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山亭

幽梦初回,重阴未开,晓色吹成疏雨。竹槛气寒,蕙畹声摇,新绿暗通南浦。未有人行,才半启、回廊朱户。无绪,空望极霓旌,锦书难据。
苔径追忆曾游,念谁伴秋千,彩绳芳柱。犀帘黛卷,凤枕云孤,应也几番凝伫。怎得伊来,花雾绕、小堂深处。留住,直到老、不教归去。

译文及注释


注释

蕙畹:种香花兰草的园圃。蕙:香草名。畹:面积单位,此处有畦之意。屈原《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玉逸注:“十二亩为畹。”《说文》以三十亩为畹。 南浦:本指南边水滨;又常用作送别之地,此处泛指别处通水口。浦,河流注入江海的地方。 霓旌:云旗。这里指女子乘坐的车子。原为皇帝出行时仪仗的一种。《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拖霓旌,靡云旗。”此处借指云霓。 凝伫:凝立伫望。 伊:她。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本篇为抒写相思离情之词,题材陈旧,选用的意象也很传统,称不上名作精品,但从对本词的分析中,却能看出南宋密丽一派的长调在意象营构上的普遍特点。一是意象更为密集。表现在全词,不再是简单的上片景下片情,或上片情下片景,却往往以景代情,景中寓情;表现在词句中,不是一句一象,而是一句多象。二是意象更加精细。每个形象的中心词前面常用另一个词来修饰。这些修饰词往往来自作者对景物的敏锐感受,从中可以窥见主人公内心颤动着的深沉情思。三是意象更有层次。密集、精细容易“质实”而“凝涩晦味”,故需要恰当的层次节奏使其具有流美之感。本词从起处“幽梦”、“重阴”的抑郁,到结处自立盟誓式的率直,情感体现出一种向外扩张的趋势,与之相适应,句式往往是先短后长,使语势如浪阵阵外涌。另外,动词的选择也颇为讲究,如“初回”、“未开”、“暗通”、“半启”、“空望”,以程度副词来表现情绪的细微变化,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诗人:张镃

张镃,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生显赫,张镃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张镃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
复制作者 张镃
猜您喜欢

八月十四夜与刘兰心玩月贞元阁

形式:

胜友争秋爽,明河让月辉。 况当凉夜永,复此清兴滋。 随事命杯酌,移坐面澄漪。 掬手弄珠璧,俯身鉴幽姿。 理感意如获,晤深语亦希。 竹露兼萤炫,草虫答涧澌。 微风林际来,萧萧吹鬓丝。 曰归匪兴尽,怯此单罗衣。 清光转恋予,欲去尚依依。 殷勤苔上石,应惜良会稀。

复制 蒋蘅 《八月十四夜与刘兰心玩月贞元阁》
类型:

十五夜寻兰心不遇独往贞元阁踏月而归

形式:

之子期不来,独往践佳兴。 招提绝人迹,松关閟幽茜。 皎月独弄姿,水木俱清醒。 据石憩微躯,危襟竦虚听。 满地走虬蛇,松篁摇不定。 夜游多晴旷,况乃无人境。 咳唾响深谷,虚堂如有应。 飕飕山风至,簌簌林箨迸。 心魂已凄动,四顾逾悄静。 清极不可留,褰裳蹑莎径。 不知露气深,星星草头莹。

复制 蒋蘅 《十五夜寻兰心不遇独往贞元阁踏月而归》

建溪滩行遇雨

形式:

建溪之水多奔使,建溪之船薄如纸。 一丝篾缆挂船头,附石扳崖不容趾。 当其船石两相持,篙曲如弓缆如矢。 舟子呼号声欲嘶,商人愕顾面余咫。 而我冻缩如寒蝇,裹头兀卧篷窗底。 忠信涉险讵无凭,雷霆助虐胡为尔。 白昼晦冥忽如夜,黄流暴涨浩无涘。 前村迢迢不可即,仓卒拿舟入芦苇。 黑云随风掠船过,疑有神怪相驱使。 霹雳乱绕山前后,电光只在船首尾。 谁言建溪水清浅,安知不有蛟龙起。 雨霁心神稍收摄,船行险阻殊未已。 坐思垂堂古有戒,其奈劳生无定止。 平生不出里闬门,羡尔千金田舍子。

复制 蒋蘅 《建溪滩行遇雨》

幽居咏怀

形式:

几年身住水云湾,赢得浮生日日闲。 隔断俗尘青嶂外,飞来清景碧霄间。 虚窗时启邀明月,高阁频登看远山。 除却诗朋及酒侣,他人莫漫叩双环。

复制 赵思植 《幽居咏怀》

春日游翠云亭晚眺怀亡友

形式:

再至曾游处,凭高望远天。 暮云飞岭岫,春色暖人烟。 亭子存犹昔,钟期去不还。 浮生瞬息梦,此日意茫然。

复制 赵玉 《春日游翠云亭晚眺怀亡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