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琴南敬师

清代 : 无名氏
闽县林琴南孝廉纾六七岁时,从师读。师贫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师怒,谓其窃,却弗受。林归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岂束脩之礼?」即呼备,赍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闽县(今福建福州市)人林纾(字琴南,当时是孝廉,清明时对举人的称呼)六七岁的时候,跟随老师读书。老师非常贫困,做饭没有米。林纾知道后,急忙回家,用袜子装米,装满了,背着送给老师。老师生气了,说这是他偷来的,推辞不接受。林纾回来后告诉了母亲,母亲笑着说:「你这份心意固然是好的,但是这样的方式(袜子装米)难道是学生赠送老师礼物的礼节吗?」随即让人准备,林纾携带着一石米送到私塾,老师于是接受了。

注释

林琴南孝廉纾(shū):林纾,字琴南,福建阂县(今福州人)。近代文学家,尤以翻译外国小说名世。孝廉,明清时对举人的称呼。 亟(jí):急忙。 束脩:本指十条乾肉,后来通常指学生拜师或亲友之间赠送的礼物。 呼备:叫人准备。 赍(jī):携带。 从:跟随。 实:装。 负:背着。 谓:说。 却:推却。 乃:于是 固:本来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诗人:

...
复制作者 无名氏
猜您喜欢

过招贤渡

形式:

归船旧掠招贤渡,恶滩横将船阁住。 风吹日炙衣满沙,妪牵儿啼投店家。 一生憎杀招贤柳,一生爱杀招贤酒。 柳曾为我碍归舟,酒曾为我消诗愁。

复制 杨万里 《过招贤渡》

明发白沙滩闻布谷有感

形式:

提壶劝我饮,杜鹃劝我归。 不如布谷子,劝我勤耘耔。 我少贫且贱,不但无置锥。 笔耒垦纸田,黑水导墨池。 借令字堪煮,识字亦几希。 啼饥如不闻,饥惯自不啼。 骏奔三十年,辛勤竟何为。 发从道涂白,面为风雪黧。 夜来白沙滩,老命轻如丝。 洪涛舞一叶,呼天叫神祇。 生全乃偶然,人力初何施。 晓闻布谷声,如在故山时。 坐令万感集,初悟半世非。 一险靡不悔,数悔庸何追。 有田不归耕,布谷真吾师。

复制 杨万里 《明发白沙滩闻布谷有感》

蕈子

形式:

空山一雨山溜急,漂流桂子松花汁。 土膏松暖都渗入,蒸出蕈花团戢戢。 戴穿落叶忽起立,拨开落叶百数十。 蜡面黄紫光欲湿,酥茎娇脆手轻拾。 响如鹅掌味如蜜,滑似莼丝无点涩。 伞不如笠钉胜笠,香留齿牙麝莫及。 菘羔楮鸡避席揖,餐玉茹芝当却粒。 作羹不可疏一日,作腊仍堪贮盈笈。

复制 杨万里 《蕈子》
类型:

尤延之和予新凉五言末章有早归山林之句复和谢焉

形式:

投分讵云稀,会心谅亡几。 从君澹何奇,与我凛独至。 相逢情若忘,每别怀不已。 偶因新凉篇,令予懦全起。 藉草分涧芳,陟巘共石髓。 松阴俯逝波,不徐亦不駃。 平生还山约,终食能忘此。 可怜各异县,千里复三倍。 它日寄相思,百书那写意。 从今可相疏,却叹日为岁。

复制 杨万里 《尤延之和予新凉五言末章有早归山林之句复和谢焉》

李圣俞郎中求吾家江西黄雀醝法戏作醝经遗之

形式:

江夏无双小道士,一丘一壑长避世。 裁云缝雾作羽衣,芦花柳绵当裘袂。 身骑鸿鹄太液池,脚踏金蟆攀桂枝。 渴饮南阳菊潭水,饥啄蓝田栗玉芝。 今年天田秋大熟,紫皇遣刈神仓谷。 一双凫舄堕云罗,夜随弋人卧茅屋。 卖身不直程将军,却与彭越俱策勋。 解衣戏入玉壶底,壶中别是一乾坤。 水精盐山两岐麦,身在椒兰众香国。 玉条脱下澡凝脂,金叵罗中酌琼液。 平生学仙不学禅,刳心洗髓糟床边。 诸公俎豆惊四筵,犹得留侯借箸前。 昔为飞仙今酒仙,更入太史滑稽篇。

复制 杨万里 《李圣俞郎中求吾家江西黄雀醝法戏作醝经遗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