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学士茅屋

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身岩居。
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馀。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安史之乱的战火使柏学士失去了官职, 昔日常参议朝政,直言相谏的他,将茅屋搭建在险峻的碧山之中,隐居于此。 但他仍象汉代文学家东方朔一样的刻苦读书, 虽然他年少,但已学业有成。 观茅屋户外,那祥云如车盖一样密密地聚集, 秋水顺着道路,如大水决渠一样地湍急流去。 自古以来荣华富贵必定从勤苦中得到, 有识之男应当如柏学士一样去博览群书,以求功名。

注释

柏学士:其人不详。杜甫另有七古《寄柏学士林居》。 碧山:指柏学士隐居山中。碧山应该是泛指,即青山。 学士:即柏学士。唐朝时学士职位一般至少为五品,六品及以下的称为直学士。银鱼,指唐朝五品以上官员佩戴的银质鱼章。 白马:见《后汉书》卷张湛常骑白马。帝每见湛,辄言“白马生且复谏矣”。这里用来指代柏学士。 身岩居:指在安史之乱中,逃到这里的山中居住。此句可以与《寄柏学士林居》的“天下学士亦奔波”参看。仇兆鳌注:银鱼见焚,白马却走,遭禄山之乱也。 “足”字放到最后,是为了对仗的需要。此句顺说就是,古人已用足三冬。农历将冬天分为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共三个月,故称“三冬”。古时人们认为冬季是用来读书的时间。用足三冬,即是用足全部时间来读书。 年少:指住在这里的柏学士子侄,一说指柏学士本人。 开:开卷,指读书。杜甫有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国古代在隋唐以前的书,主要是竹简和帛书。到了杜甫所在的时期,一般是手写的卷轴纸书。由于行格疏阔,字体又大,每卷字数并不太多。《史记》平均每卷四千字左右,《魏书》平均每卷六千馀字。 “晴云满户团倾盖”句:化用了北周·王褒《轻举篇》的“俯观云似盖”。团,意为圆,在此形容“倾盖”。团作为“圆”字解,也见于其他唐诗,例如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荷露虽团岂是珠”,贾岛《忆江上吴处士》“蟾蜍亏复团”等。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句:描写了柏学士茅屋的外景。仇注:云如倾盖之团,言其浓。水似决渠之溜,言其急也。 五车书:出自《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后喻指读书多,学问深,唐·王维《戏赠张五弟湮三首·其二》:“张弟五车书,读书仍隐居”。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柏学士茅屋》作者杜甫,作品别名《题柏学士茅屋》,收录于《全唐诗》。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杜甫介绍和杜甫诗词大全

诗人: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
复制作者 杜甫
猜您喜欢

那旦阻雨

形式:

不尽翻盆雨,愁添丈尺深。 气昏千树暗,声急四山沉。 苦自投荒徼,同谁共越吟。 此生随白首,飘泊到于今。

复制 郭襄图 《那旦阻雨》
类型:

怨东风 不寐

形式:

夜静天如卵。 蟋蟀吟成夥。 酒阑香灺剩何人? 我我我。 睡起猧儿,呼雏燕子,伴人无那。 摘得䰋华朵。 打叠宵眠妥。 撩人窗外又芭蕉,簸簸簸。 暗嘱西风,休摇清影,与人斯破。

复制 陈以松 《怨东风 不寐》

挽朱翔甫联

形式:

立德无称,立功无名,立言无年,不如贾谊,不如虞翻,真堪痛哭; 志气能正,才识能雄,学术能纯,求之四方,求之上下,更有何人。

复制 陈仕先 《挽朱翔甫联》

晤园茶楼联

形式:

且图良晤;莫负名园。

复制 陈光绂 《晤园茶楼联》
类型:

广州华林寺四大天王殿联

形式:

永离盖缠,放无量色光明网; 常服善铠,出不思议变化云。

复制 陈其锟 《广州华林寺四大天王殿联》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