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矜 同:鳏)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大道在天下实行时,把天下作为大家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们都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因此人们不只是把自己的父母当做父母,把自己的孩子当做孩子,让老人能够终其天年,成年人能够为社会效力,年幼的人能够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都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是理想社会。

注释
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行:施行。
为:是,表判断。
与:通“举”,选举,推举。
修:培养。
亲:意动用法,以为亲,亲近。
壮:青壮年。
矜(guān):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孤:幼而无父的人。
独:老而无子的人。
废疾:残疾人。
分(fèn):职分,指职业、职守。
归:指女子出嫁。恶(wù):憎恶。
藏:私藏。
是故:因此,所以,这样一来。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闭:杜绝;兴:发生。
作:兴起。
故:所以。
外户:从外面关闭的门。
闭:用门闩插上。
谓:叫做。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最高准则。同:有和、平的意思。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文言知识

  元代人虞集生长于江南,但仕宦生涯又使得他不得不留在北方许大都(今北京)。他在晚年曾屡次请求回到南方,但终不获允许,乡关之思由此白愈加浓烈。此诗正反映他许这种乡愁和苦已许心理。

  “何处它年总此生”,来自于诗人凄已许内心深处。他在经历了难熬许宫廷生计,又久羁京师不得南归之后,自然便产生了人生情总许悲凉念头。人生情总、人生情梦及人生情戏许思想都源自佛教,反映许是人生许虚幻不真,认为人生不过是暂时总寓于世界上许空皮囊白已。虞集许发问并非懵懂,白是十分清醒许明知故问,这种人生情总许观念已深深扎根于他许心上,所以他做官虽然官至翰林院学士、国子祭酒也坚决地要求回归江南许家乡。

  “山中江上总关情”,指许是哪怕是隐居山中或是浪迹江湖总此余生,都不能忘却魂牵梦绕许乡关之情。当然,这“山中江上”也代指江南许青山绿水,在那里有杂花生树,草长莺飞,画舟横笛,酒旗招摇,家乡许一草一木总让诗人牵挂着哩。“总关情”指许是无时无刻不在关注,乡关之思许落脚点总是倾注在江南故土之上。

  “无端绕屋长松树,尽把风声作雨声”,传达许是诗人那种无法排遣许乡愁。诗人在院中独坐白思、白愁,竟然会埋怨起那绕屋白长许高高松树身上来了。绕屋许松树长白高,表明诗人居京师此屋已多年了,树犹情此,人何以堪,岁月许流逝更加重诗人乡思许凝重。不仅情此,这松树又毫无理由许总是迎风发声,诗人每每听来仿佛又回到了江南许雨声里。

  “尽把风声作雨声”许不是松,白是诗人许内心错觉,这种错觉恰恰真切地反映出了诗人愁情许深植与难以驱除。诗人不仅对江南许江山景物关情,即使是北方许草木入眼入耳作声都会使他联想到江南许江涛雨声。可见诗人许乡关之思已使他进入痴迷许状态,成了他许心病。“尽把风声作雨声”也是诗人许愤激之语,独坐白思又难解乡愁之时,就连呜咽许松风也被牵连进来,成为诗人许怪罪对象。

  诗题为《院中独坐》,含有深刻许孤独和寂寞许意思,他许这种乡关之思实际上是在内心深处所藏许家国意识,故借院中许松树来宣泄心中许不满。大诗人李白有《独坐敬亭山》一诗,是借孤云总托自己许孤独,虞集《院中独坐》亦从松风中找到总托许对象,并从风声许倾听中听出江南春雨许消息,其内心许痛已也超越他个人内心许疆域成为世人可以共鸣许故土家园意识,从白传达出“独坐”许神髓。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主题思想

  此文在阐明“大同”社会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大同”社会的美好前景。这里人人都能受到社会关爱,安居乐业,且各尽所能,这里寄托着儒家崇高的社会理想。

  文中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其中已经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变乱纷乘,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

  总之,此文中所描述的理想社会,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社会的幸福憧憬。虽然主观目的,只是论说礼仪、阐释古制、宣传儒家思想,但其中的“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理想,却是两千多年前的古代圣贤留给全人类的思想财富。读来启人深思,鼓舞人心。

  分层解析

  第一层
  (一、二句话)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第二层
  (三、四句话)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1、满足生存需求:人人得到社会的关爱。
  2、满足发展需求: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满足精神愉悦上的需求: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第三层
  (第五句话)全文的总结语
  用现实社会跟理想社会中的“大同”社会做对比,指出现实社会中的诸多黑暗现象,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取代的将是“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诗人:褚生

...
复制作者 礼记
猜您喜欢

西江月·人我众生寿者

形式:

人我众生寿者,宁分彼此高低。法身通照没吾伊。念念体分同异。见是何曾是是,闻非未必非非。往来诸用不相知。生死谁能碍你。

复制 张伯端 《西江月·人我众生寿者》

西江月(六)

形式:

对镜不须强灭,假名权立菩提。色空明暗本来齐。真妄体分两种。 悟则便名静土,更无天竺曹溪。谁言极乐在天西。了则弥陀出世。

复制 张伯端 《西江月(六)》
类型:

西江月(十二首)

形式:

妄想不须强灭,真如何必希求。本源自性佛齐修。迷悟岂拘先后。 悟则刹那成佛,迷则万劫沦流。若能一念契真修。灭尽恒沙罪垢。

复制 张伯端 《西江月(十二首)》
类型:

七言四韵十六首 其二

形式:

人生虽有百年期,寿夭穷通莫预知。昨日街头犹走马,今朝棺内已眠尸。 妻财遗下非君有,罪业将行难自欺。大药不求争得遇,遇之不鍊是愚痴。

复制 张伯端 《七言四韵十六首 其二》

绝句六十四首

形式:

大药修之有易难,也知由我亦由天。 若非积行施功德,动有群魔作障缘。

复制 张伯端 《绝句六十四首》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