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喻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樾,以为日也。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龠,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
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浮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浮没矣,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者以经术取士,士求道而不务学。渤海吴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出生就双目失明的人不认识太阳,问看得见的人太阳是什么样子。有的人告诉他说:「太阳的样子像铜盘。」这个失明的人敲铜盘听到了它的声音,一天听到钟声,就把发出声音的钟当做了太阳。有的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光像蜡烛。」失明的人用手摸蜡烛,晓得了它的形状。一天,摸到一支形状像蜡烛的乐器龠,就把它当做了太阳。太阳和钟、龠的差别太大了,但是天生双目失明的人却不知道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差别,因为他不曾亲眼看见,而是向他人求得关于太阳的知识。 抽象的道理很难被认识,这一点比太阳难认识的情况更加严重,人们不通晓抽象的道理的情况,和生来就不认识太阳的盲人没有什么不同。通晓的人告诉他,即使有巧妙的比喻和很好的启发诱导,也无法使这些比喻或教法比用铜盘和用蜡烛来说明太阳的比喻或教法好。从用铜盘比喻太阳到把铜钟当做太阳,从把铜钟当做太阳而到把乐器龠当做太阳,像这样辗转连续地推导,难道还有个完吗?所以人世上大谈「道」的人,有的就他自己的理解来阐明它,有的没有理解它却主观猜度它,这都是研求「道」的弊病。 既然如此,那么这个「道」最终不可能求得吗?苏轼说:「道能够通过自己的虚心学习,循序渐进使其自然来到,但不能不学而强求它。」那么什么叫做自然来到呢?孙武说:「会作战的将军能招致敌人,而不被敌人所招致,不使自己处于被动的境地。」子夏说:「各行各业的手艺人坐在店铺作坊里,完成他们制造和出售产品的业务。有才德的人刻苦学习,来使道自然到来。」不是强求它而使它自己到来! 南方有很多会潜水的人,他们天天都生活在水边,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浮在水面游泳,十五岁就能潜入水里了。潜水的人能长时间地潜入水里,哪里是马虎草率而能这样的呢?一定是对水的活动规律有所领悟才能做到。天天生活在水边,那么十五岁就能掌握它的规律。生来不识水性,那么即使到了壮年,见到了船也会害怕。所以北方的勇士,向南方会潜水的人询问来求得他们能潜入水里的技术,按照他们说的技术到河里试验,没有不淹死的。所以凡是不老老实实地刻苦学习而专力强求道的,都是像北方的学潜水的人一样。 从前以讲究声律的诗赋择取人才,所以读书人学习儒家、墨家还兼及名家、法家,而不是立志在求儒家之道;现在以经学择取人才,所以读书人衹知道强求义理,而不是踏踏实实地学。渤海人吴彦律,是有志对经学做实实在在地学习的人,正要到京城接受由礼部主管的进士考试,因此,写《日喻》来勉励他。

注释

日喻:关于太阳的比喻。 眇:《康熙字典》:「《说文》:『一目小也。』《释名》:『目匡陷急曰眇。眇,小也。』《正韵》:『偏盲也。』《易·履卦》:『眇能视。』」 樾:笛类乐器,比笛短,有七孔、三孔等说。 苏子:东坡自称。 子夏:卜商,字子夏,孔子弟子。 没人:能潜入深水的人。 渤海:唐代郡名,在今山东滨县一代。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本文是元丰元年(西元一〇七八年)苏东坡时任徐州知州所作的一篇议论文。 文章以盲人识日作喻,说明事需躬察,莫以耳代目,方可获得完整的知识。写作上以喻入题,指出「道之难见也甚于日」,阐明盲人识日的道理:因辗转「相之」,谬之千里,结果闹出笑话,非常形象地说明缺乏实践经验,无切身感受,衹从别人那里转述第二手材料,就不可避免地得出盲目的结论,强调了深入实地调查,获得直接经验的重要性。勉励人们要脚踏实地的求学论道。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王文濡:文以道与学并重,而譬喻入妙,如白香山诗,能令老妪都解。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苏轼介绍和苏轼诗词大全

诗人: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嘉祐六年(1061年),......
复制作者 苏轼
猜您喜欢

送林公似有之宰古田

形式:

余与林公似,生长南山南。 吾翁与乃翁,宿望俱不凡。 或晚登黄甲,禄不沾斗甔。 或困顿场屋,补劳仅青衫。 执手授遗编,尚友迁继谈。 家法无谄语,妙理静中参。 丁丑俱一第,苦尽稍回甘。 蹭蹬二十年,令才换头衔。 向来同登者,青云遍腾骖。 吾辈惯冰檗,世好殊酸咸。 君去宰壮县,栽花兴方酣。 我乃赋归与,悔狂口宜缄。 棘蝇来营营,关虎卧眈眈。 颓波从汩没,砥柱高巉岩。

复制 王迈 《送林公似有之宰古田》
类型:

贺表兄傅仁仲常后院生男

形式:

