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子相梁

: 庄子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惠施在梁国做国相,国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国子到梁国来,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于是在国都搜捕了三天三夜。国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它吗?那鹓鶵是从南海起飞,子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就不栖息,不是竹子所结的子就不吃,不是甘甜的泉水就不喝。在此时鹞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从它面前飞过,鹞鹰看到仰头发出‘喝!’的怒斥声。难道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相位来威吓我吗?”

注释
惠子:即惠施,战国时宋国人,哲学家,国子好友。
相梁:在梁国当宰相。梁:魏国的都城,战国时期魏国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后的别称。根据史实魏国都城叫大梁,所以魏也叫梁。相:辅助君主的人,相当于后代的宰相。这里用作动词,做宰相的意思。
称:有人。
于是:与现代意思相同,可直接翻译为“于是”。
恐:害怕。
国:国都。
往:前往。
鹓鶵(yuānchú):鶵,古同“雏”。鹓鶵为古代传说中像凤凰一类的鸟,习性高洁。
止:栖息。
练实:竹实,即竹子所结的子,因为色白如洁白的绢,故称。
醴(lǐ)泉:甘泉,甜美的泉水。醴:甘甜。
于是:在这时。
鸱(chī):王力《古代汉语》中解释为鹞鹰,鸱鸺(鴞)为猫头鹰。
吓(hè):模仿鹞鹰发怒的声音。下文的“吓”用作动词。
夫(fú):句首语气词,可以不译,也可以译作那 那鹓鶵。
三:虚指,多次。
发于南海:于,从。
飞于北海:于,到。
子:你,指代惠子。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文言知识

  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可惜诗人不久就死在丹阳书院(年仅50岁),无从实现他的社会理想了,令人叹惋。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龚自珍论诗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书汤海秋诗集后》),他自己的创作就是最好的证明。

  主旨:抒发了自己辞官司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全诗移情于物,形象贴切,构思巧妙,寓意深刻。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人物特点

庄子:鄙视功名、清高自守、淡泊名利、超然物外。
惠子:醉心功名、利欲熏心、无端猜忌、心胸狭窄。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中心思想

  《惠子相梁》这则故事,辛辣地讥讽了醉心于功名富贵者的嘴鲜,表现了庄子对功名利禄的态度。故事发展出人意料,任务形成鲜明对照,比喻巧妙贴切,收到言简义丰的效果。

  (一功巧妙地采用了寓言的形式。庄子往见惠子,表明自己的自高,无意功名利禄,指责惠子为保住官位而偏狭猜忌的心态,但这些并没有直接道出,而是寓于一个虚构的故事中,使人感到意味隽永,具有更强的讽刺性。

  善于运用比喻。其中的“鹓鶵”“鸱”和“腐鼠”都具有明显的比喻义,且比喻自然生动形象,特别是把鸱吓鹓鶵的情景刻画地惟妙惟肖,活画出了惠子因怕丢掉相国的官职而偏狭猜忌的丑态。按:庄子和惠子本是朋友,惠子先于庄子而逝,在《庄子·徐无鬼》中表现了庄子对墓中的惠子的怀念。

  (二功本篇表现了庄子无意于功名利禄的自高的品质。比起《逍遥游》中表现的虚无主义和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来,还是值得肯定的。

  比喻意义

  鹓鶵比喻意∶庄子,志向高洁之士。

  鸱比喻意∶惠子,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

  腐鼠比喻意∶功名利禄。

  说明庄子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稀罕功名利禄的人。

  作为寓言,它给我们的启迪是:在还未了解别人的真实意图,或还未了解事情的真相时,切不可妄加猜忌。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这篇短文中,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鶵,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表明自己鄙弃功名利禄的立场和志趣,辛辣地讥讽了醉心于功名富贵者的嘴脸,表现了庄子对功名利禄的态度。故事发展出人意料,人物形成鲜明对照,比喻巧妙贴切,收到言简义丰的效果。

  巧妙地采用了寓言的形式。庄子往见惠子,表明自己的清高,无意功名利禄,指责惠子为保住官位而偏狭猜忌的心态,但这些并没有直接道出,而是寓于一个虚构的故事中,使人感到意味隽永,具有更强的讽刺性。

