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京口至竹里

高柯危且竦,锋石横复仄。
复涧隐松声,重崖伏云色。
冰闭寒方壮,风动鸟倾翼。
斯志逢凋严,孤游值曛逼。
兼途无憩鞍,半菽不遑食。
君子树令名,细人效命力。
不见长河水,清浊俱不息。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高高的树枝,挺拔地耸立着,直刺蓝天,犬牙般的岩石,有的横阻当道,有的斜向两边。 层层深涧中,隐隐传来阵阵松涛,重重悬崖上,浓厚的云朵凝聚着,连绵一片。 到处都是坚冰,正是最寒冷的时候,北风劲吹,把飞鸟的翅膀也吹得倾斜。 意气落寞的寒士,偏碰上这肃杀的严冬,孤独无依的行旅,又正值黄昏落日时刻。 一路风雪兼程,无法解鞍休息,也没有时间吃点一半蔬莱一半豆类帕粗粮,只好忍饥挨饿。 地位高贵的人想要建功立业,获得美好的名声,地位低微的人定要拼死效力,日夜奔波。 请看那长河的水流吧,总是滚滚向前不停息,不论清澈还是浑浊。

注释

竹里:山名,在今江苏句容市境内,山势陡峭,又名翻车岘。 锋石:尖利的山石。 复涧(jiàn):夹于两山之间的涧流。 伏:掩盖。 云色:云气所生成的色彩。 冰闭:冰冻闭合,覆盖。 凋严:指严冬。 曛(xūn):黄昏,傍晚。 兼途:犹兼程,以加倍速度赶路。 憩(qì):休息,歇息。 半菽(shū):指杂以蔬菜的食物,语出《汉书·项籍传》:“卒食半菽”。菽,豆类的总称。 令名:美名。 细人:小人。 命力:被人役使而致力。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行京口至竹里》是南朝宋诗人鲍照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可以分三个部分。前六句为第一部分,写途中所见,描绘出一个不安宁的、充满冲突的、为某一种强大的力量所压迫、钳制着的世界。中间四句为第二部分,写气候的恶劣和行路的艰难,暗寓人生多艰、仕宦不顺。最后四句为第三部分,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表现寒士被压抑的痛苦和不平。这首诗语言蕴藉含蓄,修辞奇特,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殷光熹《文学散论》:“最后四句诗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看问题不能仅着眼于表面现象,而不深入到具体事物的内部,因为同一表面现象,可以反映不同的质。同是流淌着的水,就有清、浊之分,同是奔波劳累的人,又有君子、小人之别。”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鲍照介绍和鲍照诗词大全

诗人:鲍照

南朝宋诗人,字明远,人称鲍参军,东海郡人(今属山东兰陵县长城镇)。南朝宋元嘉(公元424年—公元453年)中,刘义庆以他为国侍郎。其后成为太学博士、中书舍人。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由于任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
复制作者 鲍照
猜您喜欢

忆江南 其三 本意

形式:

江南好,虎阜更如何。 短簿祠前罗袜浅,真娘墓上绣茵多。 夜月听笙歌。

复制 董俞 《忆江南 其三 本意》

南乡子 · 戏题外子行乐图

形式:

兰桨入方塘。绿柳荫中坐早凉。十里芙蕖红潋滟,芳香。荷叶罗裳一色妆。 小婢折花忙。惊起鸳鸯拍镜光。雾鬓云鬟娇不语,端详。对此偏教恼寸肠。

复制 葛覃 《南乡子 · 戏题外子行乐图》

玉楼春 · 元宵后一日忆母

形式:

东风依旧来庭院。极目家山云隔断。辛盘空对九枝花,千里月明人更远。 黄河涛转亲无患。窗外梅花开已半。未逢驿使托青鸾,寄去高堂如觐面。

复制 万淑修 《玉楼春 · 元宵后一日忆母》

南柯子 · 病中怀亲

形式:

不必愁生死,关山隔故乡。楼头吴橘又初黄。正是暮秋时候、过重阳。 日落迷芳草,庭深怯晓霜。病怀无计苦参商。又见一行征雁、断人肠。

复制 万淑修 《南柯子 · 病中怀亲》

点绛唇 · 对月怀表妹

形式:

月落乌啼,今宵提起心先碎。无凭鳞羽。逾觉人憔悴。 目极烟迷,望断家门路。携琴处。海棠花底,共赋伤春句。

复制 万淑修 《点绛唇 · 对月怀表妹》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