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他们看见去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许多孩子都争相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去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注释
王戎:西晋琅琊(今属山东)人,自幼聪明过人,为“竹林七贤”之一,官至尚书令,司徒。
尝:曾经。
诸:众多。
游:嬉戏玩耍。
子:李子。
折枝:压弯树枝。
竞走:争相地跑过去。
竞:争逐。
走:跑。
唯:只有。
信然:确实如此。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典故

  晋文帝时,在琅邪这个地方,有一个叫王戎的人。他因平定吴国有功,被封为安丰侯。他是竹林七贤其中之一。

  传说,王戎从小就非常聪明。他7岁时,有一次和几个小伙伴一块儿外出游玩,发现路边有几株李树,树上的枝条上,结满了李子,都把树枝给压弯了,而且看上去一个个都熟透了。

  小伙伴们一见,就情不自禁地流出了口水。于是,一个个高兴地竞相跑去摘那些李子,惟有王戎站在一旁,一动也不动。

  同伴们觉得非常奇怪,就叫喊着问王戎:“喂,王戎,你为什么不摘啊?又大又圆的李子,多好呀!”

  王戎笑着回答:“那树上的李子肯定是苦的,摘下来也不能吃。你看,这李树都长在道路旁,上面结了那么多李子,却没有人摘,要不是苦的,能会这样吗?”

  “道旁苦李”一成语便出于此,也做“路边苦李”,意义相同。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诗人: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复制作者 佚名
猜您喜欢

同达观上人过城东别墅

形式:

师来南岳意犹勤,指点真如显法门。 几度临流话心处,夕阳烟水一孤村。

复制 王樵 《同达观上人过城东别墅》

昌平州别同年李检庵户部

形式:

吾为疏爽累,酷爱李兄淳。 卫绾无他肠,德操言语温。 高堂初白发,彩服及青春。 忆昔在京师,邸舍偶相邻。 种花一两行,蔬畦在堂陈。 扫径延佳客,劝酬意偏真。 重以规戒辞,蔼然长者心。 嗟今半载别,双鬓满边尘。 忽然兹邂逅,如见吾家人。 喜剧各忘言,有涕还沾襟。 感君父子间,团圞未老亲。 我壮父已耋,兼又病相侵。 胡天万里迈,江山白云深。 匪我无罗绮,匪我无甘珍。 亲病不能享,受禄虚吾君。 欢悲两相激,君亦为吾矉。 夜归不能旦,蒙露驰征轮。

复制 王樵 《昌平州别同年李检庵户部》

巫山行

形式:

天清露白猿声哀,巫山宛如屏障开。峰回江转青未了,烟消雨歇空阳台。 我疑峨嵋青城移下瞿唐峡,又疑泰华衡庐飞过剑门来。 白云几朝莫,巫山青如故。隔江望南陵,正见施州路。 路杳如线百八盘,人行如蚁云边度。夷陵渐近楚江分,懒向江头问沿溯。 欲从车马向荆门,堂上心期不可负。

复制 王樵 《巫山行》

送客入郢寄讯高鹿坡旧曹长二首

形式:

赤壁轻风放船好,兴来谁复碧萝前。 洞箫吹月夜如昼,孤鹤横江秋满天。

复制 王樵 《送客入郢寄讯高鹿坡旧曹长二首》
类型:

平坡寺

形式:

绝磴凌苍霭,禅宫锁翠微。 问途时误往,览胜足忘归。 独在诸天外,杳于尘世违。 黄村来处见,不觉夕烟霏。

复制 王樵 《平坡寺》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