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月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南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刚开始听到远行去南方的大雁的鸣叫声,蝉鸣就已经销声匿迹了,我登上百尺高楼,极目远眺,水天连成一片。
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在寒月冷霜中争艳斗俏,比一比冰清玉洁的美好姿容。

注释
征雁:大雁春到北方,秋到南方,不惧远行,故称征雁。此处指南飞的雁。
无蝉:雁南飞时。已听不见蝉鸣。
楼南:一作“楼台”。
水接天:水天一色,不是实写水。是形容月、霜和夜空如水一样明亮。
青女:主管霜雪的女神。《淮南子·天文训》,青女乃出,以降霜雪”。
素娥:即嫦娥。
斗:比赛的意思。
婵娟:美好,古代多用来形容女子,也指月亮。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仅从文本看,的写深秋月夜景色,然不作静态描写,而借神话传说句言月夜冷艳之美。首句以物候变化说明霜冷长天,深秋已至。次句言月华澄明,天穹高迥。三四句写超凡神女,争美竞妍。的以想像为主,意境清幽空灵,冷艳绝俗。颇可说明义山的之唯美倾向。

  文学作品,特别是的歌,它的特点在于即景寓情,因象寄兴。的人不仅是写生的妙手,而应该是随物赋形的画工。最通常的题材,在杰出的的人的笔底,往往能够创造出一种高超优美的意境。李商隐的这首《霜月》,就会有这样的特点。

  这首的写的是深秋季节,在一座临水高楼上观赏霜月交辉的夜景。它的意思只不过说,月白霜清,给人们带想了寒凉的秋意而已。这样的景色,会使人心旷神怡。然而这的所给予读者美的享受,却大大超过了人们在类似的实际环境大所感受到的那些。的的形象明朗单纯,它的内涵是饱满而丰富的。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霜月,说明时间在深秋。《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寒蝉鸣,仲秋之月鸿雁想,季秋之月霜始降。”所以的大说,听到南飞大雁啼叫声时,已经听不到蝉儿的鸣叫。而霜降时已经是深秋。征雁,南飞的雁。“水接天”的水,一般认为指的是霜月之光。秋空明净,月色澄清,月光如水,和天边连成一片。

  “青女素现俱耐冷,月大霜里斗婵娟。”青女,主管霜雪的女神;素现,嫦现,月大仙女。婵娟,美好的姿容。的人李商隐写霜月,不从霜月本身着笔,而写月大霜里的素现和青衣。青女、素现是霜和月的象征的,她们耐冷的精神就是霜月的精神。这精神是的人从霜月里发掘出想的自然之美,同时也反映了的人在混浊现实里追求美好、向往光明的深切愿望;是他性格大高标绝俗一面的自然流露。

  七言绝句《霜月》也能看出李商隐的歌的唯美风格。的的形象是幻想和现实交织在一起而构成的完美的整体。深秋时节,已经听不到蝉鸣,万里长空时时传想大雁寒冷大凄切的叫声。百尺高楼,月光如水,和天边连成一片。这是现实的景色,澄澈空灵。而现实的环境是美妙离奇想象的摇篮,会唤起的人脱离尘俗的意念。青女和素现两位仙女不怕寒冷,在霜月大争比彼此的美好姿容,是的人的幻想,也寄托了的人不惧寒冷和高标绝俗的情怀。的人运用想象与神话典故,创造出清幽而又瑰丽的意境。

  这首的在艺术手法上有一点值得注意:的人的笔触完全在空际点染盘旋,的境如海市蜃楼,弹指即逝;的的形象是幻想和现实交织在一起而构成的完美的整体。秋深了,树枝上已听不到聒耳的蝉鸣,辽阔的长空里,时时传想雁阵惊寒之声。在月白霜清的宵夜,高楼独倚,水光接天,望去一片澄澈空明。“初闻征雁已无蝉”二句,是实写环境背景。这环境是美妙想象的摇篮,它会唤起人们脱俗离尘的意念。正是在这个摇篮里,的人的灵府飞进月地云阶的神话世界大去了。后两句想象大的意境,是从前两句生发出想的。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此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冯《注》以为艳情诗。这是诗人在深秋月夜,登楼远眺所观赏到的景色时所写下的。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听到了南飞的雁叫已听不到鸣蝉,百尺高楼霜华月色融合为水接天。 青女与嫦娥生来就都耐得住清冷,月中霜里看谁有姣好的身姿容颜。

