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渌水带青潮

渌水带青潮。水上朱阑小渡桥。桥上女儿双笑靥,妖娆。倚著阑干弄柳条。
月夜落花朝。减字偷声按玉箫。柳外行人回首处,迢迢。若比银河路更遥。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清澈的春水带着青潮上涨,水上的朱栏连着小渡桥。桥上站立着双靥带笑的美丽少女,好妖娆,倚靠着栏杆抚弄柳条。
月夜直到花朝,少女能够娴熟地按照“减字偷声”的变化吹奏玉箫。柳外的行人回头顾盼,好遥远,仿佛比那天上的银河还要远。

注释
渌(lù)水:清澈的水。
青潮:水面呈青绿色,且旺盛饱满,如同涨潮一般。
朱阑:朱红色的栏杆。
双笑靥(yè):此处是说女子笑,脸上出现一对酒窝儿。
妖娆:形容女子美貌而富有风情。
花朝:旧俗以二月十五日为“百花生日”,故称此节为“花朝节”。
减字偷声:指词调的减省节奏和减少歌辞字句,从而衍变新调。
玉箫:箫的美称。
迢迢:遥远。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这首词具体创作年代已不详,词人在某地渡口偶然见到了一位少女,但井没有机会接近她,于是作此词,留作对伊人的写照。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这首词写人,刻画了一位十分优美传神的少女形象。

  上片首二句写景,为人物出场设置环境;一条清撤的小河,带着碧绿的潮水,向远处缓缓地流去;河上架着一座两边围着红色阑干的小小渡桥。朱阑映渌水,碧波泛青潮,景物闲雅优美,色彩艳丽鲜明,短短两句即展现出一幅令人神往的画面。“桥上女儿双笑着,妖烧。倚着阑干弄柳条。”“柳条”二字语意双关,既指柳条随风飘扬的情景,又指少女美丽迷人的腰肢。接着三句刻画人物。词人不写她的眉,不写她的腰,也没有摹绘形容其发型、妆饰和身材,而是把镜头对准“女儿”面颊上那两个迷人的酒涡。既突出了特征,又省去许多笔墨,跳出了前人描绘女性的窠臼。紧接着用一个两字短句“妖娆”,加以赞叹,说她无比娇美动人,别的都不须细看,只要看一眼她脸上那两个笑容可掬的酒涡就足够了。从句法结构上说,“妖娆”也是贯通下句的。此时此刻那位“女儿”正独自靠着桥上的朱阑,手里摆弄着柔软细嫩的柳条。这是作者摄取的第二个镜头。如果说第一个镜头是静态,那么第二个镜头则是动态了。“女儿”摆弄柳条,不知是探春还是惜别。含而不露,留下联想和思索的空间。上片五句,分为两层,先拉开幕布,推出景物,然后描绘女主人公的形象,一静一动,层次极为分明。

  下片从月夜花朝写起,少女先是摆弄杨柳,此时又在月夜里吹奏起了玉箫。这优美的境界愈发使女子的形象扑朔迷离,让人浮想联翩。“柳外行人回首处,迢迢。若比银河路更遥。”最后两句,通过“行人”的反应来赞美“桥上女儿”容貌出众、技艺超群。每当人们看到她面颊上那迷人的“双笑靥”,听到她所吹奏的“玉箫”声时,便情不自禁地停步不前,都要留恋地回头瞻望。然而佳人近在咫尺,却亦远在天涯,若想与她相会,只怕比渡过迢迢的银河还要遥远。像谜一样美丽的女孩终究还是一个未解的谜,也许,她是仙子从天而降,在人间作短暂的停留,那纤尘不染,高雅脱俗的绰约风姿,让世人可望而不可及。

  这首词意境瑰丽、神奇,形象刻画宛如水中月、镜中花,不需浮辞艳采,却充满了遇物生辉的意境和情趣。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晏几道介绍和晏几道诗词大全

诗人:晏几道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著名词人,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南昌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一般讲到北宋词人时,......
复制作者 晏几道
猜您喜欢

双调望江南

形式:

秋如梦,一院雨帘纤。 亚字阑干之字路,桐花庭甃枣花帘。 侧侧晚寒添。 相思意,竟日未曾忺。 笔染青螺翻黛谱,墨研乌鲗写霜缣。 因使寄江淹。

复制 杨芳灿 《双调望江南》

秋原杂兴

形式:

无端心绪欲如何,萧瑟荒郊傍晚过。 耕破田园曾甲第,抛残胔骼为兵戈。 画桡秋水悲羌管,古庙西风覆女萝。 村落无烟禾黍静,暝云轻扫夕阳多。

复制 冯武 《秋原杂兴》
类型:

题评月轩吟草四首

形式:

邺下才人徐伟长,感怀宿草恨茫茫。 凭君哀诔生平见,阐发奇光修夜旸。

复制 黄光照 《题评月轩吟草四首》

题谢节母篝灯课子图三首

形式:

遗经授读望儿孙,篝火非徒恤纬心。 直到纺塼凉月下,琅然才罢玉琴音。

复制 黄光照 《题谢节母篝灯课子图三首》

寿钱性方六十

形式:

扰扰龙麟转斗忙,眼看时变鬓成霜。 伤心一领辽东帽,济物千金肘后方。 老未得闲诗有债,健能行乐酒犹狂。 王孙裸葬庄周梦,生死齐观念两忘。

复制 黄光照 《寿钱性方六十》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