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科目时与人书

月日,愈再拜:
天池之滨,大江之濆,曰有怪物焉,盖非常鳞凡介之品汇匹俦也。其得水,变化风雨,上下于天不难也;其不及水,盖寻常尺寸之间耳。无高山大陵旷途绝险为之关隔世,然其穷涸不能自致乎水,为㺍獭之笑者,盖十八九矣。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然是物也,负其异于众也,且曰烂死于沙泥,吾宁乐之?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视之若无睹也。其死其生,固不可知也。今又有有力者当其前矣,聊试仰首一鸣号焉。庸讵知有力者不哀其穷,而忘一举手一投足之劳而转之清波乎?其哀之,命也;其不哀之,命也;知其在命而且鸣号之者,亦命也。愈今者实有类于是,是以忘其疏愚之罪,而有是说焉。阁下其亦怜察之!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某月某日,韩愈再拜(书信用语,表示自谦): 天池的边上,大江的水边,传说:有怪物存在,大概不是平常鱼类水兽等动物可以比得上的。它得了水,就能呼风唤雨,上天下地都很容易。如果得不到水,也就是寻常所见的那种形状,不用广阔险峻的高山土丘就能把它困住。然而它在没有水的时候,不能自己造出水来。它们十次有八九次被獱獭(一般的水兽)之流嘲笑。如果碰到有力量的人,可怜它们的窘境而把它们运输转移(到有水的地方),只不过是举手之劳。但是这种怪物,报负和一般东西不同,它会说:“就算烂死在沙泥里,我也高兴。如果俯首帖耳,摇尾乞怜,不是我的志向。”因此有能力帮它的人遇到他们,熟视无睹,就像没看见一般。他的死活,我们也无从知道了。 如今又有一个有能力的人走到它的面前,姑且试着抬头鸣叫一声(因为有能力的人已经对他们习惯而视而不见了),哪里知道有能力的人不可怜它的窘境,而忘记了举手之劳,把它转移到水里边?别人可怜它,是它的命。别人不可怜它,也是它的命。知道生死有命还鸣号求助的,也是它的命。我(韩愈)如今确实有点类似于它,所以不顾自己的浅陋,而写下这些话,希望阁下您垂怜并理解我!

注释

应科目时与人书:本文为贞元九年(公元793年)韩愈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时写给别人的求荐信。 濆(fén):水边。 常鳞凡介(cháng lín fán jiè):解释一般的鱼类、贝类。比喻平凡的人。 品汇匹俦:指同一类东西。 獱(biān)獭:水獭,半水栖动物。 於(yú):多作为介词,是古汉语中用的很多的虚词。 庸讵:通“岂、怎么、何以”。 忘:通“无、没有”。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应科目时与人书》作于贞元九年(公元793年)。韩愈以进士出身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时写给韦舍人的信,目的是希望能帮他做些宣传,以扩大影响。但并不直言其事,而是通过生动的比喻,巧妙地把自己的处境、心性、要求和对方的身份、作用,深刻具体地表现了出来。行文气势磅薄,曲折多变;态度不卑不亢,很有分寸。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明·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卷三:空中楼阁。其自拟处奇,而其文亦奇。 明·林云铭《韩文起》卷三:一篇譬喻到底,末只点出自己一句。人以为布局之奇,而不知应科目时与人之书,分明衡玉求售,与钻营嘱托,相去几何?不得不自占地步。若不借喻,恐涉夸诩。况篇中所谓“摇尾乞怜”,骂尽前此应举之徒,营求卑屈,如狗之依人。所谓“熟视无睹”,骂尽前此主试诸公,黑白混淆,如盲之辨色矣。按:公应科目,四举而后成进士,卞和之璞,被刖数献,其心甚苦,且恐落笔必有许多干碍,故出于此,非以譬喻见奇也。 明·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卷十:亦无头,亦无尾,竟斗然写一怪物。一气直注而下,而其文愈曲。细分之,中间却果有无数曲折,而其势愈直,此真奇笔怪墨也。 明·吕留良《晚村先生八家古文精选·韩文精选》:逐节转换,逐句相承,不可增减一笔,文之最奇者。 清·储欣《唐宋十大家全集录·昌黎先生全集录》卷三:即此亦可谓怪于文矣。老苏《木假山记》,灵变颇似。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卷三十二:难于致词,则托物为喻,此诗人比兴之道也。直道正意,丑不可耐,晚唐四六启是已。 清·孙琮《山晓阁唐宋八大家选·韩昌黎集》卷一:一幅小文,却有无数曲折,无数峰峦。一起总提一句,作一总冒。下分得水一段,不得水一段,不能自致于水一段,有力者运转之一段,不肯乞怜一段,有力者不运转之一段。凡六段,写得烟波万状,天天矫矫,如见怪物焉,然此皆是客意。至第七段,冀有力者运转之,方是正意。第八段,总出三段,又写得磊磊落落,如见怪物焉。笔墨之奇,真有风云集其腕下,波涛出其行闻。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韩愈介绍和韩愈诗词大全

