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子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白发覆垂在两鬓,我身已不再结实。 身边虽有五男儿,总不喜欢纸与笔。 阿舒已经十六岁,懒惰无人能相比。 阿宣快到十五岁,也是无心去学习。 阿雍阿端年十三,竟然不识六与七。 通儿年龄近九岁,只知寻找梨与栗。 天命如果真如此,姑且饮酒莫论理。

注释

责子:对儿子的责备、批评。 被(pī):同“披”,覆盖,下垂。 鬓(bìn):面颊两旁近耳的头发。 肌肤:指身体。 实:结实。 五男儿:五男儿:陶渊明有五个儿子,大名分别叫俨、俟、份、佚、佟,小名分别叫舒、宣、雍、端、通。这首诗中皆称小名。 好(hào):喜欢,爱好。 纸笔:这里代指学习。 二八:即十六岁。 故:同“固”,本来,一向。一作“固”。 无匹:无人能比。匹,字形近于“二”、“八”之合,这里用了析字的修辞法。 行:行将、将近。 志学:指十五岁。用“志学”指代年龄,是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后人遂以十五岁为志学之年。 文术:指读书、作文之类的事情。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句:雍、端是两个孩子的名字,都是十三岁,可能为孪生兄弟或异母所出。六与七,六加七等于十三,这里用了数字的离合。 垂九龄:将近九岁。垂,即将到。 觅:寻觅、寻找。 天运:天命,命运。 苟:如果。 杯中物:指酒。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责子》是晋末宋初诗人陶渊明创作的一首五言诗。此诗当作于东晋安帝义熙四年(公元408年),陶渊明四十多岁时,反映了诗人对儿子的殷切期望。诗人以风趣幽默的口吻责备儿子们不求上进,与自己所希望的差距太大;勉励他们能好学奋进,成为良才。其中流露出诗人对爱子们的深厚、真挚的骨肉之情。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唐代杜甫《遣兴五首·其三》:陶潜避俗翁,未必能达道。观其著诗集,颇亦恨枯槁。达生岂是足,默识盖不早。有子贤与愚,何其挂怀抱。 宋代黄庭坚《书陶渊明责子诗后》:观渊明此诗想见其人岂弟(同恺悌,和乐安闲的意思)慈祥戏谑可观也。俗人便谓渊明诸子皆不肖而渊明愁叹见于诗耳,可谓痴人前不得说梦也。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陶渊明介绍和陶渊明诗词大全

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
复制作者 陶渊明
猜您喜欢

松湖山庄收穫十绝句 其七

形式:

渔庄蟹舍白鸥洲,佳地殊堪十日留。 最爱湖光绕山麓,短松低堰系扁舟。

复制 张英 《松湖山庄收穫十绝句 其七》

闲中二首 其一

形式:

晓天凉雨入房栊,卧近脩廊竹一丛。 绕径数声清唳苦,瓶中知是鹤粮空。

复制 张英 《闲中二首 其一》

山居即事七首 其五

形式:

日高花事已阑珊,晓起须从露未干。 天下几人真解事,栽花容易看花难。

复制 张英 《山居即事七首 其五》
类型:

山居即事七首 其七

形式:

村落烟生亦渺茫,山腰云白转青苍。 凭他纨扇冰壶里,不敌荷亭一雨凉。

复制 张英 《山居即事七首 其七》
类型:

夏日山居杂诗十四首 其七

形式:

知是神仙第一班,偶餐烟火到人间。 只今一榻栖真处,恰对门前玉几山。

复制 张英 《夏日山居杂诗十四首 其七》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