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花翁

和烟和露一丛花,担入宫城许史家。
惆怅东风无处说,不教闲地著春华。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卖花翁摘下一丛新鲜的花朵,担入了许府和史府。
东风吹来,不见百花绽放,寂寥空空,心中失落无比,只知百花闭锁进豪门深府。

注释
(1)卖花翁:卖花的老翁。
(2)和烟和露:花采摘下的露珠和水气。
(3)许史家:汉宣帝的外戚,代指豪门势家。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鉴赏

  “和烟和露一丛花,担入宫城许史家。”这一联交代卖花翁把花送入贵家的事实。和烟和露,形容花刚采摘下来时缀着露珠、冒着水气的样子,极言其新鲜可爱。许氏与史氏,汉宣帝时的外戚。“许”指宣帝许皇后家,“史”指宣帝祖母史良娣家,两家都在宣帝时受封列侯,贵显当世,所以后人常用来借指豪门势家。诗中指明他们住在宫城以内,当是最有势力的皇亲国戚。

  “惆怅东风无处说,不教闲地著春华。”这后一联抒发作者的感慨。东风送暖,大地春回,鲜花开放,本该是一片烂漫风光。可豪门势家把盛开的花朵都闭锁进自己的深宅大院,剩下那白茫茫的田野,不容点缀些许春意,景象十分寂寥。“不教”一词,显示了豪富人家的霸道,也隐寓着诗人的愤怒,但诗人不把这愤怒直说出来,却托之于东风的惆怅。东风能够播送春光,而不能保护春光不为人攫走,这真是莫大的憾事;可就连这一点憾恨,也无处申诉。权势者炙手可热,于此可见一斑。

  诗篇由卖花引出贵族权门贪婪无厌、独占垄断的罪恶。他们不仅要占有财富,占有权势,连春天大自然的美丽也要攫为己有。诗中蕴含着的这一尖锐讽刺,比之白居易《买花》诗着力抨击贵人们的豪华奢侈,在揭示剥削者本性上有了新的深度。表现形式上也不同于白居易诗那样直叙铺陈,而是以更精炼、更委婉的笔法曲折达意,即小见大,充分体现了绝句样式的灵活性。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赏花、买花以至养花,本出于人们爱美的天性。但在旧社会劳动人民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情况下,耽玩花朵又往往形成富贵人家的特殊嗜好。唐代长安城就盛行着这样的风气。吴融的这首《卖花翁》,触及同样的题材,却能够不蹈袭前人窠臼,自出手眼,别立新意。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吴融介绍和吴融诗词大全

诗人:吴融

吴融,字子华,吴翥孙,唐越州山阴人,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公元850年),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公元903年),享年五十四岁。唐昭宗龙纪进士。韦昭度讨蜀,表掌书记。坐累去官,流浪荆南,依成汭。后以礼部郎中为翰林......
复制作者 吴融
猜您喜欢

咏花蝶诗

形式:

素蝶向林飞,红花逐风散。 花蝶俱不息,红素还相乱。 芬芬共袭予,葳蕤从可玩。 不慰行客心,遽动离居叹。

复制 温子昇 《咏花蝶诗》

咏渫井得金钗诗

形式:

昔日倡家女,摘花露井边。 摘花还自插,照井还自怜。 窥窥终不罢,笑笑自成妍。 宝钗于此落,从来非一年。 翠羽成泥去,金色尚如先。 此人今何在,此物今空传。

复制 汤僧济 《咏渫井得金钗诗》
类型:

高平牧马诗

形式:

走马山之阿,马渴饮黄河。 宁谓胡关下,复闻楚客歌。

复制 董绍 《高平牧马诗》

乱后别苏州人诗

形式:

徘徊睇阊阖,怅望机姑苏。 慨矣嗟荒运,悲哉惜霸图。 子常终覆郢,宰嚭遂亡吴。 石陨星方暗,山崩川自枯。 周京摧棫朴,汉社落枌榆。 宫毁无巢燕,城空馀堞乌。 兹邦号端委,多士自相趋。 照庑同燕石,光车等魏珠。 言离已惆怅,念别更踟蹰。 若访任公子,求余东海隅。

复制 贺力牧 《乱后别苏州人诗》

青台歌

青台雀。 青台雀。 缘山采花额颈著。

复制 冯氏(文明太后) 《青台歌》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