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南征蛮诗

天宝十一载,有诏伐西南夷,右相杨公兼节制之寄,乃奏前云南太守李宓涉海自交趾击之。道路险艰,往复数万里,盖百王所未通也。十二载四月,至于长安,君子是以知庙堂使能,李公效节。适忝斯人之旧,因赋是诗。

圣人赫斯怒,诏伐西南戎。
肃穆庙堂上,深沉节制雄。
遂令感激士,得建非常功。
料死不料敌,顾恩宁顾终。
鼓行天海外,转战蛮夷中。
梯巘近高鸟,穿林经毒虫。
鬼门无归客,北户多南风。
蜂虿隔万里,云雷随九攻。
长驱大浪破,急击群山空。
饷道忽已远,悬军垂欲穷。
精诚动白日,愤薄连苍穹。
野食掘田鼠,晡餐兼僰僮。
收兵列亭堠,拓地弥西东。
临事耻苟免,履危能饬躬。
将星独照耀,边色何溟濛。
泸水夜可涉,交州今始通。
归来长安道,召见甘泉宫。
廉蔺若未死,孙吴知暗同。
相逢论意气,慷慨谢深衷。
类型:

注释

  这是一首很完整的记游诗,是李白坐船从巴东到瞿塘峡然后登上巫山最高峰,在傍晚归来时创作的。此诗当写于开元十三年(725)李白二十五岁之时。是年秋季,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过夔州(今重庆奉节)不远便是瞿塘峡,出峡后诗人停船游览巫山,并登上了最高峰。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根据诗前小序可知:公元752年(天宝十一载),杨国忠奏请由李宓出征南诏。此战异常艰苦,转战行程达数万里之遥。几经周折,李宓于公元753年(天宝十二载)四月回到长安,向诗人自述其征战之惨烈,诗人为之感动而作此诗。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简析

  征南诏这场战争是杨国忠把持朝政,为博名邀功而随意派遣边鄙一太守盲目攻击周边弱小民族的冒失行为。事先没有经过仔细调查,事中又不能随机应变,导致了这场战争大败的灭顶之灾。然而这些内幕则不是高适所能深知,或者虽知而不敢言,但诗中所描述的山穷水尽的情形,所歌颂战士们无所畏惧的气概,的确荡气回肠,足以警戒世人,发人深省。

  在这首诗中,诗人目的不在分析这场战争的前因后果和成败得失,而在称赞战士们为国赴难,不顾自身安危的慷慨激昂的感人举动。但诗人选取这么一个材料,却只是为了表达如此片面的见解,不免有挂一漏万之嫌,十分书呆子气,给人一种本末倒置之感,这自然是诗人见识为时代和自身经历局限所致。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高适介绍和高适诗词大全

诗人:高适

高适,字达夫、仲武,汉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世称高常侍。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
复制作者 高适
猜您喜欢

送魏端公入朝

形式:

东洛尚淹玩,西京足芳妍。 大宾威仪肃,上客冠剑鲜。 岂惟空恋阙,亦以将朝天。 局促尘末吏,幽老病中弦。 徒怀青云价,忽至白发年。 何当补风教,为荐三百篇。

复制 孟郊 《送魏端公入朝》

送卢郎中汀

形式:

洛水春渡阔,别离心悠悠。 一生空吟诗,不觉成白头。 向事每计较,与山实绸缪。 太华天上开,其下车辙流。 县街无尘土,过客多淹留。 坐饮孤驿酒,行思独山游。 逸关岚气明,照渭空漪浮。 玉珂摆新欢,声与鸾凤俦。 朝谒大家事,唯余去无由。

复制 孟郊 《送卢郎中汀》

送郑仆射出节山南

形式:

国老出为将,红旗入青山。 再招门下生,结束馀病孱。 自笑骑马丑,强从驱驰间。 顾顾磨天路,袅袅镜下颜。 文魄既飞越,宦情唯等闲。 羡他白面少,多是清朝班。 惜命非所报,慎行诚独艰。 悠悠去住心,两说何能删。

复制 孟郊 《送郑仆射出节山南》

别妻家

形式:

芙蓉湿晓露,秋别南浦中。 鸳鸯卷新赠,遥恋东床空。 碧水不息浪,清溪易生风。 参差坐成阻,飘飖去无穷。 孤云目虽断,明月心相通。 私情讵销铄,积芳在春丛。

复制 孟郊 《别妻家》

赠姚怤别

形式:

美人废琴瑟,不是无巧弹。 闻君郢中唱,始觉知音难。 惊蓬无还根,驰水多分澜。 倦客厌出门,疲马思解鞍。 何以写此心,赠君握中丹。

复制 孟郊 《赠姚怤别》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