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老朋友准备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田舍做客。
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一脉青山在城郭外隐隐横斜。
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共饮美酒,闲谈农务。
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我还要来这里观赏菊花。

注释
过:拜访。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庄,田庄。
具:准备,置办。鸡黍:指农家待客的丰盛饭食(字面指鸡和黄米饭)。
黍(shǔ):黄米,古代认为是上等的粮食。
邀:邀请。至:到。
合:环绕。
郭:古代城墙有内外两重,内为城,外为郭。这里指村庄的外墙。
斜(xié):倾斜。另有古音念xiá。
开:打开,开启。轩:窗户。面:面对。
场圃:场,打谷场、稻场;圃,菜园。
把酒:端着酒具,指饮酒。把:拿起。端起。
话桑麻:闲谈农事。
桑麻:桑树和麻。这里泛指庄稼。
重阳日:指夏历的九月初九。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
还(huán):返,来。
就菊花:赏菊的意思。就,靠近,指去做某事。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全文十分押韵。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作者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其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

  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用语平淡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一、二句从应邀写起,“故人”说明不是第一次做客。三、四句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五、六句写山村生活情趣。面对场院菜圃,把酒谈论庄稼,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结尾两句以重阳节还来相聚写出友情之深,言有尽而意无穷。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具”和“邀”说明此饭局主人早有准备,说明了故友的热情和两人之间的真挚的情感。“感惠徇知”在文学艺术领域真挚的情感能催笔开花。故人“邀”而作者“至”,大白话开门见山,简单而随便。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进村里,作者顾盼之间竟是这样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这两句上句漫收近境,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由此运用了由近及远的顺序描写景物。这个村庄坐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静而绝不冷傲孤僻。正是由于“故人庄”出现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所以宾主临窗举杯。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轩窗一开上句描述的美景即入屋里来,“开轩”二字也似乎是很不经意地写入诗的,细微的动作表现出了主人的豪迈。窗外群山环抱绿树成阴,窗内推杯换盏,这幅场景,就是无与伦比的古人诗酒田园画。“场圃”的空旷和“桑麻”的话题又给人以不拘束、舒展的感觉。读者不仅能领略到更强烈的农村风味、劳动生产的气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场圃上的泥土味,看到庄稼的成长和收获。有这两句和前两句的结合,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而宾主的欢笑和关于桑麻的话语,都仿佛萦绕在读者耳边。这就是盛唐社会的现实色彩。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和品菊花酒。淡淡两句诗,故人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杜甫的《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中说:“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杜甫诗中田父留人,情切语急;孟浩然诗中与故人再约,意舒词缓。杜甫的郁结与孟浩然的恬淡之别,读者从这里可以窥见一些消息。

  这首诗没有渲染雕琢的痕迹,自然的风光,普通的农院,醇厚的友谊,这些普普通通的生活场景,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这种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风格,与作者描写的对象——朴实的农家田园和谐一致,表现了形式对内容的高度适应,恬淡亲切却又不是平浅枯燥。它是在平淡中蕴藏着深厚的情味。一方面固然是每个句子都几乎不见费力锤炼的痕迹,另一方面每个句子又都不曾显得薄弱。他把艺术美融入整个诗作的血肉之中,显得自然天成。这种不炫奇猎异,不卖弄技巧,也不光靠一两个精心制作的句子去支撑门面,是艺术水平高超的表现。正是因为有真彩内映,所以出语洒落,浑然省净,使全诗从“淡抹”中显示了它的魅力,而不再需要“浓饰盛妆”了。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隐居鹿门山时,对被友人邀请去田舍做客的描写。作者心旷神怡,赞叹着美丽的田园风光,创作出这首诗。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老朋友预备豐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 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 推开窗戸面对穀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 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裏观赏菊花。

