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冬

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黄昏时分,城门上哀婉的号角声久久不歇。夜幕降临,新月升起照亮半个庭院,山上白雪覆盖,山前水流缓缓。水边有着竹篱茅舍的孤村,升起几缕轻烟,在衰草暮霭中弥漫着,扩散着。

注释
越调:宫调名。天净沙:曲牌名,入越调。
画角:古代军中用以昏晓报警的号角。谯门:建有望楼的城门,古代为防盗和御敌,京城和州郡皆在城门建有望楼。
水滨:靠近水的场所。
淡烟:轻淡的烟雾。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鉴赏

  这首小令运用诗歌创作的传统手法,构成了诗的意境。此曲选择一个黄昏的城郊作为描绘冬景的具体环境,通过冷月、黄昏、雪山、水滨、淡烟、衰草、茅舍、孤村等清寒凄迷的意象,表达出一种悲凉和无望的孤寂心境。

  此曲选择一个黄昏的城郊作为描绘冬景的具体环境。

  开篇首句,就把读者带进了一个气氛苍凉的环境之中:在暮色中显出轮廓的谯门,萦绕在谯门内外悠远而哀婉的角声,这是画面的一侧。接着作者将视线转向四方:随着黄昏夜幕的降临,新月冉冉升起,月光斜照着半个庭院;山坡上覆盖着白雪,山前溪流蜿蜒。水边有着竹篱茅舍的孤村,升起几缕轻烟,在衰草暮霭中弥漫着,扩散着。冷月、黄昏、雪山、水滨,已是清寒凛冽;淡烟、衰草、茅舍、孤村,又显寂寥冷落,更有谯门一声寒角,平添一分悲凉,虽然画角声打破了这冬季黄昏的寂静,却又于凄清中平添了一种肃杀森严的气氛,空气中弥漫的是孤寂和无助的忧伤。

  它与《天净沙·秋》的写法上相近。其一,都是字字写景,全未直接抒发、陈述作者的情感。作品所要表现的情绪意蕴,是在对景物的描述中透露、折射出来的。其二,也都是通过一组自然景物的意象组合,来构成一幅富有特征的画面。另外,这支曲子所表现的情感,也不是一时一地有特定具体内容的情感,它所传达的,是一种情调,一种意绪,一种内心状态。

  从时序上说,《天净沙·秋》写了落日残霞,而这首曲子写的是落日已经隐没山后,新月已经现于天际。从“秋”到“冬”,从“情”到“景”,都是从寥落、凄清进一步发展为悲凉和无望的孤寂。人们或许可以把《天净沙》四首,不仅理解为对季节更替的描绘,而且进一步理解为对情感和人生体验,从欢快而明净到寥落、孤寂之间的发展。这样,这四支曲子所构成的便是内部情感联系的整体了。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白朴生于动乱之年,长于亡国之邦,于龆龀之龄就经历了家国破亡之变,在兵乱中逃难,于流离中失母。父亲白华先仕于金,后降于宋,终归顺于元,心情经历非常复杂。这就是作者创作这首小令的心境背景。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白朴介绍和白朴诗词大全

诗人:白朴

白朴,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
复制作者 白朴
猜您喜欢

醉红妆 立春前一夕寄畅园小饮时有柳姬翩何在座同园次赋

形式:

残年屈指不盈旬。 晚峰愁,翠黛颦。 玉杯饯腊漾红鳞,风动处,酒微皴。 柳条偷报隔宵春。 歌宛转,态横陈。 来早春休园内讨,鸳帐底,有春人。

复制 陈维崧 《醉红妆 立春前一夕寄畅园小饮时有柳姬翩何在座同园次赋》
类型:

朝中措 其六 客中杂忆十首

形式:

画栏雕槛尽临河,帘内水仙多。 记得半塘初买,小船细雨鸣蓑。 磁盆归贮,红泥密垄,锦石斜迤。 今夜烟廊雨幔,谁人与尔婆娑。

复制 陈维崧 《朝中措 其六 客中杂忆十首》

画堂春 小春

形式:

不寒不暖好年光,依然人在江乡。 春人偷嫁与冬郎,便小何妨。 记得年时岭外,梅妃犹未胜妆。 如今花满纸糊房,红紫成行。

复制 陈维崧 《画堂春 小春》

减字木兰花 题彭爰琴小像

形式:

隋宫丝管,曾醉倡家红玉碗。 瘦马芦沟,又上燕姬卖酒楼。 十年一别,往事蒙蒙那可说。 画里逢君,同把扬州月色分。

复制 陈维崧 《减字木兰花 题彭爰琴小像》

采桑子 其十一 为汪蛟门舍人题画册十二帧

形式:

搓酥滴粉瑶台侣,要使微赪。 戏问幽情,眉黛全低恚旋成。 红丝蝇拂拈来打,何事干卿。 口语偏轻,薄怒徐回媚转生。

复制 陈维崧 《采桑子 其十一 为汪蛟门舍人题画册十二帧》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