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东早春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为诗人喜爱的清新景色,正在这早春之中。绿柳枝头刚刚露出几颗嫩黄的柳眼。
若是等到长安城中花开似锦之际,满城都是赏花郊游之人。

注释
城:指唐代京城长安。
诗家:诗人的统称,并不仅指作者自己。清景:清秀美丽的景色。清:一作“新”。新春:即早春。
才黄:刚刚露出嫩黄的柳眼。匀:均匀,匀称。
上林:上林苑,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建于秦代,汉武帝时加以扩充,为汉宫苑。诗中用来代指唐朝京城长安。锦:五色织成的绸绫。
俱:全,都。看花人:此处双关进士及第者。唐时举进士及第者有在长安城中看花的风俗。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此诗抒写作者对早春的热爱之情。全诗构思巧妙,虽只有第二句实写春色,而描写春色又只以柳芽一处而概括早春全景。后半段虽写仲春观花的惯常盛况,实际却更加反衬早春的独特与诗人的慧眼。

  此诗写诗人对早春景色的热爱。前两句突出诗题中的“早春”之意。首句是诗人在城东游赏时对所见早春景色的赞美。这里有两层意思,既是表明,为诗家所喜爱的清新景色,正在这早春之中;同时也表明,这清新的早春景色,最能激发诗家的诗情。一个“清”字用得贴切。这里不仅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喜人,也兼指这种景色刚刚开始显露出来,还没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环境显得很清幽。

  第二句紧接第一句,是对早春景色的具体描绘。早春时,柳叶新萌,其色嫩黄,俗称“柳眼”。“才”字“半”字,都是暗示“早”。如果只笼统地写柳叶初生,虽也是写“早春”,但总觉得平淡无味。诗人抓住了“半未匀”这种境界,使人仿佛见到绿枝上刚刚露出的几颗嫩黄的柳眼,那么清新宜人。这不仅突出了“早”字,而且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勾画得非常逼真。生动的笔触蕴含着作者极其欢悦和赞美之情。早春时节,气候寒冷,百花尚未绽开,唯柳枝新叶,冲寒而出,最富有生机,最早为人们带来春天的消息。写新柳,恰好抓住了早春景色的特征。

  上面已将早春之神写出,如再作具体描绘,必成赘疣。下联用“若待”两字一转,改从对面着笔,用芳春的秾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上林”即上林苑,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建于秦代,汉武帝时加以扩充,为汉宫苑。诗中用来代指京城长安。繁花似锦,写景色的秾艳已极;游人如云,写环境之喧嚷若市。然而这种景色人人尽知,已无新鲜之感。此与上联,正好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反衬出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

  此诗纳清极、秾极之景于一篇,格调极轻快。诗篇特从“诗家”的眼光来写,又寓有理趣,也可以把它看作一种创作见解:即诗人必须感觉锐敏,努力发现新的东西,写出新的境界,不能人云亦云,老是重复那些已经熟滥的旧套。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作者曾经在长安任职多年,历任太常博士、礼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此诗当是他在京任职期间所作。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早春的清新景色,正是诗人的最爱。绿柳枝头嫩叶初萌,鹅黄之色尚未均匀。若是到了京城花开之际,那将满城都是赏花之人。

注释

城:指唐代京城长安。 诗家:诗人的统称,并不仅指作者自己。 清景:清秀美丽的景色。清:一作“新”。 新春:即早春。 才黄:刚刚露出嫩黄的柳眼。 匀:均匀,匀称。 上林:上林苑,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建于秦代,汉武帝时加以扩充,为汉宫苑。诗中用来代指唐朝京城长安。 锦:五色织成的绸绫。 俱:全、都。 看花人:此处双关进士及第者。唐时举进士及第者有在长安城中看花的风俗。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城东早春》是唐代诗人杨巨源的诗作,抒写作者对早春的热爱之情。此诗虽只有第二句实写春色,而描写春色又只以柳芽一处,却概括了早春全景。后半段虽写仲春观花的惯常盛况,实际却更加反衬出早春的独特与诗人的慧眼。全诗语言精练,构思巧妙,对比鲜明,含蕴深刻,堪称佳篇。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王思宇:此诗纳清极、秾极之景于一篇,格调极轻快。诗篇特从“诗家”的眼光来写,又寓有理趣,也可以把它看作一种创作见解:即诗人必须感觉锐敏,努力发现新的东西,写出新的境界,不能人云亦云,老是重复那些已经熟滥的旧套。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杨巨源介绍和杨巨源诗词大全

诗人:杨巨源

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
复制作者 杨巨源
猜您喜欢

七十翁吟五言古体十首 其二

形式:

昔闻老莱子,希年奉慈亲。佯作小儿啼,斓斑綵衣身。 事有异天壤,予生何不辰。三岁丧吾父,万里南海滨。 先君四难弟,今皆为古人。五房伯仲十,独予登七旬。 道路谩奔走,灯火徒苦辛。此诗比蓼莪,一吟一伤神。

复制 方回 《七十翁吟五言古体十首 其二》

秀亭秋怀十五首 其十五

形式:

老怀幸无事,何用知秋风。团团乌桕树,一叶垂殷红。 为此有所感,长吟敲虚空。城市了在目,心隔云万重。 燕席鼓吹急,游骑呵殿雄。亦各适尔适,扰扰尘堁中。 焉知天地外,有此颓然翁。

复制 方回 《秀亭秋怀十五首 其十五》

形式:

何许中原惟雁见,不多吾辈只鸥知。人生不作湖州守,亦合移居住霅滨。

复制 方回 《句》

追用徐廉使参政子方申屠侍御致远张御史鹏飞

形式:

岁岁花时是病时,不争春早与春迟。 阴晴谩复题窗记,节气还因检历知。 杜若荐方聊可采,秭归啼苦未须悲。 老翁堪与少年竞,勤把青铜照颔丝。

复制 方回 《追用徐廉使参政子方申屠侍御致远张御史鹏飞》

暑中閒咏六首 其六

形式:

篱门矮复斜,乌桕发枯槎。曾守诸侯土,还同百姓家。 葛囊悬苣子,梅卤渍栀花。臧获修时事,分衣缺布纱。

复制 方回 《暑中閒咏六首 其六》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