注释

过:拜访。 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庄,田庄。 具:准备,置办。 鸡黍(shǔ):指农家待客的豐盛饭食(字面指鸡和黄米饭)。黍:黄米,古代认为是上等的粮食。 合:环绕。 郭:古代城墙有内外两重,内为城,外为郭。这裏指村庄的外墙。 场圃:场,打穀场、稻场;圃,菜园。 把酒:端着酒具,指饮酒。 把:拿起。端起。 话桑麻:闲谈农事。桑麻,桑树和麻。这裏泛指庄稼。 重阳日:指夏历的九月初九。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 还(huán):返,来。 就菊花:指饮菊花酒,也是赏菊的意思。就,靠近,指去做某事。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此诗写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在淳樸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这首诗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细细品味就像是一幅画着田园风光的中国画,将景、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王孟诗评》:刘云:每以自在相凌厉者,极是。 《瀛奎律髓》:此诗句句自然,无刻划之迹。 《升庵诗话》:孟集有「到得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之句,刻本脱一「就」宇,有拟补者,或作「醉」,或作「赏」,或作「泛」,或作「对」,皆不同,后得善本是「就」字,乃知其妙。 《唐诗摘钞》:全首俱以信口道出,笔尖幾不着点墨。浅之至而深,淡之至而浓,老之至而媚。火候至此,并烹炼之迹俱化矣。王、孟并称,意尝不满于孟。若此作,吾何间然?结句係孟对故人语,觉一片真率款曲之意溢于言外。 《增订唐诗摘钞》:「就」字百思不到,若用「看」字,便无味矣。 《唐诗成法》:以古为律,得闲適之意,使靖节为近体,想亦不过如此而已。 《唐诗别裁》:通体清妙。末句「就」字作意,而归于自然。 《网师园唐诗笺》:野景幽情(「把酒」句下)。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一意淡,结作小致。虽古今不同,居然元亮品格。第五欲作异使,对句亦逸,「就」字新。 《瀛奎律髓汇评》:冯舒:字字珠玉,「就」字真好。纪昀:王、孟诗大段相近,而体格又自微别。王清而远,孟清而切。学王不成,流为空腔;学孟不成,流为浅语。如此诗之自然冲淡,初学遽躐等而效之,不为滑调不止也。 《唐诗近体》:通体樸实,而语意清妙。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孟浩然介绍和孟浩然诗词大全

诗人:孟浩然

孟浩然,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
复制作者 孟浩然
猜您喜欢

赠吴人陈敬仲

形式:

贺老琵琶定老成,陇西门第旧知名。 百年台榭青苔没,一片江天白发生。 丝绣平原终有恨,玉为棋局岂忘情。 酒酣重说崎岖事,无数黄沙落雁声。

复制 陈维崧 《赠吴人陈敬仲》

投金濑怀古

形式:

格格沙禽拍野塘,离离苦竹上空墙。投金濑在漾斜阳。 击絮人才怜武员,浣纱溪又产夷光。英雄生死系红妆。

复制 陈维崧 《投金濑怀古》

夜宿翁村时方刈稻苦雨不绝词纪田家语

形式:

为君诉。今年东作,满目西畴,尽成北渚。雨翻盆势欲浮城去。 香稻波飘,都作沈湘角黍。咽泪频呼儿女,瓮头剩粒,为君殷勤煮。 话难住。茅檐点滴,短檠青荧,床上无干处。雨声乍续啼声断,又被啼声,剪了半村雨。 摇手亟谢田翁,一曲淋漓,不抵卿言苦。

复制 陈维崧 《夜宿翁村时方刈稻苦雨不绝词纪田家语》

送蘧庵先生之广陵,并示宗定九,孙无言,汪蛟门,舟次诸子

形式:

十里珠帘,半城画艇,百年花月维扬。有君家丞相,梅岭旧祠堂。 每到清明赛社,倾城士女,愁弄笙簧。只无情隋堤,舞腰还斗宫妆。 扁舟上冢,听邻船、重话兴亡。奈石马嘶风,银蚕吊月,往迹全荒。 我亦当年薄幸,曾吹过、一帽红香。问桃花认否,前度刘郎。

复制 陈维崧 《送蘧庵先生之广陵,并示宗定九,孙无言,汪蛟门,舟次诸子》

将归留别练塘诸子

形式:

游子衣边雪,慈亲地下心。 都将苴杖泪,并作苦寒吟。 此意复谁识? 当歌难自禁。 劳君霜夜弹,莫打失巢禽。

复制 陈维崧 《将归留别练塘诸子》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