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门六题寄圣俞涟漪洞

洞流何处窟穴断,泉向洞中源源生。
潺潺万古流不尽,夜夜空照山月明。

诗人:张献民

张献民,和州(今安徽和县)人。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明万历《和州府志》卷四),官宣城主簿(清嘉庆《宁国府志》卷二)。今录诗九首。...
复制作者 张献民
猜您喜欢

贞观金涂造象阿弥陀铜碑歌集翁覃溪先生斋中作(己巳)

形式:

苏斋匝坐将哦诗,袖中我出金涂碑。 碑高四寸寸之六,黄金涂满光陆离。 阿弥陀碑四字额,左右盘以双翠螭。 其文六行行十许,骈丽犹是初唐辞。 一躯佛象共愿造,丹青金玉矜瑰奇。 慈风慧日振法界,却从胜范观良规。 造者赵婆长孙辈,其人泯灭知是谁。 贞观纪年廿有一,正是四海安平时。 此乃唐初正书体,出于北魏周齐隋。 北朝造像百千计,今多石刻留山陂。 刁遵高湛各铭碣,分明隋末欧褚师。 江左韩陵石颇少,中原楷法兹其遗。 奏刀刻铜力恢展,字小如黍微如丝。 蝇头蝉翅剧难拓,金枝细书廑见斯。 苏斋老人惊叹赏,碑者卑也此最卑。 予曰钜细各不朽,大碑屡见唐人为。 君不见贞观是年铭晋祠,文皇御笔书淋漓。 又不见三龛造象阙在伊,登善大书摩勒之。

复制 阮元 《贞观金涂造象阿弥陀铜碑歌集翁覃溪先生斋中作(己巳)》
类型:

渡河(丁卯)

形式:

朝泊黄河南,夜宿河北浦。 河流决射阳,所患难尽语。 驱车寻修途,遥遥指邹鲁。 四野幕沈阴,愁云趁行旅。 回首望江南,苍茫隔寒雨。

复制 阮元 《渡河(丁卯)》

宜园三寿诗 其三 寿梅(丁亥)

形式:

园中多古梅,数百年之寿。 春花正缛繁,苔身更坚瘦。 若较龙潭梅,彼老此尚幼。

复制 阮元 《宜园三寿诗 其三 寿梅(丁亥)》

住大理阅兵三日看点苍山(丁亥)

形式:

峨峨点苍山,苍翠极可爱。 平列十九峰,峰峰染螺黛。 两峰夹一溪,十八溪为界。 林樾矗浮屠,岚霭罩阛阓。 何幸见此山,心目多所快。 其一在于云,终年生叆叇。 有时冠峰顶,不动镇相盖。 有时束山腰,飞白若长带。 有时竞出岫,棼如擘絮碎。 四山皆无云,独此云常在。 其一在于雪,山顶雪最大。 冬春雪未奇,六月白何怪。 我来九月中,夜雪积岭背。 皑皑亦终日,不畏秋阳晒。 其一在于泉,山罅分流派。 磊落归百桥,清泠漱鸣濑。 穿城为渠塘,灌田作沟浍。 家家可流觞,处处响水碓。 其一在洱海,东望气沆瀣。 叶榆成巨浸,南北两关隘。 必有千顷波,始与此山配。 海光开月镜,恰共屏山对。 苍屏百廿里,我来坐屏内。 地因高乃寒,山在西易晦。 三宿未及登,亦足揽胜概。 唐宋诸诗家,罕到此边塞。 遂使古大山,寂寞经屡代。 笑我两鬓霜,吟到万里外。 所游天下山,曾陟嵩衡岱。 壮阔有过之,雄秀此无赛。 寄诗未游人,聊以当清话。 他时浓设色,一卷好图绘。

复制 阮元 《住大理阅兵三日看点苍山(丁亥)》

游天台桐柏宫观琼台双阙(甲子)

形式:

逆流践飞瀑,峻岭九折通。 仙都豁然辟,峨峨桐柏宫。 神皋正平敞,圆抱千百弓。 一渡分三桥,四面环九峰。 岩峦谢险僻,云气何冲融。 金庭古洞碧,福地天光红。 司马暨杜吕,一一留仙踪。 玉笙栖子晋,丹灶居葛翁。 道书虽微茫,史传殊可宗。 所以俯仰间,神契孙兴公。 前台汲醴泉,西地逾卧龙。 境变五里外,琼台居悬空。 乃如巨壑底,孤塔高巃嵷。 上有一道士,茅笠无春冬。 麇䴥不敢到,魑魅无能逢。 毋乃青溪上,景纯昔所从。 其南夹双阙,阊阖来天风。 霞标出其间,倒影移西东。 何时明月夜,鸾凤鸣雍雍。 远人肯到此,气巳超凡庸。 缅怀老聃言,顺物守以冲。 讵必骖琅舆,真入云天中。

复制 阮元 《游天台桐柏宫观琼台双阙(甲子)》
搜索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