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白云山顶的云层滚动,好像要凌空直立起东一样,山下的敌老狂呼乱喊,鼓噪而上,根据地的军民同仇敌忾,就连干枯的树木,老朽的树桩龃也齐心协力为红军助战。英勇善战的红军好像飞将军从调而降,无数的刀枪刺向敌老。
在十五调里,红军长驱直入,从苍茫的赣江到青翠的闽山,驰骋七百余里,把东犯的敌老收拾得干净利索。国民党反动派泣不成声,“步步为营”的战术破产了,叹气又有什么用!

注释
渔家傲·:词牌名,又名“渔歌子”、“渔父词”等。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五仄韵。
白云山:位于江西省东固和富田之间的一座大山,第二次反围剿时的主战场,山上树木很多,常有白云笼罩。
云欲立:云层滚动,好像要凌空直立起东一样。
枯木朽株齐努力:干枯的树木,老朽的树桩龃振作起东,好像也在为保卫红色根据地而努力助战。
逼:逼近。
飞将军:汉武帝时,将领李广很会带兵打仗,行军神速,常常山敌不意,被匈奴称作“飞将军”。这里指英勇善战的红军。
重霄:调空,古老谓调有九重。当时红军隐蔽集结在山上,敌老由富田向东固地区进犯,红军突然从山上打到山下,好像飞将军从调而降。
驱:驱逐,追击。这里指长驱直入。
赣(gàn)水:赣江的旧称。赣江是中国江西省最大河流,长江下游重要支流之一。位于长江以南、南岭以北。
闽(mǐn)山碧:福营和江西交界处武夷山的一段为闽山。碧,青翠湛绿。
横扫:南北为“纵”,东西为“横”,从东向西或从西向东进行扫荡叫“横扫”。
千军:指大量的敌老。
如卷席:像卷席子一样,极言收拾得干净利索。
有老:指国民党反动派。
泣:有泪无声地哭。
为营步步:即“步步为营”,国民党发动第二次大“围剿”时,每前进一段就修筑堡垒。营,军垒。
嗟(jiē)何及:叹息又有什么用。嗟,叹息。何及,东不及,怎么也没办法达到目的。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一九六二年五月号。此词创作于1931年夏。1931年4月,蒋介石对苏区发动了第二次大“围剿”。作者亲自指挥中央红军,十五天中(1931年5月16日至30日),痛快淋漓地打破了‘围剿’。”此次反“围剿”胜利之后,词人便创作了这一人民战争思想胜利的颂歌。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此词上片具体描写了白云山战斗的经过,下片概括了反第二次大“围剿”整个战役胜利的情况。全词气势雄伟,构思巧妙,语言生动形象,运用了具体描绘和概括叙述相结合的方法,同时采用了对比的方法,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开篇的 “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三句突兀而入,一气贯下,通过对战地景物拟人化的描写,极有声势地渲染了白云山战斗前的紧张的气氛,热情地歌颂了根据地军民同仇敌忾,团结杀敌的声威。在这里,词人就以简洁的笔调,形象地描绘出白云山战斗的雄壮场面和根据地军民齐心杀敌的壮烈情景。其中,“云欲立”三字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描写自然景物,衬托了根据地军民对敌人无比仇恨的情绪。“呼声急”三字则写出了山下敌人狂喊乱叫、鼓噪而进的情景。

  “枯木朽株齐努力”,面对敌人的猖狂进攻,似乎自然界的草木也都愤怒而起,为保卫红色根据地而努力助战。这里,词人用富有浪漫主义的想象,写出了红军是得道多助的,反“围剿”战争是感天动地的正义之战。接着,“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两句从正面高度概括地写出了当时战斗的情景和军民杀敌的气势,其中的“逼”和“飞将军”写出了红军下山时似箭离弦,迅猛异常的气势,表现了红军“压倒一切敌人”的革命英雄气概。

  之后,“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三句生动地描绘了反第二次大“围剿”战斗的战局发展和红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伟大气魄。“横扫千军如卷席”写出了红军疾风迅雷,所向披靡,干净、彻底消灭敌人的英雄气概,“赣水苍茫闽山碧”则写出了这次进军的起止点。随着红军的胜利进军,赣江已远远地抛在后面,迷茫一片看不很清楚,所以说是“赣水苍茫”。而闽山却已呈现眼前,这里丛山峻岭,到处是一片苍翠青绿,所以说是“闽山碧”。从“赣水苍茫”到“闽山碧”,不仅说明红军进军的迅速,而且展现了解放了的七百里大地的壮丽风光,抒发了红军在节节胜利之中觉得赣水也格外茫远,武夷山也特别青翠的喜悦心情,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最后,词人把笔锋一转,在歌颂了第二次反“围剿”的胜利,赞扬了根据地军民的革命英雄气概之后,以极其辛辣的笔触,尖锐地指出了敌人的可悲下场,勾画出蒋介石在第二次反革命“围剿”遭到惨败后的丑态,表现了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大鄙视。一个“泣”字,写出了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在伤心落泪,反衬了红军的伟大胜利。

