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舸

霸越亡吴计已行,论功何物赏倾城?
西施亦有弓藏惧,不独鸱夷变姓名。
类型:

注释

此诗1653年(顺治十年)癸巳作,为《戏题仕女图》十一首中第一首。诗题取自杜牧诗句“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咏西施随范蠡乘船隐居事。舸(ge):船。
倾城:“倾城”二字称誉美人。此称西施。
弓藏:比喻功臣受害。
鸱(chi)夷:原意为皮制的袋。此处指伍子胥的别号。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历代咏西施的诗,或将她视为以色媚主,使吴王招致亡国杀身之祸的“尤物”,或将她视为灭吴的第一功臣。这首诗却别出新意,揭露了统治者擅权负义的丑恶行径,称颂了西施的远见卓识。据《吴越春秋》记载,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战败被俘后,范蠡用美人计,献西施于吴王,让吴王放越王回国,并使吴王沉湎于酒色,不理朝政。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得以灭吴,重建霸业。

  首句“计已行”三字,肯定了这一策略已获成功。毫无疑问,西施在实现“霸越亡吴”的谋略方面功不可没,越国对她本该论功行赏。

  第二句诗也肯定了西施的功绩,同时又故意设问启人深思:她究竟该得到何种奖赏呢?这一问,使诗显出了曲折,也在读者脑海中掀起了波澜。

  第三、四两句回答了这一问题,同时也点了题。“西施为越苎萝村西鬻薪之女”,传说勾践携西施归越后,越王夫人暗中派人将她沉尸江底,一说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诗人更相信后说。为什么呢?“西施亦有弓藏惧”一句,可谓独具慧眼,一语破的。“亦有”与下句的“不独”互文对照,更说明在诗人看来,西施是一位聪慧过人的女子,当她牺牲自身拯救了沦亡的祖国后,必然会像范蠡一样具有先见之明,洞察越王的奸恶,也必然会怀着与范蠡 一样的“弓藏惧”作出变名易姓、浪迹江湖的抉择,以免功高震主,成为统治者权力私欲的受害者。这首诗突破了封建统治阶级女人误国的“祸水”观,史识深刻,感慨深婉,行文曲折,体现出“指事类情,又宛转如意”(赵翼)的艺术特色。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吴伟业介绍和吴伟业诗词大全

诗人:吴伟业

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太仓人。明崇祯辛未一甲二名进士,历官庶子。福王时,召拜少詹事。入国朝,授秘书院侍讲,擢国子监祭酒。他是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又为娄东诗派开创者。......
复制作者 吴伟业
猜您喜欢

午日泗上过韩宗伯出掌南院招饮舟中同李宫詹赵裕子

形式:

一别关河阻复深,扁舟何意此相寻。 泛蒲撷艾同幽赏,缉芰纫兰见素心。 日落蘼芜千里绿,风恬杨柳一江阴。 金门亦是优游地,莫向尊前忆故林。

复制 李云龙 《午日泗上过韩宗伯出掌南院招饮舟中同李宫詹赵裕子》

丁卯感秋

形式:

中丞鹊丘旧登坛,一剑霜飞绝漠寒。 汉帅岂堪蕃将代,军容争遣内臣观。 居人夜傍长榆泣,胡马秋嘶白草残。 道是令公今远窜,凭谁免胄阵前看。

复制 李云龙 《丁卯感秋》

送叶少府参楚黄军事暂还粤中

形式:

沥湖官舍白云阿,几度看松向此过。 乡路暂时随粤鸟,楚江何处吊湘娥。 苏公台在生寒碧,王子楼高涌月波。 想到莲花公府暇,隔帘惟听竹枝歌。

复制 李云龙 《送叶少府参楚黄军事暂还粤中》

斐园杂咏十一首 其三 北望台

形式:

长安不可见,但见暮云浮。 因君北望处,动我江湖忧。

复制 李云龙 《斐园杂咏十一首 其三 北望台》

建霞楼观奕

形式:

竹楼时听戛琅玕,月转西林局未残。 我自对君无下意,厌闻人说似长安。

复制 李云龙 《建霞楼观奕》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