昔君与我夜对床,知君着意选专房。 为言东邻有女宝,胡不贮之芸辉堂。 君时为我一怂恿,以斗量金买娇宠。 小君有德比孟光,不妒不嗔回盼重。 悬知仙果结子迟,三年乃字玉麟儿。 君家多产渥洼种,英物生来骨定奇。 莫嫌外家不足数,有子端能贵其母。 旧闻络秀有伯仁,今见英娘生阿武。 萱堂一笑颜生春,从此含饴日弄孙。 他日公侯当衮衮,凤将九子俱青云。 犀钱利市人争觅,我独流涎不能得。 假饶此事卿无功,不道荐贤功第一。

复制 王迈 《贺表兄傅仁仲常后院生男》
类型:

代简奉寄三山方时父遇游几叟明复

形式:

昔我游三山,稠中得二友。 初交方时父,后识游几叟。 大比献能书,厥岁在丁酉。 垂钓文海中,修鳞上钩否。 蔡簿校文回,曰方其所取。 有高说夫者,姓名出其右。 高游本弟昆,紫荆偶分剖。 游虽迟再荐,楚弓楚人有。 余评时父才,进士中少耦。 词绝似秦七,诗已迫黄九。 几叟尤不凡,耿耿良自负。 英辞沮金石,直气干星斗。 等是青云人,科第争前后。 射策对天墀,会须为举首。 三年一抡魁,须服天下口。 毋为陈诚之,要作张无垢。 狂生分不才,垂老未觉丑。 向坐太饶舌,相看拥众手。 六阶何惜镌,百谪亦甘受。 不爱骑鹤姿,看人作太守。 只读相牛经,教子事农亩。 乏地堪置锥,仰天频击缶。 二君最知心,一别忽许久。 作诗分寄之,或赏千金帚。 并简潘庭坚,何时一樽酒。

复制 王迈 《代简奉寄三山方时父遇游几叟明复》

赠谈星达士

形式:

列肆竞谈星,谬者十八九。 达士何许人,俦中推好手。 精步宿罗胸,纵谈鬼擘口。 技绝固招穷,鹑衣不掩肘。 朅来访臞翁,意欲相击扣。 翁命翁自知,不问子休咎。 苍生命甚危,子亦知乎否。 魏阙妖狐翔,吴江水兽吼。 冯夷肆陆梁,富媪难载负。 强寇噬边州,湖堧经践蹂。 王师战且弱,钺钝甲兵朽。 流民满江濆,沟洫纷骸髅。 京米贵于金,十千可一斗。 暮夜光烛天,彗星大于帚。 灾眚此非常,其敢饮以酒。 都人极皇皇,如鱼惊在笱。 国脉眇一丝,病固有从受。 西山薨于前,鹤山继于后。 洪蒋与李徐,俱作修文友。 吴讣漫塘翁,广哭菊坡叟。 天为国生贤,福贤理宜厚。 何事数钜公,不为国耆耇。 周堪刘向亡,老光握灵寿。 元城了翁去,贼京得皓首。 贤者今馀几,其生皆不偶。 或入在朝廷,或出为牧守。 或未脱丹书,或犹耕岩薮。 烦子布星躔,为余细分剖。 孰可坐庙堂,孰竟死田亩。 孰坚如松篁,孰脆如蒲柳。 天如祚吾宋,存者必长久。 狂生何能为,自分安老丑。 无地堪植锥,仰空长击缶。 昂藏作丈夫,谄佞羞妾妇。 宁可效熊经,不出随狗苟。 但愿世道宁,天宇息尘垢。 廷无憸壬人,周召置左右。 边无儿戏军,廉蔺善攻取。 庶几老馀生,官职乎何有。 闲日教子书,不教子学走。

复制 王迈 《赠谈星达士》

寄林教授龟从

形式:

我生麋鹿群,岩穴性所乐。 寓城看病女,踪迹良踸踔。 神明倘见怜,医药须课效。 便当归旧庐,谁爱入此闹。 炎暑甚蒸炮,矮屋如笼罩。 欠伸尺蠖形,低垂木鸡貌。 清晨得君书,衔系新州教。 慈恩叙同年,转盼梦一觉。 我于端平初,蓬山叨直儤。 批鳞咈神龙,编须犯关豹。 一斥褫三官,连年绝廪稍。 我罪坐狂愚,令受人系敲。 君胡二十年,无由极比较。 今又深入南,正坐不能巧。 群儿益纷拿,疾足逞超趠。 我辈履羊肠,所历极确硗。 宦海走千帆,好风纵篙棹。 我辈航一苇,无缘出泥淖。 世道日以艰,大厦摧栋桡。 边尘日以纷,冲梯设矢炮。 逆潮陆成渊,苦旱水飞窖。 饿莩盈通途,骄儿纵烈爆。 君视此何时,有官如荷校。 犹戒我韬藏,前尤勿再效。 良玉不受焚,直木不畏挠。 命当安穷通,义当守忠孝。 久别诵吾诗,君心独无恔。

复制 王迈 《寄林教授龟从》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