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公子

弱柳千丝缕,嫩黄匀遍鸦啼处。寒入罗衣春尚浅,过一番风雨。问燕子来时,绿水桥边路,曾画楼、见个人人否?料静掩云窗,尘满哀弦危柱。
庾信愁如许,为谁都著眉端聚。独立东风弹泪眼,寄烟波东去。念永昼春闲,人倦如何度?闲傍枕、百转黄鹂语。唤觉来厌厌,残照依然花坞。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柔弱的柳条千丝万缕,到处都是鹅黄嫩绿,鸦雀争相鸣啼。还是早春的天气,轻寒侵入罗衣,刚刚又过去一阵风雨。我深情地询问刚飞回的燕子:在来时路过的绿水桥边,有一个画楼耸立,可曾看到那位美人正在屋里?我料想她静掩云窗,毫无意绪,任凭琴瑟的弦柱上落满尘泥。 我的忧愁像庾信那样多,不知为谁而双眉攒聚?独立在春风中弹下点点清泪,寄予这雾气迷蒙的江水向东流去。想到这昼长春闲的时日,困倦慵懒怎生挨得过去?闲靠孤枕睡意沉沉,听到那黄鹂的婉声柔语。唤醒后更觉无聊,只见斜阳依然照在花圃里。

注释

安公子: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凋名。此凋有不同诸格体,俱为双调。在此只列一体。前片八句,后片七句,共八十字。前片第一、四、五、八句和后片第二、四、七句押韵,均用仄声韵。 弱柳:柳条柔弱,故称弱柳。 鸦啼处:此指柳树丛中。 罗衣: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 人人:犹言人儿,对亲爱者的称呼,情人的昵称。宋时口语。周邦彦《迎春乐》词:“人人花艳明春柳,忆筵上偷携遥。” 哀弦危柱:指乐声凄绝。苏轼《水龙吟》词:“危柱哀弦,艳歌余响,绕云萦水。”柱,筝瑟之类弦乐器上的弦柱。危,高,指弦音高厉。此处“危”“哀”是弦柱的修饰语。 庾信愁如许:庾信,南北朝时诗人。本仕梁,曾出使西魏梁亡,被留长安,北周代魏,又不予放还。愁如许,庾信有《愁赋》,今不传,只留断句若干,如“谁知一寸心,乃有万斛愁”。 念永昼春闲:贺铸《薄幸》词:“正春浓酒困,人闲昼永无聊赖。厌厌睡起,犹有花梢日在。”此用其意。春闲,春日闲寂无聊,觉得天长难以打发。永,长。永昼,即昼永,日长之意。 百啭:鸣声婉转多样。 厌厌:即恹恹,精神不振貌。 花坞:花房。坞,原指四面高中央低的山地,引申为四面挡风的建筑物。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此词客中思乡怀人之作。上片写初春景象,以勾起离愁,引起对情人的思念。首先写柳,是离愁的媒介,但色彩雅丽,声色两美,还不着哀怨。“寒入”所感,情调才始变向低沉。叠两“人”字,口吻亲昵,“绿水”、“画楼”、“云窗”,以美景烘托意中美人。“尘满”句,以物象映现伊人心境,由我之思伊切,探想伊之念己深也。下片写自己的相思情状。以庾信愁多自拟,“为谁”,强调愁因怀人而生。设想倩东流水寄相思泪,情痴之语,一往而深。“念”提领下文,设想现境。“永昼”、“人倦”、“傍枕”,状孤寂无聊况味。最后两句创造了情景两怅恨的意境。以鸦啼起,以黄鹂唤止,结束婉曲抒情,留下绵绵情意。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诗人:袁去华

袁去华,字宣卿,江西奉新(一作豫章)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绍兴十五年(公元1145年)进士。改官知石首县而卒。善为歌词,尝为张孝祥所称。去华著有适斋类稿八卷,词一卷,著有《适斋类稿》、......
复制作者 袁去华
猜您喜欢

四月吴淞好二首 其一

形式:

四月吴淞好,天低树压桥。 青芦界湖尾,白鸟点山腰。 踏水女初嫁,搦鱼童尚髫。 令人惭寄食,客思转萧萧。

复制 厉鹗 《四月吴淞好二首 其一》

七月六日立秋送陈授衣之广陵

形式:

作客畏逢秋,君今讵不愁。 五湖飞一叶,七夕在孤舟。 残暑过江少,凉萤逐暝流。 欧公堂外柳,为讯旧同游。

复制 厉鹗 《七月六日立秋送陈授衣之广陵》

南归次琉璃河

形式:

一昔都亭路,归装只似初。 耻为主父谒,休上退之书。 柳拂差池燕,河惊拨刺鱼。 不须悲楚玉,息影忆吾庐。

复制 厉鹗 《南归次琉璃河》

南湖晚望

形式:

清绝苕南境,晚来归鸟翻。 草枯群溆出,烟起乱峰昏。 僻邑无驱马,闲农早闭门。 丛祠望灯影,神力至今存。

复制 厉鹗 《南湖晚望》

正月八日城南纪游二首 其一 梵天寺

形式:

废寺不鸣磬,林乌散夕阳。 山曾识坡老,塔尚记钱王。 初地藤缠瓦,三门竹补墙。 人闲重陈迹,留坐看江光。

复制 厉鹗 《正月八日城南纪游二首 其一 梵天寺》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