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一十七首

一二三四五六七,数目分明谁委悉。
李淳风与袁天纲,推尽先天算不出。
算得出,昨日五月尽,今朝六月一。

诗人:释绍昙

释绍昙,住庆元府瑞岩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 释绍昙诗,以辑自《语录......
复制作者 释绍昙
猜您喜欢

西湖梦寻 · 卷三 · 西湖中路 · 葛岭

形式:

葛岭者,葛仙翁稚川修仙地也。仙翁名洪,号抱朴子,句容人也。从祖葛玄,学道得仙术,传其弟子郑隐。洪从隐学,尽得其秘。上党鲍玄妻以女。咸和初,司徒导招补主簿,干宝荐为大著作,皆同辞。闻交趾出丹砂,独求为勾漏令。行至广州,刺史郑岳留之,乃炼丹于罗浮山中。如是者积年。一日,遗书岳曰:“当远游京师,克期便发。”岳得书,狼狈往别,而洪坐至日中,兀然若睡,卒年八十一。举尸入棺,轻如蝉蜕,世以为尸解仙去。智果寺西南为初阳台,在锦坞上,仙翁修炼于此。台下有投丹井,今在马氏园。宣德间大旱,马氏?井得石匣一,石瓶四。匣固不可启。瓶中有丸药若芡实者,啖之,绝无气味,乃弃之。施渔翁独啖一枚,后年百有六岁。浚井后,水遂淤恶不可食,以石匣投之,清洌如故。 祁豸佳《葛岭》诗: 抱朴游仙去有年,如何姓氏至今传。 钓台千古高风在,汉鼎虽迁尚姓严。 勾漏灵砂世所稀,携来烹炼作刀圭。 若非渔子年登百,几使还丹变井泥。 平章甲第半湖边,日日笙歌入画船。 循州一去如烟散,葛岭依然还稚川。 葛岭孤山隔一丘,昔年放鹤此山头。 高飞莫出西山缺,岭外无人勿久留。

复制 张岱 《西湖梦寻 · 卷三 · 西湖中路 · 葛岭》

西湖梦寻 · 卷四 · 西湖南路 · 风篁岭

形式:

风篁岭,多苍筤筿簜,风韵凄清。至此,林壑深沉,迥出尘表。流淙活活,自龙井而下,四时不绝。岭故丛薄荒密。 元丰中,僧辨才淬治洁楚,名曰“风篁岭”。苏子瞻访辨才于龙井,送至岭上,左右惊曰:“远公过虎溪矣。”辨才笑曰: “杜子有云:与子成二老,来往亦风流。”遂造亭岭上,名曰“过溪”,亦曰“二老”。子瞻记之,诗云:“日月转双毂,古今同一丘。惟此鹤骨老,凛然不知秋。去住两无碍,人土争挽留。去如龙出水,雷雨卷潭秋。来如珠还浦,鱼鳖争骈头。 此生暂寄寓,常恐名实浮。我比陶令愧,师为远公优。送我过虎溪,溪水当逆流。聊使此山人,永记二老游。” 李流芳《风篁岭》诗: 林壑深沉处,全凭筿簜迷。片云藏屋里,二老到云栖。 学士留龙井,远公过虎溪。烹来石岩白,翠色映玻璃。

复制 张岱 《西湖梦寻 · 卷四 · 西湖南路 · 风篁岭》

西湖梦寻 · 卷五 · 西湖外景 · 凤凰山

形式:

唐宋以来,州治皆在凤凰山麓。南渡驻辇,遂为行宫。东坡云:“龙飞凤舞入钱塘”,兹盖其右翅也。自吴越以逮南宋,俱于此建都,佳气扶舆,萃于一脉。元时惑于杨髡之说,即故宫建立五寺,筑镇南塔以厌之,而兹山到今落寞。今之州治,即宋之开元故宫,乃凤凰之左翅也。明朝因之,而官司藩臬皆列左方,为东南雄会。岂非王气移易,发泄有时也。故山川坛、八卦田、御教场、万松书院、天真书院,皆在凤凰山之左右焉。 苏轼《题万松岭惠明院壁》: 余去此十七年,复与彭城张圣途、丹阳陈辅之同来。院僧梵英,葺治堂宇,比旧加严洁。茗饮芳烈,问:“此新茶耶?” 英曰:“茶性,新旧交则香味复。”余尝见知琴者,言琴不百年,则桐之生意不尽,缓急清浊,常与雨?寒暑相应。此理与茶相近,故并记之。 徐渭《八仙台》诗: 南山佳处有仙台,台畔风光绝素埃。 嬴女只教迎凤入,桃花莫去引人来。 能令大药飞鸡犬,欲傍中央剪草莱。 旧伴自应寻不见,湖中无此最深隈。 袁宏道《天真书院》诗: 百尺颓墙在,三千旧事闻。野花粘壁粉,山鸟煽炉温。 江亦学之字,田犹画卦文。儿孙空满眼,谁与荐荒芹。

复制 张岱 《西湖梦寻 · 卷五 · 西湖外景 · 凤凰山》

西湖梦寻 · 卷二 · 西湖西路 · 灵隐寺

形式:

