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二首·其二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碧绿的江水把鸟儿的羽毛映衬得更加洁白,山色青翠欲滴,红艳的野花似乎将要燃烧起来。
今年春天眼看着又要过去了,我返回故乡的日期到底是何年何月呢?

注释
逾(yú):就是愈,更加的意思。
欲燃:将要烧起来,这里是形容鲜红的颜色。欲:好像。
何日:什么时候。
归年:回去的时候。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鉴赏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描写出了暮春时的美丽景色,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夺的魅力。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燃烧着一团旺火,十分旖旎,十分灿烂。

  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

  可是,诗人的旨意却不在此,紧接下去,笔路陡转,慨而叹之。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句中“看又过”三字直点写诗时节。

  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这是《绝句二首》中的第二首,是诗人漂泊西南的早期作品,作于公元764年(广德二年)暮春,当时杜甫在成都的草堂。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鉴赏二

  这是杜甫客居四川时写的一首抒情小诗,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着色彩明丽的春光图,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心中沉重的乡思。

  前两着写景,第一小着写江水和水鸟,江水碧绿,衬托出乌的羽毛更白,一个“逾”字,借衬托而显露其颜色。第二小着写山和花,一个“欲”字,由比拟更突出其姿态,把“江”、“鸟”、“山”、“花”四种实物涂上一层碧绿、青翠、莹白、绯红的油彩。景色清新,沁人心脾,充满动感。

  后两着笔意一转,抒发感情,第三小着写春景物虽好,但已匆匆飞逝,触景生情。并着力地勾出了第四着“何日是归年”。春归人未归,沉沉的伤感,缕缕的分愁,一笔涌出,发自心灵深处。言已尽而意无穷,使人置念不已。

  本诗的艺术成就,首先是情景交融。其中第一、二着写景,三、四着抒情,以景寓情,情深意长。其次是以叙景寄乡思。在春光融融的一片暖色中,本可因物而喜,却透露出诗人的怀乡愁思。言婉意深,独具风致。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杜甫介绍和杜甫诗词大全

诗人: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
复制作者 杜甫
猜您喜欢

江信寺文信国祠

形式:

孤屿浮江面,寒潮撼石根。 遥遥箕尾外,何处可招魂。

复制 徐柏龄 《江信寺文信国祠》

大云庵舫阁二首 其二

形式:

坳堂纵说芥为舟,不信移来竹树头。 坐久但闻林叶战,恐随风雨打蘋洲。

复制 徐柏龄 《大云庵舫阁二首 其二》

大云庵舫阁二首 其一

形式:

买得浮家不在江,竹梢分绿影渔艭。 秋风飒飒三更后,月拥寒潮到纸窗。

复制 徐柏龄 《大云庵舫阁二首 其一》

题王铁山房师桴园

形式:

苇岸荷堤昼不醒,板桥书槛傍烟汀。 飞来鸟似眠沙惯,放去鱼常借荫停。 云气逼窗争水碧,竹阴连屋入帘青。 坐来不觉生遥想,便拟乘风泛四溟。

复制 徐柏龄 《题王铁山房师桴园》

寿宁逢艾千子

形式:

白日黯无色,城门掩半开。 故人何地别,间道此时来。 乡梦远难寄,官程近莫催。 江关庾开府,词赋不胜哀。

复制 徐柏龄 《寿宁逢艾千子》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