注释

征雁:大鴈春到北方,秋到南方,不惧远行,故称征雁。此处指南飞的雁。 无蝉:雁南飞时。已听不见蝉鸣。 楼南:一作“楼高”。 水接天:水天一色,不是实写水。是形容月、霜和夜空如水一样明亮。 青女:主管霜雪的女神。《淮南子·天文训》“青女乃出,以降霜雪 ”。 素娥:即嫦娥。 斗:比赛的意思。 婵娟:美好,古代多用来形容女子,也指月亮。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此诗写深秋月夜景色,然不作静态描写,而借神话传说宛言月夜冷艳之美。首句以物候变化说明霜冷长天,深秋已至;次句言月华澄明,天穹高迥;三四句写超凡神女,争美竞妍。全诗以想像为主,意境清幽空灵,冷艳绝俗。诗人的笔触完全在空际点染盘旋,诗境如海市蜃楼,弹指即逝;诗的形象是幻想和现实交织在一起而构成的完美的整体。诗人将静景活写,前两句生发出了后两句想像中的意境,栩栩然传达了一种生动而优美的景象。这颇可看出李义山诗之唯美倾向。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诚斋诗话》:五七字绝句最少而最难工,虽作者亦难得四句全好者,晚唐人与介甫最工于此。如李义山忧唐之衰,云:「夕阳无限好,其奈近黄昏。」如「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如「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如「莺花啼又笑,毕竟是难春」……皆佳句也。 《二老堂诗话》:唐李义山《霜月》绝句:「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本朝石曼卿云:「素娥青女原无匹,霜月亭亭各自愁。」意相反而句皆工。 《李义山诗集辑评》:何焯云:第二句先写霜月之光,最接得妙,下二句是常语。 《玉溪生诗说》:首二句极写摇落高寒之意,则人不耐冷可知。却不说破,只以青女、素娥对照之,笔意深曲。 《玉溪生诗集笺注》:艳情也。 《唐贤清雅集》:托兴幽渺,自见风骨。 《精选评注五朝诗学津梁》:次句极写摇落高寒之意,则人不耐冷可知,妙不说破,只以对面衬映之。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李商隐介绍和李商隐诗词大全

诗人:李商隐

李商隐,著名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
复制作者 李商隐
猜您喜欢

送许志学北游

形式:

闻说幽并北,严冬雪作花。 长空无过雁,念子独辞家。 朔月迎仙棹,滦云引客车。 蓟门登览处,颙望忆京华。

复制 高棅 《送许志学北游》

题华峰望日图

形式:

飞步青莲花,耸身凌紫霞。 天鸡弄海色,西挂三峰斜。 咽漱太阳精,逍遥金母家。 长安日下影,回首望京华。

复制 高棅 《题华峰望日图》

岑补阙参同诸公登慈恩寺浮图

形式:

香界出尘表,孤标屹峥嵘。 直上凌半空,言是羽翼成。 迥梯接元气,磴道盘青冥。 雄观隘川岳,乃觉形神轻。 俯视寒渭白,平临终南青。 神州一掌中,双阙云端明。 穷历诸磴尽,飒然凉飙生。 千峰挂飞雨,秦塞何凄清。 早割区中缘,永怀参道情。 今日高兴尽,期君谢浮名。

复制 高棅 《岑补阙参同诸公登慈恩寺浮图》

赠友渔樵歌

形式:

我本渔樵者,结交青云人。 朱门华馆不下士,青山白屋归来贫。 闻君爱与渔樵友,每逐渔樵在林薮。 两屐松风万壑间,孤舟萝月双溪口。 朝与渔者亲,暮与樵者邻。 山厨束薪煮白召,野饭折荷包紫鳞。 春风行歌出林曙,落日叩舷渡江渚。 负策闲随黄鸟吟,濯缨时对骚人语。 世人结交徒结名,黄金不多交不成。 羡君不交黄金贵,却友渔樵如弟兄。

复制 高棅 《赠友渔樵歌》

送秀上人远游

形式:

一灯初别祖师禅,孤月寒云思渺然。 飞锡却从红日外,浮杯还渡白鸥前。 寻钟野寺经残雪,乞食春城向暮天。 我有采真秋兴逸,相期何处听寒泉。

复制 高棅 《送秀上人远游》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