明季昭庆寺火,未几而灵隐寺火,未几而上天竺又火,三大寺相继而毁。是时唯具德和尚为灵隐住持,不数年而灵隐早成。盖灵隐自晋咸和元年,僧慧理建,山门匾曰“景胜觉场”,相传葛洪所书。寺有石塔四,钱武肃王所建。宋景德四年,改景德灵隐禅寺,元至正三年毁。明洪武初再建,改灵隐寺。宣德七年,僧昙赞建山门,良?建大殿。殿中有拜石,长丈余,有花卉鳞甲之文,工巧如画。正统十一年,?玄理建直指堂,堂文额为张即之所书,隆庆三年毁。万历十二年,僧如通重建;二十八年司礼监孙隆重修,至崇祯十三年又毁。具和尚查如通旧籍,所费八万,今计工料当倍之。具和尚惨淡经营,咄嗟立办。其因缘之大,恐莲池金粟所不能逮也。具和尚为余族弟,丁酉岁,余往候之,则大殿、方丈尚未起工,然东边一带,朗阁精蓝凡九进,客房僧舍百什余间,?几藤床,铺陈器皿,皆不移而具。香积厨中,初铸三大铜锅,锅中煮米三担,可食千人。具和尚指锅示余曰:“此弟十余年来所挣家计也。”饭僧之众,亦诸刹所无。午间方陪余斋,见有沙弥持赫蹄送看,不知何事,第对沙弥曰:“命库头开仓。”沙弥去。及余饭后出寺门,见有千余人蜂拥而来,肩上担米,顷刻上禀,斗斛无声,忽然竞去。余问和尚,和尚曰:“此丹阳施主某,岁致米五百担,水脚挑钱,纤悉自备,不许饮常住勺水,七年于此矣。”余为嗟叹。因问大殿何时可成,和尚对以:“明年六月,为弟六十,法子万人,人馈十金,可得十万,则吾事济矣。”逾三年而大殿、方丈俱落成焉。余作诗以记其盛。 张岱《寿具和尚并贺大殿落成》诗: 飞来石上白猿立,石自呼猿猿应石。 具德和尚行脚来,山鬼啾啾寺前泣。 生公叱石同叱羊,沙飞石走山奔忙。 驱使万灵皆辟易,火龙为之开洪荒。 正德初年有簿对,八万今当增一倍。 谈笑之间事已成,和尚功德可思议。 黄金大地破悭贪,聚米成丘粟若山。 万人团族如蜂蚁,和尚植杖意自闲。 余见催科只数贯,县官敲扑加锻炼。 白粮升合尚怒呼,如坻如京不盈半。 忆昔访师坐法堂,赫蹄数寸来丹阳。 和尚声色不易动,第令侍者开仓场。 去不移时阶?乱,白粲驮来五百担。 上仓斗斛寂无声,千百人夫顷刻散。 米不追呼人不系,送到座前犹屏气。 公侯福德将相才,罗汉神通菩萨慧。 如此工程非戏谑,向师颂之师不诺。 但言佛自有因缘,老僧只怕因果错。 余自闻言请受记,阿难本是如来弟。 与师同住五百年,挟取飞来复飞去。 张祜《灵隐寺》诗: 峰峦开一掌,朱槛几环延。佛地花分界,僧房竹引泉。 五更楼下月,十里郭中烟。后塔耸亭后,前山横阁前。 溪沙涵水静,洞石点苔鲜。好是呼猿父,西岩深响连。 贾岛《灵隐寺》诗: 峰前峰后寺新秋,绝顶高窗见沃洲。 人在定中闻蟋蟀,鹤于栖处挂猕猴。 山钟夜度空江水,汀月寒生古石楼。 心欲悬帆身未逸,谢公此地昔曾游。 周诗《灵隐寺》诗: 灵隐何年寺,青山向此开。涧流原不断,峰石自飞来。 树覆空王苑,花藏大士台。探冥有玄度,莫遣夕阳催。

复制 张岱 《西湖梦寻 · 卷二 · 西湖西路 · 灵隐寺》

西湖梦寻 · 卷二 · 西湖西路 · 呼猿洞

形式:

呼猿洞在武林山。晋慧理禅师,常畜黑白二猿,每于灵隐寺月明长啸,二猿隔岫应之,其声清?。后六朝宋时,有僧智一仿旧迹而畜数猿于山,临涧长啸,则群猿毕集,谓之猿父。好事者施食以斋之,因建饭猿堂。今黑白二猿尚在。有高僧住持,则或见黑猿,或见白猿。具德和尚到山间,则黑白皆见。余于方丈作一对送之:“生公说法,雨堕天花,莫论飞去飞来,顽皮石也会点头。慧理参禅,月明长啸,不问是黑是白,野心猿都能答应。”具和尚在灵隐,声名大著。后以径山佛地谓历代祖师多出于此,徙往径山。事多格迕,为时无几,遂致涅?。方知盛名难居,虽在缁流,亦不可多取。 陈洪绶《呼猿洞》诗: 慧理是同乡,白猿供使令。以此后来人,十呼十不应。 明月在空山,长啸是何意。呼山山自来,麾猿猿不去。 痛恨遇真伽,斧斤残怪石。山亦悔飞来,与猿相对泣。 洞黑复幽深,恨无巨灵力。余欲锤碎之,白猿当自出。 张岱《呼猿洞》对: 洞里白猿呼不出,崖前残石悔飞来。

复制 张岱 《西湖梦寻 · 卷二 · 西湖西路 · 呼猿洞》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