诗人:韩愈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郡望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后人尊称他为“唐宋八大家......
复制作者 韩愈
猜您喜欢

霜叶飞 俞邰雪客索重九词,同蘅圃赋答

形式:

白门凋柳寒犹浅,黄花开遍鸳甃。竹间小阁也须登,望蒋陵烟岫。正苦忆、分糕漉酒。楮园人共梨庄友。看乱峰霜叶,绿齿踏珊瑚,一双词笔应斗。 因甚片幅云蓝,新声未写,翻问羁客吟袖。垂裙风砚烧馀半,奈赋情非旧。但只爱、红螺在手。明朝拟访清溪口。更醉小重阳,破帽簪萸,去寻牛首。

复制 李符 《霜叶飞 俞邰雪客索重九词,同蘅圃赋答》
类型:

应天长 酬皆山丈

形式:

黄泥竹坂,白粉藓墙,溪南烟舍相并。记得去年,灯市匆匆买篷艇。离尊话,犹暗省。忍忘却、那回风景。青帘底、小巷红遮,同倚楼杏。 一载未归人,又听东风,江上唤愁醒。输与故林,双燕寻巢剪花影。长千里,芳树冷。总无意、舞鬟歌颈。茅堂路、甚日期君,重扫兰径。

复制 李符 《应天长 酬皆山丈》
类型:

念奴娇 暮春偕蘅圃从白下归,约里门诸子汎舟峡石分赋

形式:

晨装未解,唤疏帘轻舫,且留君住。缓点筠篙清镜里,穿入浓阴千树。虾簏倾鲜,雁壶泻碧,便作蚕乡主。蕉衣试扇,团圞招得吟侣。 小小钿翠春山,无多烟景,最是关情处。花地烧香人散后,剩有湔裙溪女。藉草桥根,回桡沙尾,旧识闲鸥鹭。江南归客,断魂重记前度。

复制 李符 《念奴娇 暮春偕蘅圃从白下归,约里门诸子汎舟峡石分赋》

摸鱼儿 其二 题沈南疑紫茜村庄图

形式:

小村庄、香茅盖屋,冷筠万个摇翠。柳丝榆荚纷无数,更护回阑幽砌。芳草地。剩仙令、当年老鹤眠云底。窗南竹几。对花架红深,茶烟青袅,篱曲短门闭。 黄尘道,忽漫相逢燕市。倦游苦忆乡里。鼠须付与云林叟,写出清幽如此。图画里。须认取、双桥宛转通流水。他时艇子。好舣浦寻诗,隔溪唤酒,共枕绿蓑睡。

复制 李符 《摸鱼儿 其二 题沈南疑紫茜村庄图》
类型:

徵招 四从祖席上

形式:

隔溪相唤辛盘会,萧斋夕阳催暮。如此可怜宵,况诗人相聚。瓮开新下若。尽满引、翠涛香注。近水闻喧,红灯齐点,一街箫鼓。 懒傍画楼看,都不是、昨日少年情绪。只有月娟娟,最销人魂处。飘零关塞久,须珍重、此筵题句。记梅边、别到如今,又两番花吐。

复制 李符 《徵招 四从祖席上》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