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归日本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只要有机缘,随时都可以到中国来;
一路雾霭茫茫,船只象在梦中航行。
天海浮沉,小船驶去那遥远的边际;
超脱世俗,自然会感受到法舟轻盈。
心境凝定清寂,一切都如水月虚幻;
海内鱼龙,也会出来听你诵经之声。
最可爱的是,有盏照亮心田的佛灯;
航行万里,眼中永远都是灿烂光明。

注释
上国:春秋时称中原为上国,这里指中国(唐朝)。随缘:佛家语,随其机缘。住:一作“至”,一作“去”。
来途:指从日本来中国。一作“东途”。
浮天:舟船浮于天际。形容海面宽广,天好像浮在海上。一作“浮云”。沧海:即大海,因水深而呈青绿色,故名。
去世:离开尘世,这里指离开中国。法舟:指受佛法庇佑的船。一作“法船”。法舟轻:意为因佛法高明,乘船归国,将会一路顺利。
水月:佛教用语,比喻僧品格清美,一切像水中月那样虚幻。禅寂:佛教悟道时清寂凝定的心境。
梵声:念佛经的声音。
惟怜:最爱;最怜。一作“惟慧”。一灯:佛家用语,比喻智慧。一作“一塔”。灯:双关,以舟灯喻禅灯。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鉴赏

  这是赠给日本僧人的送别诗。诗之起笔突兀,本是送别,前两句却不写送归,偏从来路写起。“若梦行”表现长时间乘舟航海的疲惫、恍惚的状态,以衬归国途中的艰辛,并启中间两联。颔联写海上航行时的迷茫景象,暗示归途邈远。“浮天”状海路之远,海面之阔,寓含着对僧人长途颠簸的关怀和体贴。“法舟”扣紧僧人身分,又含有人海泛舟、随缘而往之意蕴,储蓄空灵,意蕴丰富。颈联写僧人在海路中依然不忘法事修行,在月下坐禅,在舟上诵经。“水月”喻禅理,“鱼龙听”切海行,又委婉表现僧人独自诵经而谨守佛律的品性,想象丰富。尾联用“一灯”描状僧人归途中之寂寞,只有孤灯相伴,这是实处。但实中有虚,“一灯”又喻禅理、佛理。虚实相映成趣。此诗后半首不明写送归,而写海上景物,这就拓宽诗境,不受内容拘泥,使较窄的题目,能有丰富的内容,成为好的诗篇。

  此诗在立意上有两点需注意:一是所送者为僧人,诗中用了一些佛教术语,如“随缘”、“法舟”、“禅”、“梵”、“一灯”等,切合人物身分。二是僧人来自日本,又欲归日本,必经大海,故极言海路航行之苦。中间两联前人多谓其写来途,实嫌拘滞。其实是往返兼写,而以返途为主,这样才能与“归日本”的诗题相合。此诗因送人过海,因而从对禅机的抒发,把这惜别之情委婉地表达了出来。海趣禅机,深情厚谊,融为一体,为一首送别的好诗。

  全诗前半部分写日本僧人来华,后半部分写日本僧人回国,诗中多用了“随缘”、“法舟”、“禅寂”、“水月”、“梵声”等佛家术语,充满宗教色彩,带有浓厚的禅理风格,并紧扣送僧的主题,寄寓颂扬的情意。全诗遣词造句融洽、自然,足见诗人渊博的学识和扎实的艺术功底。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唐代国势强盛,日本派了不少遣唐使来到中国,还有不少僧人同来学习文化、技艺,求取佛法,从而极大地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这首诗是作者赠送给即将回国的僧人的,当时诗人在长安。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只要有机缘,随时都可以到中国来; 一路雾霭茫茫,船只象在梦中航行。 天海浮沉,小船驶去那遥远的边际; 超脱世俗,自然会感受到法舟轻盈。 心境凝定清寂,一切都如水月虚幻; 海内鱼龙,也会出来听你诵经之声。 最可爱的是,有盏照亮心田的佛灯; 航行万里,眼中永远都是灿烂光明。

