉文帝时著名的政论家,因被权贵中伤,出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虽被召回京城,但不得大用,抑郁而死。类似的遭遇,使刘长卿伤今怀古,感慨万千,而吟咏出这首律诗。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你被贬于此寂寞地住了三载,万古留下你客居楚地的悲哀。 踏着秋草独自寻觅你的足迹,只有黯淡的斜阳映照着寒林。 为何明君却独对你恩疏情薄,湘水无情怎知我对你的深情? 江山已经冷落草木已经凋零,可怜你究竟何故被贬此地呢!

注释

贾谊:西汉文帝时政治家、文学家。后被贬为长沙王太傅,长沙有其故址。 谪宦:贬官。栖迟:淹留。像鸟儿那样的敛翅歇息,飞不起来。 楚客:流落在楚地的客居,指贾谊。长沙旧属楚地,故有此称。一作「楚国」。 独:一作「渐」。 汉文:指汉文帝。 摇落处:一作「正摇落」。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诗似是作者赴潘州(今广东茂名市)贬所,路过长沙时所作。首联写贾谊三所谪官,落得「万古」留悲。明写贾谊,暗寓自身迁谪。颔联写古宅萧条冷落的景色,「秋草」、「寒林」、「人去」、「日斜」,一派黯然气象。颈联写贾谊见疏,当年凭吊屈子。隐约联系自己而今赁吊贾谊。尾联写宅前徘徊,暮色更浓,秋色更深,抒发放逐天涯的哀惋叹喟。全诗虽是吊古,实在伤今,借怜贾以自怜。语方含蓄蕴藉,感情哀楚动人。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唐诗品汇》:刘云:怨甚(「汉文有道」二句下)。 《唐音癸签》:「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初读之似海语,不知其最确切也,谊《鵩赋》云:「四月孟夏,庚子日斜,野鸟入室,主人将去。」「日斜」、「人去」,即用谊语,略无痕迹。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哀怨之甚,《鵩赋》中语,自然妙合。周珽曰:以风雅之神,行感忾之思,正如《鵩鸟》一赋,直欲悲吊千古。吴山民云;三、四无限凄伤,一结黯然。 《唐风定》:深悲极怨,乃复妍秀温和,妙绝千古。 《唐诗贯珠》:松秀轻圆,中唐风致。 《增订唐诗摘钞》:黄生曰:后四句语语打到自家身上,怜贾正所以自怜也。三、四「人去」、「日斜」,皆《鵩赋》中字,妙在用事无痕。 《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笔法顿挫,言外有无穷感慨,不愧中唐高调。 《大历诗略》:极沉挚以澹缓出之,结乃深悲而反咎之也。读此诗须得其言外自伤意,苟非迁客,何以低回如此? 《唐诗笺要》:怨语难工,难在澹宕婉深耳。「秋草」、「湘水」二语,尤当隽绝千古。 《唐诗别裁》:谊之迁谪,本因被谗,今云何事而来,含情不尽。 《精选七律耐吟集》:「一唱三叹息,慷慨有余哀」,此种是也。 《昭昧詹言》:首二句叙贾谊宅,三四「过」字,五六入议,收以自己托意,亦全是言外有作诗人在,过宅人在。 《湘绮楼说诗》:运典无痕迹。 《岘佣说诗》:「汉文有道」一联可谓工矣。上联「芳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疑为空写,不知「人去」句即用《鵩赋》「主人将去」,「日斜」句即用「庚子日斜」。可悟运典之妙,水中着盐,如是如是。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刘长卿介绍和刘长卿诗词大全

诗人:刘长卿

唐宣州(今安徽宣城)人,郡望河间,字文房。早岁居洛阳。曾任随州(今属湖北)刺史,世称「刘随州」。唐玄宗开元中即已应进士举,天宝后期始登第。释褐长洲尉。唐肃宗至德三载(西元七五八年)摄海盐令。同年以事下......
复制作者 刘长卿
猜您喜欢

兵要望江南 其八 占怪第二十三

形式:

军才统,陂泽与郊田。 或有石盘从地涌,此为吉兆可攻前,君圣宰臣贤。

复制 易静 《兵要望江南 其八 占怪第二十三》

兵要望江南 其十六 占怪第二十三

形式:

军寨内,地上血纷纷。 此象大凶人速避,麻衣布帽送将军,休望有功勋。

复制 易静 《兵要望江南 其十六 占怪第二十三》

兵要望江南 其二十七 占怪第二十三

形式:

城营内,鼓角急声雄。 此是乾坤兴废事,戈矛大举祸重重,万姓失耕农。

复制 易静 《兵要望江南 其二十七 占怪第二十三》

兵要望江南 其二十八 占怪第二十三

形式:

城营内,鼓角自然鸣。 必有敌军来击我,急须整备待来兵,着意与交征。

复制 易静 《兵要望江南 其二十八 占怪第二十三》

兵要望江南 其三十四 占怪第二十三

形式:

城营角,吹声远而微。 韵断声长人怪讶,兆当我众有灾危,固守免倾颓。

复制 易静 《兵要望江南 其三十四 占怪第二十三》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