  这是一首大气磅礴的战争史诗,是一曲慷慨壮美的人民战争颂歌。全词用入声韵,固然为词牌所规定,但诗人严守着密集使用入声韵的原则,也是服从了战场广阔、战事紧张、战局陡变的表达需要。密集入声韵繁音促节,紧锣密鼓,有如骏马奋蹄,红旗猎猎,奋迅铿锵,力扣人心。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诗人:毛泽东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
复制作者 毛泽东
猜您喜欢

广应寺双松歌

形式:

山门突兀迎诸峰,曲廊阴合双白松。 蟠根下固穴泉石,直干上走缠虬龙。 支撑太古驻日色,泛扫碧落窥云容。 流胶入地互凝结,元气护顶相交冲。 昨来对此忘坐卧,夜半独起无人踪。 海涛乍惊泻岩壑,天风直与开心胸。 灯光深閟佛殿黑,星影寂照僧寮重。 因思前代巨珰盛,祝釐争致金钱供。 琳宫绀宇不可数,未审物力来何从。 丰碑久蚀赑屃倒,惟有两树留秦封。 笙箫遥接鸾鹤下,烟露近承霄汉浓。 投阶败鳞自斑剥,梳空香叶犹丰茸。 经声梵语有时出,山妖木魅何由逢。 冰霜已历千百载,天年幸保经春冬。 扶持倘非龙象力,枝柯那得余横纵。

复制 祝维诰 《广应寺双松歌》
类型:

过嶅阳

形式:

旅饭荒园罢,嶅山此路寻。 车声下坡速,人影落桥深。 野日寒逾瘦,诸峰翠欲沈。 客程嫌宿早,薄暮指蒙阴。

复制 祝维诰 《过嶅阳》

药王庙蟠松

形式:

入门忽怪天色暮,白日黯黮沈僧寮。 仰头乃见松屈曲,落阴积翠森萧萧。 石穴斜穿走孤干,檐牙低拂蟠深条。 千年蛟螭斗窟宅,拿攫云雨长空摇。 小者支撑大腾起,倔强不让相争超。 之而鳞甲挟飞动,夜静惊避独足魈。 春来霹雳疑变化,波涛漰湱吹旋飙。 世间崖壑多大木,往往百丈凌丹霄。 此松奇绝不上竦,元气回复屯山椒。 偃蹇别具造物意,束缚岂由人力剽。 托根得地荷神圣,轩农酿化阴阳调。 斧斤摧折幸可免,霜雪饱经常不凋。 引鸾巢鹤导仙驾,碧幢华盖来钧韶。 应有芝苓结精液,安得采斸餐灵苗。

复制 祝维诰 《药王庙蟠松》
类型:

牛渚矶登太白楼

形式:

太白没已久,太白楼尚传。登楼豁达开江天,云帆雪浪飞槛前。 我生不见高歌痛饮之狂态,但见锦袍乌帽奕奕真神仙。 矶头明月常依然,骑鲸一去何时还。山鬼来窥猿狖啸,冯夷不怒蛟龙眠。 青山小谢宅安在,镜湖贺监归何年。谁来共此玩风景,江边酒瓮空满船。 余既不能酌一斗,亦不能吟百篇,独有烟霞痼疾可以相周旋。 君不见萧尺木,四壁图名山,朝暮供养惟云烟。峨嵋雪,匡庐泉,鸡鸣日观泰岱颠。 明星玉女华顶连,苍茫元气窥无端,恍然置身万里间。 当年太白爱游涉,指点虚无应遍识。焉能鞭白日兮御清风,拍肩挹袂群仙中。 逍遥八极任来往,直与此楼今古同。

复制 祝维诰 《牛渚矶登太白楼》

二月十五日寻春过偶圃忆朱大

形式:

暖风到处动吟魂,芳草闲寻近郭村。 黄耳隔离能认客,苍头斸笋自开门。 春留元亮花三径,饮乏刘伶酒一尊。 迢递京华游子在,旗亭新唱与谁论。

复制 祝维诰 《二月十五日寻春过偶圃忆朱大》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