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宫曲·问人间谁是英雄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临江饮酒、横握长矛吟诗的曹操。在紫盖军旗状的云气笼罩下的孙权,借得东风用火攻,赤壁之战大败曹军。更有那南阳卧龙诸葛亮,出山后巧布八阵图,闻名天下。他们功勋卓著,三指天下成鼎足之势,一指在西蜀,一指在东吴。

注释
蟾宫曲:又名折桂令,此调又名《百字折桂令》、《天香引》、《秋风一枝》。此调为元人小令曲名。
酾(shī):斟酒。
槊(shuò):长矛。
紫盖军旗:指云气,形状如紫伞军旗。古人认为这是王者之气的象征。此处指东吴孙权建立了帝业。
南阳卧龙:指诸葛亮。诸葛亮曾隐居南阳卧龙岗,徐庶称之为卧龙先生。
八阵图:指诸葛亮所作的阵形。语出杜甫《八阵图》:“功盖三指国,名成八阵图“。
西蜀:三国时刘备建立的国家称为西蜀,又称蜀汉。
江东:三国时孙权建立的国家称为吴国,又称东吴。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此曲吊古咏史,缅怀和赞颂了三国时期三位杰出人物曹操、周瑜、诸葛亮的丰功伟业。借用“赤壁东风”和“八阵图”等典故,言简意丰地塑造了他们的英雄形象,并对三国鼎立的形势进行了鸟瞰与概括。全曲写得沉郁奔放,与所吟人物的胸襟抱负暗相契合。全曲凝练紧凑,气势豪放,笔力不凡。

  第一位英雄:曹操。“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在阿鲁威的这首小令中,诗人仅以寥寥二句,便将曹操这位不可一世的英雄形象勾勒出来了。曹操不仅身经百战、力扫群雄,统一了中国北方,而且文采斐然,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风流人物。

  第二位英雄:孙权。“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三国志·吴书》记载魏郎中令陈化答曹不云:“旧说紫盖黄旗,运在东南。”作者认为,虚幻的王气不足凭信,东吴之所以能建立王业,是因为孙权、周瑜赤壁一战,借助东风,火烧了曹军的战船,粉碎了曹操的攻势。

  第三位英雄:诸葛亮。“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他胸怀奇才,隐居南阳,徐庶称之为卧龙。按照他的本愿,只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后来之所以出山辅佐刘备,直接原因是为了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但归根到底还是时代的、历史的因素促使他做出了这一选择。作者用“惊起”二字,生动而又形象地描绘出诸葛亮由隐居到出山的转变过程。

  “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末尾三句既是紧承对诸葛亮的描写,又对魏、吴、蜀三方作了一个总结,而全篇也就戛然而止了。

  纵观全篇,作者以大开大合之笔,再现了三国人物的历史风采,歌颂了他们的英雄业绩,含蓄地表达了自已追慕古贤、大展经纶之宏愿。感情基调是雄健的、高昂的,大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南乡子·何处望神州》遗风。而无苏词的“人生如梦”和辛词的“风景不殊,正有山河之异”的感叹,因而更能激发读者振奋向上的情感。作者是欲借此慕古贤而暗寓自已壮志难酬之隐,也不完全排除。唯曲辞未露端倪,故只有留待欣赏者见仁见智地去领略了。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写这首曲子时,作者或许是在灯下展读史卷,或许是面对着滚滚东去的长江,回顾历史,联想现实,心潮澎湃。突然,一个问题涌上他的心头:“问人间谁是英雄?”于是,作者写下了这首小令,以回答这个问题。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诗人:阿鲁威

...
复制作者 阿鲁威
猜您喜欢

次曾敦史会秀野诗韵

形式:

握手相逢醉别筵,兴酣真是饮中仙。 一枰聊欲观成败,三盏何劳辨圣贤。 老去不传巫峡梦,夜来频咽玉池泉。 鉴湖自昔多清赏,结约芒鞋上钓船。

复制 李光 《次曾敦史会秀野诗韵》

送禹功还锡山

形式:

羽书烽火迫防秋,努力聊宽圣主忧。 契阔友生多散落,急难兄弟自相求。 归欤便可追吴隐,相对安能效楚囚。 从此音尘渺江海,相思时上庾公楼。

复制 李光 《送禹功还锡山》

申之移竹数十竿植之后圃增贲幽人之居作诗为谢

形式:

节概平生慕此君,晚年流落偶相亲。 装添小圃林泉胜,隔尽权门车马尘。 雨浥寒梢香掩冉,月归疏影夜精神。 他年亭下清阴满,谁记当时种莳人。

复制 李光 《申之移竹数十竿植之后圃增贲幽人之居作诗为谢》

用孟博寄孟坚韵

形式:

汝到家时解我忧,归来何处遇中秋。 梦游沧海休回首,路入浯滩稳泛舟。 屋里琴书无汝爱,宅边松菊为吾留。 朋游若问南方事,莫说琼州胜越州。

复制 李光 《用孟博寄孟坚韵》
类型:

唐常建作破山寺诗云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欧阳永叔每叹赏此句以为不可及温陵康元寿守琼逾年乐其地僻而事简以清静治之于郡圃植竹数百竿中有小亭因榜曰通幽偶成拙句

形式:

萧洒襟怀慕子猷,剩栽修竹径通幽。 三间远比渊明宅,百尺徒夸庾亮楼。 风送鸟声春寂寂,日筛帘影梦悠悠。 破山绝景亲曾到,谁遣移来海外州。

复制 李光 《唐常建作破山寺诗云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欧阳永叔每叹赏此句以为不可及温陵康元寿守琼逾年乐其地僻而事简以清静治之于郡圃植竹数百竿中有小亭因榜曰通幽偶成拙句》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