注释

上国:春秋时称中原为上国,这里指中国(唐朝)。 随缘:佛家语,随其机缘。 住:一作“至”,一作“去”。 来途:一作“东途”,指从日本来中国。 浮天:一作“浮云”,舟船浮于天际。形容海面宽广,天好像浮在海上。 沧海:即大海,因水深而呈青绿色,故名。 去世:离开尘世,这里指离开中国。 法舟:一作“法船”,指受佛法庇佑的船。 法舟轻:意为因佛法高明,乘船归国,将会一路顺利。 水月:佛教用语,比喻僧品格清美,一切像水中月那样虚幻。 禅寂:佛教悟道时清寂凝定的心境。 梵声:念佛经的声音。 惟怜:一作“惟慧”,最爱,最怜。 一灯:一作“一塔”,佛家用语,比喻智慧。灯,双关,以舟灯喻禅灯。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唐代国势强盛,日本派了不少遣唐使来到中国,还有不少僧人同来学习文化、技艺,求取佛法,从而极大地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这首诗是作者赠送给即将回国的僧人的,当时诗人在长安。 这是赠给日本僧人的送别诗。诗之起笔突兀,本是送别,前两句却不写送归,偏从来路写起。「若梦行」表现长时间乘舟航海的疲惫、恍惚的状态,以衬归国途中的艰辛,并启中间两联。颔联写海上航行时的迷茫景象,暗示归途邈远。「浮天」状海路之远,海面之阔,寓含着对僧人长途颠簸的关怀和体贴。「法舟」扣紧僧人身份,又含有人海泛舟、随缘而往之意蕴,储蓄空灵,意蕴丰富。颈联写僧人在海路中依然不忘法事修行,在月下坐禅,在舟上诵经。「水月」喻禅理,「鱼龙听」切海行,又委婉表现僧人独自诵经而谨守佛律的品性,想象丰富。尾联用「一灯」描状僧人归途中之寂寞,只有孤灯相伴,这是实处。但实中有虚,「一灯」又喻禅理、佛理。虚实相映成趣。此诗后半首不明写送归,而写海上景物,这就拓宽诗境,不受内容拘泥,使较窄的题目,能有丰富的内容,成为好的诗篇。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钱起介绍和钱起诗词大全

诗人:钱起

钱起,字仲文,吴兴(今属浙江)人。天宝进士,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又与郎士元齐名,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复制作者 钱起
猜您喜欢

夏五月与愔仲同年北游过天津主瀹老浪公两家浪公一夕梦至一处层楼复阁琳琅满架一老人以所书楼额视之首尾为五楼二字中覆以纸问浪公曰试射何字曰当是凤字老人微哂曰君知五凤楼耳揭视乃岳字也浪公既志之爱其名属予归请太

形式:

插天嵯峨起寸地,隐然不平为何事。 浪迹七年江海人,心芒一片春坊字。 名山学道望久绝,射虎残年傥可致。 干公鱼壳为小鲜,益阳烹狗真异味。 平生四海胡开州,悲来同作汗漫游。 天门昼开詄荡荡,侧足不得三日留。 违天之血可为碧,违人万口嗔何求。 高曾祖父服食地,今来姓字愁探喉。 天下贤豪惟二李,安邱复壁恩难酬。 髯也穷愁天地窄,浪公意气幽并秋。 君梦仙人示神翰,大书五岳悬高楼。 庄严百级出弹指,莲花日观云交浮。 满堂丹翠扫不去,暂居一日真忘忧。 邓楼卑凡不足道,汉武真形仍画稿。 高怀恢宕移我情,梁月梦君颜色好。 我居南山多白云,劳人夜梦空纷纭。 山中黄石何齿齿,旷世难逢沧海君。

复制 陈曾寿 《夏五月与愔仲同年北游过天津主瀹老浪公两家浪公一夕梦至一处层楼复阁琳琅满架一老人以所书楼额视之首尾为五楼二字中覆以纸问浪公曰试射何字曰当是凤字老人微哂曰君知五凤楼耳揭视乃岳字也浪公既志之爱其名属予归请太》

同巩庵画寒山拾得图戏题

形式:

寒山本寒子,国清逢拾得。 残菜贮竹筒,朝朝就来食。 对趺厨灶烟,吹火烧落叶。 有时步长廊,一笑惊霹雳。 前后众三三,但道狂痴绝。 何来舂米僧,出山偶饶舌。 遂动舆盖徒,入山穷追蹑。 隐岩遂不见,松风寒凛冽。 临去复何言,笑指但曰贼。

复制 陈曾寿 《同巩庵画寒山拾得图戏题》

过斋厨偶作

形式:

清晨斋厨香,瓜蔬纷在几。 剖竹走滔滔,洗菜天目水。 积薪高若山,不嚼一粒米。 辛勤吹火人,日供千食指。 煮饭吾未能,何暇彻生死。 但乞焦饭回,堂上献甘旨。

复制 陈曾寿 《过斋厨偶作》

钟楼晚眺狮子峰

形式:

钟楼斜倚山一角,势成注坡千丈落。 其下诸峰尽培塿,划开天镜天如削。 新霜点树叠云锦,绝顶僧巢飞鸟托。 大笔天然斧劈皴,沉吟欲画知无因。 安得清湘瞎尊者,山门来作鸣钟人。

复制 陈曾寿 《钟楼晚眺狮子峰》

大雪后同觚庵至灵隐寺二首

形式:

万峰为云吞,玉龙群无首。 飞丹翼绝壁,缥渺开琼牖。 一径排苍官,须眉俄老叟。 寒泉未示寂,犹作风雷吼。 众佛相向冥,嗒然我何有。 惟馀一钟声,纯白无所受。

复制 陈曾寿 《大雪后同觚庵至灵隐寺二首》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