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 白玉堂前春解舞

清代 : 曹雪芹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译文及注释


注释

白玉堂:“白玉”原是形容贾家的富贵豪奢。汉乐府《相逢行》:“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这里形容柳絮所处高贵。春解舞:说柳花被春风吹散,像翩翩起舞。 均匀:指舞姿柔美,缓急有度。 “蜂团蝶阵乱纷纷”句:意思是成群的蜂蝶纷纷追随柳絮。有人以为是以蜂蝶之纷乱比喻飞絮,亦通。 随逝水:落于水中,随波流去。喻虚度年华。以逝水比光阴。 委芳尘:落于泥土中。喻处于卑贱的地位。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二句:意谓不管柳絮是否从枝上离去,柳树依旧长条飘拂。比喻不因别人的亲疏而改变固有的姿态。 青云:高天。也用以说名位极高。如《史记·伯夷列传》:“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这首词是《红楼梦》中薛宝钗所作。薛宝钗与林黛玉这两个人物的思想、性格是对立的。作者让薛宝钗作欢愉之词,来翻黛玉之所作情调缠绵悲戚的案,看上去只是写诗词吟咏上互相争胜,实际上这是作者借以刻画不同的思想性格特征的一种艺术手段。 然而作者所写的薛宝钗、林黛玉对立,并非如续书中所写的那样为了争夺同一个婚姻对象而彼此成为情敌(林黛玉对薛宝钗的猜疑,在第四十二回“蘅芜君兰言解疑语”后已不复存在。事实如脂砚斋评语指出,贾府上下,人人心目中贾宝玉和林黛玉都是一对未来的“好夫妻”),作者也并不想通过他们的命运来表现封建包办婚姻的不合理。作者所描写的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是与全书表现封建大家庭败亡的主题密切相关的。他们的悲剧是贾府事变的结果。 细看词的双关隐义,可以发现“蜂团蝶阵乱纷纷”正是变故来临时大观园纷乱情景的象征。薛宝钗一向以高洁自持,“丑祸”不会沾惹到她的身上,何况她颇有处世的本领,所以词中以“解舞”、“均匀”自诩。林黛玉就不同了,她不禁聚散的悲痛,就像落絮那样“随逝水”、“委芳尘”了。薛宝钗能“任他随聚随分”而“终不改”故态,所以林黛玉死后客观上就必然造成“金玉良缘”的机会而使薛宝钗青云直上。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诗人:

...
复制作者 曹雪芹
猜您喜欢

幽梦影 · 卷一 · 四十八

形式:

女子自十四、五岁,至二十四、五岁,此十年中,无论燕、秦、吴、越,其音大都娇媚动人;一赌其貌,则美恶判然矣。耳闻不如目见,于此益信。

复制 张潮 《幽梦影 · 卷一 · 四十八》

幽梦影 · 卷一 · 五十六

形式:

花之宜于目而复宜于鼻者,梅也、菊也、兰也、水仙也、珠兰也、莲也。止宜于鼻者,橼也、桂也、瑞香也、栀子也、茉莉也、木香也、玫瑰也、腊梅也。馀则皆宜于目者也。

复制 张潮 《幽梦影 · 卷一 · 五十六》
类型:

幽梦影 · 卷一 · 六十一

形式:

天下器玩之类,其制日工,其价日贱,毋惑乎民之贫也。

复制 张潮 《幽梦影 · 卷一 · 六十一》

幽梦影 · 卷一 · 七十

形式:

著得一部新书,便是千秋大业;注得一部古书,允为万世宏功。

复制 张潮 《幽梦影 · 卷一 · 七十》

幽梦影 · 卷一 · 二十七

形式:

一恨书囊易蛀,二恨夏夜有蚊,三恨月台易漏,四恨菊叶多焦,五恨松多大蚁,六恨竹多落叶,七恨桂、荷易谢,八恨薜、萝藏虺,九恨架花生刺,十恨河豚多毒。

复制 张潮 《幽梦影 · 卷一 · 二十七》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