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引·相思

相思有如少债的,每日相催逼。常挑着一担愁,准不了三分利。这本钱见他时才算得。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相思就像借债给别人,每日都去逼迫催促。经常担负着沉重的愁思,却抵不了三分利,这本帐只有见到他时才算得。

注释
清江引:俗称(江儿水),也偶称(岷江绿)或(临江仙),本为元代小令,至今尚不见元代之前对此词牌的有关著录。“南曲并收入仙吕宫与双调;北曲属双调。字数定格为七、五、五、五、七,共五句。可单用作散曲小令。
少债的:欠债的。
一担愁:形容愁思沉重。一担:元时市语,形容重。
准不了:折不了,抵不得。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相思和借债给别人有一定的相似点,即都是出本钱的一方,共同点都是需要对方偿还,如果不偿还则一定不断地追;如果不追到手这赔就太大了,有时是本利全无。但放债的人目的就是追求利润,追求三分利,而相思的则只要把对方追求到自己手里则万事大吉,则是高傲的胜利者,根本就不计较利钱。这就是这篇小令比喻的基础。

  “相思有如少债的”这句活的关键是“少债”二字,即谁是债权人,谁是债务人,谁少谁的债,谁是追债的人,这确实需要思索一下方可以理清。如果从付出的角度来看,当然相思者本人是债权主体,以下的抒情都是她的内心活动。

  “每日相催逼”意谓每日都催逼对方还债,实际是每天都在催促对方表态,催促对方赶快答应自己的求爱。这句也可以理解成相思之苦日日催人逼人折磨人,令人无法躲避,这将那时时刻刻萦绕于心、无法逃避的思念之苦,极为真切形象地表现出来。“常挑着一担愁,准不了三分利”两句写相思者的精神状态,也极其形象生动。愁,是相思者经常担负着相思的忧愁和讨不回债务的双重忧愁,这忧愁是极其沉重而难以担负的,而且更是不能指望三分利了。因为相思本来是自发的,对方是否知道都不敢完全确定,故利钱就更不敢指望了。“常挑着一担愁”,把无形化为有形,抽象化为具体,生动地表现出相思之深重,显示出很高的想象力和语言表现能力。

  最后一句点出这种债务了断的的方式就是“这本钱见他时才算得”,要求实在是太低了,见面时才能计算本钱,人家还不还还不好说,如果偿还算是要回了本饯,利息就不计较了。曲中把相思者一往情深,不可解脱而又急切之态描绘得惟妙惟肖。

  小曲比喻新奇,语言爽利,一如小儿女声吻口气。用韵斩钉截铁,不押而叶,不期而遇,可谓百中无一,难有其匹。至于意味,更堪细玩。全曲浅中见含蓄,俗中见机巧,这是其高明之处。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诗人:徐再思

徐再思,字德可,号甜斋(有的资料中其号为“甜齐”),浙江嘉兴人,元代著名散曲作家,生平事迹不详。曾任嘉兴路吏。因喜食甘饴,故号甜斋。生卒年不详,与贯云石为同时代人,今存所作散曲小令100余首。作品与当时自......
复制作者 徐再思
猜您喜欢

竹枝词 其五十五 和王凤喈韵六十首

形式:

潋滟银河低玉绳。 婵娟弦月挂西塍。 舟移畏垒亭前泊,遥忆书帷障蜡镫。

复制 钱大昕 《竹枝词 其五十五 和王凤喈韵六十首》

竹枝词 其五十九 和王凤喈韵六十首

形式:

蜜饵糍团和粉䬾。 九斤烂煮大场鸡。 宵来送岁还迎岁,齐换宜春帖子题。

复制 钱大昕 《竹枝词 其五十九 和王凤喈韵六十首》

竹枝词 其五十七 和王凤喈韵六十首

形式:

草冷烟清一望平。 钱门塘上掩柴荆。 篝镫细细鸣梭急,好和疏篱促织声。

复制 钱大昕 《竹枝词 其五十七 和王凤喈韵六十首》

竹枝词 其六十 和王凤喈韵六十首

形式:

芦帘纸阁好盘桓。 烟筱风蒲水面宽。 合唤渔兄与渔弟,柳阴深处下筠竿。

复制 钱大昕 《竹枝词 其六十 和王凤喈韵六十首》

竹枝词 其五十八 和王凤喈韵六十首

形式:

生泔□䤑出新篘。 令节分冬一醉休。 怕见三朝迷雾重,装绵径寸暖于裘。

复制 钱大昕 《竹枝词 其五十八 和王凤喈韵六十首》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