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曲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壁暗虫通夕响,寒衣未寄莫飞霜。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漏壶的滴水丁丁作响,秋夜为何如此漫长?无边无际的薄云间漏下淡淡的月光。
暗处的秋虫一整夜都在鸣叫着,给出征在外的丈夫准备的寒衣还未寄出,此时千万不要下霜。

注释
丁丁:拟声词,形容漏水的声音。
何:何其,多么。
漫漫:形容轻云的形状变幻。
暗虫:暗处的秋虫。
通夕:整晚,通宵。
响:鸣叫。
征衣:出征将士之衣,泛指军服。
寄:寄送,寄达。
莫飞霜:千万不要下霜。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计时的漏壶在静夜里响起“丁丁”的滴水声,一滴滴、一声声,仿佛都敲打在她心坎上。她听着,数着,心里着急地在想:“夜怎么这么长啊!”她百无聊赖地把目光投向天空,天幕上无边无际的轻云在缓慢地移动,月亮时而被遮住,时而又露了出来。思妇在失眠时的所见所闻,无不引动并加重着她的凄清孤寂的感情,并且写出了秋夜十分漫长、寂静、清冷的特点。

  在失眠的长夜里,暗处的秋虫通宵都在鸣叫着。听着听着,她突然想到该是给丈夫准备寒衣的时候了。诗歌三四两句琅琅上口,照应了诗题,暗示秋虫鸣叫时间之长,暗示了思妇(作者)对征人的关切和思念。第三句中的“通夕”二字明是写秋虫的鸣叫的时间之长,实际是暗示思妇通宵达旦未能成眠。“逼”字用得神妙,既“逼”出秋虫的叫声,衬出思妇难耐的寂寞,又“逼”得思妇转而想到丈夫没有寒衣,自然地引出了抒情的末一句。第四句“征衣未寄莫飞霜”是思妇内心的独白。她既是在向老天爷求告,又是在径直命令上天。无论是求告还是命令,都可以从这天真的出语中窥见她对丈夫的无限深情。

  这首诗采用了画龙点睛的写法。前三句虽然是以情取景,但若没有末一句的点题,读者既无法领会景中之情,也不可能知道全诗主要抒写什么感情,诗中的主人公又是谁。最后一句响起思妇情浓意深的一片心声,才揭开了全诗的主旨:原来诗人在《秋夜曲》中所要弹奏的,不是别的,而是思妇心上的那根悠思绵绵的情弦。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二

  这首诗写女子在月夜通宵听着滴水和虫鸣、看着天空中时时露出的月亮,因想到丈夫在外没有寒衣而求告上天不要降霜,表现出她对丈夫深深的思念。

  这首七绝诗写闺中人一夜间的情思,开头两句中,分别连用了“丁丁”、“漫漫”两个叠词。前者形容漏水的声音,后者形容轻云的形状变幻。表面上描写秋夜时间之长,实际上是为了暗衬闺中女子思念戍夫的时间之长。篇中的女主人公因丈夫远行,离情萦怀。计时的漏壶在静夜里响起“丁丁”的滴水声,一滴滴、一声声,仿佛都敲打在她心坎上。她听着,数着,心里着急地在想:“夜怎么这么长啊!”她百无聊赖地把目光投向天空,天幕上无边无际的轻云在缓慢地移动,月亮时而被遮住,时而又露了出来。思妇在失眠时的所见所闻,无不引动并加重着她的凄清孤寂的感情,并且写出了秋夜十分漫长、寂静、清冷的特点。

  随着月光的露出,诗人又把笔转到了对秋虫的描写。这第三句中的“逼”字下得极妙,它不仅透露了节气正在变化,深秋即将来临,对秋虫带来了威胁,冷得它们通宵哀鸣,同时也为末句的“莫飞霜”作了铺垫。这里的“暗虫”虽然很难说是对戍夫的一种直接比喻,但它被冷得整夜哀号的声音,却的确使这位少妇感到天气凉了,联想到了远在边塞戍守的丈夫身上衣裳还很单薄,该赶快寄衣服给他了。所以末句才发出了“征衣未寄莫飞霜”的乞求。第四句“征衣未寄莫飞霜”是思妇内心的独白。她既是在向老天爷求告,又是在径直命令上天。无论是求告还是命令,都可以从这天真的出语中窥见她对丈夫的无限深情。

