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他在酒席上吃菱角,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地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

  菱角生长在水中,而不是生长在土里,这是因为他为了装作有学问,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注释
北人:北方人。
识:知道。
菱:俗称菱角,形状像牛头,紫红色,水生植物,果实可以煮着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 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
仕于:(仕途)在……做官。于, 在。
席:酒席。
啖:吃。
并壳:连同皮壳。
或:有人。
曰:说。
食:食用,在这里可以指吃。
去:去除,去掉。
护:掩饰。
短:缺点,短处,不足之处。
并:一起。
欲:想要。
以:用来。
答:回答。
何:哪里。
而:表示转折,此指却
坐:因为,由于。
强(qiǎng):本文中指“勉强”。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寓意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如果强不知以为知,就会闹出笑话,被人耻笑。世界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每个人的学识能力是有限的,只有虚心潜学,才能得到真知。

  讽刺的生命在于真实。这则小故事不仅在情节构思上遵循了生活的真实,更在于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做法与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极具普遍性与代表性。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道理

  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人不可能什么都懂,因此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反而不会有人笑你,应实事求是,才能弄懂问题。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喫菱角,(这个出生在北方的人)连菱角壳也一起放进嘴里喫。有人对他说:「喫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喫。」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无知),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喫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把自己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

注释

北人:北方人。 识:知道。 菱:俗称菱角,形状像牛头,紫红色,水生植物,果实可以煮着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 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 仕于:(仕途)在……做官。于, 在。 席:酒席。 啖:吃。 并壳:连同皮壳。 或:有人。 曰:说。 食:食用,在这里可以指吃。 去:去除,去掉。 护:掩饰。 短:缺点,短处,不足之处。 并:一起。 欲:想要。 以:用来。 答:回答。 何:哪里。 而:表示转折,此指却 坐:因为,由于。 强(qiǎng):本文中指“勉强”。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诗人:江盈科

明湖广桃源县人,字进之,号逯萝。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授长洲县令,历官户部员外郎,卒于四川提学副使任上。江盈科被视为公安派成员之一,其诗文理论与公安派主力袁宏道相呼应,也主张为文应抒发当时代个人的......
复制作者 江盈科
猜您喜欢

夏日寄朴翁朴时在灵隐

形式:

风只松树枝,怀念松间友。 云从北山来,令我屡回首。 山灵夜放起,山雨侵人衣。 遥知竹窗里,自吟新雨诗。

复制 姜夔 《夏日寄朴翁朴时在灵隐》

禽言如日哥哥

形式:

君不见苕溪西南石鼓山,鸟如鸜鹆啼其间。 土人相传是阿弟,千呼万唤云复还。 身为独雁失俦侣,所愧鹡鴒图急难。 绕林哀哀诉明月,夜阑月落声渐咽。 天地阔远兄不闻,苍岩下泪山竹裂。 岂无鸦舅与鹁姑,人各有心非友于, 陟冈四顾空欷嘘。君不见江南望夫谁家子, 登山化石不得语。

复制 姜夔 《禽言如日哥哥》

三高祠

形式:

越国霸来头已折,洛京归后梦犹惊。 沉思只羡天随子,蓑笠寒江过一生。

复制 姜夔 《三高祠》

同潘德久作明妃作

形式:

身同汉使来,不同汉使归。 虽为胡中妇,只着汉家认。

复制 姜夔 《同潘德久作明妃作》
类型:

同朴翁卧龙山

形式:

龙尾回平野,檐牙出翠微。 望山怜绿远,坐树觉春归。 草合平吴路,鸥忘霸越机。 午凉松影乱,白羽对禅衣。

复制 姜夔 《同朴翁卧龙山》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