  善于运用比喻。其中的“鹓鶵”“鸱”和“腐鼠”都具有明显的比喻义,且比喻自然生动形象,特别是把鸱吓鹓鶵的情景刻画地惟妙惟肖,活画出了惠子因怕丢掉相国的官职而偏狭猜忌的丑态。按:庄子和惠子本是朋友,惠子先于庄子而逝,在《庄子·徐无鬼》中表现了庄子对墓中的惠子的怀念。

  本篇表现了庄子无意于功名利禄的清高的品质。比起《逍遥游》中表现的虚无主义和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来,还是值得肯定的。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比喻意义

鹓鶵比喻意:如同庄子一类志向高尚的人。
鸱比喻意:如同惠子一类急功近利的人。
腐鼠比喻意:功名利禄。
(说明庄子是一个有远大理想,淡泊名利的人;惠子恰好相反,是一个急功近利不图思想远报的人)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惠施在梁国做国相,庄子前去见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它吗?那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喝!’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吗?”

注释

(1)惠子:即惠施,战国时宋国人,哲学家,庄子好友。 (2)相梁:在梁国当宰相。梁:魏国的都城,战国时期魏国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后的别称。根据史实魏国都城叫大梁,所以魏也叫梁。相:辅助君主的人,相当于后代的宰相。这里用作动词,做宰相的意思。 (3)或:有人。 (4)于是:与现代意思相同,可直接翻译为“于是”。 (5)恐:害怕。 (6)国:国都。 (7)往:前往。 (8)鹓鶵(yuānchú):鶵,古同“雏”。鹓鶵为古代传说中像凤凰一类的鸟,习性高洁。 (9)止:栖息。 (10)练实:竹实,即竹子所结的子,因为色白如洁白的绢,故称。 (11)醴(lǐ)泉:甘泉,甜美的泉水。醴:甘甜。 (12)于是:在这时。 (13)鸱(chī):猫头鹰。 (14)吓(hè):模仿鹞鹰发怒的声音。下文的“吓”用作动词,恐吓。 (15)夫(fú):句首语气词,可以不译,也可以译作那那鹓鶵。 (16)三:虚指,多次。 (17)发于南海:于,从。 (18)飞于北海:于,到。 (19)子:你,指代惠子。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诗人:

...
复制作者 庄子
猜您喜欢

和吴采臣粮宪九日书怀

形式:

秋江云物向人佳,转觉空蒙动素怀。 九陌行尘驱铁马,三山仙路隔芒鞋。 鲈莼不用催归桨,蒟酱聊同赋水涯。 海上青骡原健足,肯教身世叹秦淮。

复制 释今无 《和吴采臣粮宪九日书怀》

吴伯子候榜五羊过宿此赠

形式:

秋水文心自售时,却欣相见慰离思。 十年谑语悬高座,半世交情许独知。 割肉无心齐宰社,冲天有翼寄修篱。 可能老去探玄理,此外风尘何所期。

复制 释今无 《吴伯子候榜五羊过宿此赠》

杨翰馨秋捷

形式:

而兄新说闽中法,季弟能探己酉秋。 选佛选官双足举,好头好尾一齐收。 云从地上乘风起,月在天衢作势流。 珍重境缘深道力,莫教心水有浮沤。

复制 释今无 《杨翰馨秋捷》

送周彝初司马请制还朝

形式:

欲从父老效攀辕,猎猎旌旗出海门。 绿树暖分寒谷律,卿云高拥北溟鲲。 五兵中外侵华鬓,一夕枫宸对密言。 怅望碧波铙吹远,疏钟明月恋孤村。

复制 释今无 《送周彝初司马请制还朝》

寿王母太夫人

形式:

缭绕红云映紫宸,上元君宴碧桃新。 星光独接三山气,坤德深留五岭春。 水满瑶池闻奏乐,花明蓬岛可游麟。 彩衣不用斑襕色,端笏垂鱼道更纯。

复制 释今无 《寿王母太夫人》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