  这首诗采用了画龙点睛的写法。前三句虽然是以情取景,但若没有末一句的点题,读者既无法领会景中之情,也不可能知道全诗主要抒写什么感情,诗中的主人公又是谁。最后一句响起思妇情浓意深的一片心声,才揭开了全诗的主旨:原来诗人在《秋夜曲》中所要弹奏的,不是别的,而是思妇心上的那根悠思绵绵的情弦。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张仲素于公元798年(贞元十四年)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为武宁军从事,在军中亲眼目睹边关战士征夫离人彼此之间思念离别的苦痛之情,心中感慨良多,遂作《秋夜曲》一诗。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张仲素介绍和张仲素诗词大全

诗人:张仲素

唐代诗人,字绘之,符离(今安徽宿州)人,郡望河间鄚县(今河北任丘)。贞元十四年(798)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为武宁军从事,元和间,任司勋员外郎,又从礼部郎中充任翰林学士,迁中书舍人。张仲素擅长乐府诗,善写......
复制作者 张仲素
猜您喜欢

述德上太原严尚书绶

形式:

帝命河岳神,降灵翼轩辕。 天王委管籥,开闭秦北门。 顶戴日月光,口宣雨露言。 甲马不及汗,天骄自亡魂。 清冢入内地,黄河穷本源。 风云寝气象,鸟兽翔旗幡。 军人歌无胡,长剑倚昆崙。 终古鞭血地,到今耕稼繁。 樵客天一畔,何由拜旌轩。 愿请执御臣,为公动朱轓。 岂令群荒外,尚有辜帝恩。 愿陈田舍歌,暂息四坐喧。 条桑去附枝,薙草绝本根。 可惜汉公主,哀哀嫁乌孙。

复制 鲍溶 《述德上太原严尚书绶》

秋夜对月怀李正封

形式:

援琴怅独立,高月对秋堂。 美人远于月,徒望空景光。 坐忆执手时,七弦起凄凉。 平生知音少,君子安可忘。 客意如梦寐,路岐遍四方。 日远迷所之,满天心暗伤。 主奉二鲤鱼,中含五文章。 惜无千金答,愁思盈中肠。 此夕临风叹,零露沾衣裳。

复制 鲍溶 《秋夜对月怀李正封》

庐山石镜

形式:

东岩采薇人,岩际朝见月。 怪堕幽萝间,非时更澄彻。 绿萝就玉兔,再与高鸟歇。 清光照掌中,始悟石上发。 谁传阴阳火,铸此天地物。 深影藏半山,虚轮带凝雪。 早回谢公赏,今遇樵夫说。 白日乘彩霞,翩翩对容发。 我图辨鬼魅,信美留烟阙。 形神乍相逢,竟夕难取别。 如其终身照,可化黄金骨。

复制 鲍溶 《庐山石镜》

夏日怀杜悰驸马

形式:

五月清凉萧史家,瑶池分水种菱花。 回文地簟龙鳞浪,交锁天窗蝉翼纱。 闲遣青琴飞小雪,自看碧玉破甘瓜。 仍闻圣主知书癖,凤阁烧香对五车。

复制 鲍溶 《夏日怀杜悰驸马》
类型:

秋暮 山中怀李端公益

形式:

旧事与日远,秋花仍旧香。 前年绣衣客,此节过此堂。 侍臣不自高,笑脱绣衣裳。 眠云有馀态,入鸟不乱行。 我恐云岚色,损君鞍马光。 君言此何言,且共覆前觞。 古人重一笑,买日轻金装。 日尽秉烛游,千年不能忘。 君言此何言,明日皆异乡。 明日非今日,山下道路长。 一从山下来,天地再炎凉。 此中会难得,梦君马玄黄。

复制 鲍溶 《秋暮 山中怀李端公益》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