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
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富饶的水域江山都已被战云笼罩,百姓想要打柴割草度日都不能实现。
请别再提什么封侯的事情了,你们可知,一位将领功成名就要牺牲多少士卒生命!

传说一旦开战连众神灵都发愁,两岸军队连年混战一直不停休。
谁还说沧江总是太平没有祸事,近来江水混着鲜血争先向东流。

注释
己亥:为唐僖宗乾符六年(879年)的干支。
泽国:泛指江南各地,因湖泽星罗棋布,故称。
樵苏:一作“樵渔”。
传闻:一作“波间”。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这组诗载于《全唐诗》卷七百一十七。“己亥岁”这个醒目的诗题,就点明了诗中所写的是活生生的社会政治现实。

  安史之乱后,战争先在河北,后来蔓延入中原。到唐末又发生大规模农民起义,唐王朝进行穷凶极恶的镇压,大江以南也都成了战场。这就是所谓“泽国江山入战图”。诗句不直说战乱殃及江汉流域(泽国),而只说这一片河山都已绘入战图,表达委婉曲折,让读者通过一幅“战图”,想象到兵荒马乱、铁和血的现实,这是诗人运用形象思维的一个成功例子。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这两句首先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征伐不断,民不聊生的乱世图。首句中的“泽国”,即指江汉流域。这一句说汉江流域都被画入了作战图,言外之意就是说战火已经从大江以北蔓延到了大江以南。由此,一个到处打仗的乱世就被形象地描绘出来了,然而表达上却含蓄委婉。次句通过刻画乱世中百姓的普遍心理,反映他们流离失所,无以为生的情形。“樵”指打柴,“苏”则为割草。在和平的年代,这本是两种极为艰辛的生计,根本谈不上什么快乐。但是如今,它们却成为百姓心目中的一种理想生活。为什么呢?因为在眼下这样的乱世,能给以打柴,割草平安地活着就已经是莫大的幸福了,除此以外,还能有什么更高的要求呢?然而即便是这一卑微、渺小的要求,对于百姓来说仍然是一种奢望,当真要让闻着落泪,见者伤心了。这一句只七个字,描述的事情也极为简单,但是语意却几度转折,不得不让人佩服诗人的写作功力。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这里“封侯”之事,是有现实针对性的:公元879年(乾符六年,即“己亥岁”)镇海节度使高骈就以在淮南镇压黄巢起义军的“功绩”,受到封赏,无非“功在杀人多”而已。令人闻之发指,言之齿冷。无怪诗人闭目摇手道“凭君莫话封侯事”了。一个“凭”字,意在“请”与“求”之间,语调比言“请”更软,意谓:行行好吧,可别提封侯的话啦。词苦声酸,全由此一字推敲得来。

  “一将功成万骨枯”,更是一篇之警策。它词约而义丰。与“可怜白骨攒孤冢,尽为将军觅战功”(张蠙《吊万人冢》)之句相比,字数减半而意味倍添。它不仅同样含有“将军夸宝剑,功在杀人多”(刘商《行营即事》)的现实内容;还更多一层“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李白《战城南》)的意味,即言将军封侯是用士卒牺牲的高昂代价换取的。其次,一句之中运用了强烈对比手法:“一”与“万”、“荣”与“枯”的对照,令人触目惊心。“骨”字极形象骇目。这里的对比手法和“骨”字的运用,都很接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惊人之句。它们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封建社会历史的本质,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前三句只用意三分,词气委婉,而此句十分刻意,掷地有声,相形之下更觉字字千钧。

  这组诗以干支为题,以示纪实,明确表明了对现实的批判态度。全诗概况地写出了战争对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和浩劫,以冷峻深邃的目光洞穿千百年来封建战争的实质,写得力透纸背,入木三分。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本首诗大约是作者在公元880年(广明元年)追忆前一年时事而作。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曹松介绍和曹松诗词大全

诗人:曹松

曹松,唐代晚期诗人。字梦徵。舒州(今安徽潜山)人。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七十馀,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曹松诗......
复制作者 曹松
猜您喜欢

饭惟寅白雪山房话旧

形式:

错落双龙剑,寒芒凌素秋。 紫气烛丰城,射彼斗与牛。 一朝遇司空,发函佩吴钩。 风霜划相妒,坐拆苍精虬。 雄飞渺北极,雌伏还南州。 山川莽寥廓,哀鸣互相求。 霜华粲中夜,索处声啁啾。 何意长安陌,相逢重夷犹。 一见喜且惊,倒屣罗珍馐。 高堂把桑落,历数平生游。 弹指三十年,震旦若浮沤。 夙昔红颜子,参差俱白头。 升沉间存没,万感盈荒丘。 缅邈同心人,中原聚名流。 琅琊失麟凤,岭表埋黎欧。 突兀鲁灵光,寥寥见君侯。 头风汝旋愈,肺病余宁忧。 惟应委元化,百龄暮优游。 安期下玉舄,赤松驻瀛洲。 仙飙载羽翼,八极朝宸旒。

复制 胡应麟 《饭惟寅白雪山房话旧》

送朱可大还万安

形式:

自从战国更王风,屈原师弟俱称雄。 西京苏李复继作,遗篇十九真宗工。 黄初七子各有得,勃兴杜李文章伯。 此道凌迟大历还,世代纷纷转荆棘。 千年大雅几茫然,信阳北地何翩翩。 力剪榛芜继唐汉,恍揭日月悬高天。 眼中作者难尽数,戛玉敲金事奇古。 相逢海内俱贤豪,奋迹前茅追步武。 看君意气何昂藏,十九谒帝趋明光。 胸蟠万卷破幽眇,手炼五色回天章。 藉甚声华满京洛,咫尺云霄见孤鹤。 司马仍传太史书,拾遗颇负襄阳学。 飘然遇我燕市中,河梁邂逅双飞龙。 高歌击筑白虹断,剑花欲堕青芙蓉。 莽苍风尘遽相别,美人迢递音容绝。 五年空睹芳草生,万里长看碧云合。 云泥自分随升沉,岂料重逢瀫水滨。 咄嗟往事如梦寐,解衣共拂京华尘。 五夜论文思逾壮,浊酒淋漓对惆怅。 天地迟回秉烛间,星河磊落孤舟上。 眼看世变随江河,悯时愤事忧弥多。 百川砥柱赖公等,异时讵肯扬其波。 伯乐张华古难得,时乖暂敛图南翼。 燕雀宁争世上名,蛟龙岂是池中物。 一朝变幻乘风霆,磅礴六合摩昆仑。 卞和之玉讵三刖,季子金多安足论。 高天黄叶连乡国,大艑乘风度秋色。 短歌送汝不成声,握手临岐泪沾臆。 千秋杰阁倚清沙,百尺珠帘挂晚霞。 兹行定拟滕王赋,一寄兰州孺子家。

复制 胡应麟 《送朱可大还万安》

挽朱廷尉可大十六韵

形式:

冠玉凌云美少年,峥嵘人代撷青钱。 批鳞日惨双龙阙,折角风吹五鹿筵。 劲气千秋横碣石,馀生万死出甘泉。 无论廷尉张罗事,政忆司空解绶年。 石匣苍茫南斗下,盐车沦落太行前。 吹嘘土壤人谁测,物色尘霾尔并贤。 赫烨兰阴回卤簿,殷勤瀫水系楼船。 腾空騄駬庸多让,贯日虹霓岂偶然。 去住未妨鸿羽隔,升沉俄析雁行联。 飞扬大业河山并,突兀雄词海岱悬。 共拟隋珠还汉阙,那知和璧瘗蓝田。 藜空向阁残新序,草没雄亭掩太玄。 强直自知文季遂,贞孤谁并伯喈传。 关心雨露酬前席,极目乾坤倚断弦。 函谷青牛沉紫气,匡庐白鹿吊黄泉。 生刍一寄遥天外,万壑松湫冷暮蝉。

复制 胡应麟 《挽朱廷尉可大十六韵》

西山绝顶纵目诵供奉呼吸通帝座及拾遗焉能辩皇州二语临风咽桑落十数觥沉醉憩大磐石上昏黑乃下

形式:

燕山八万仞,楼台夹层嶂。 缅怀穷绝颠,揽此大千状。 时维九月暮,决策浣尘况。 蹇驴华严宿,凌晨策孤杖。 扪萝翠微半,亭午思挟纩。 石门排空入,猿鸟捷下上。 两岸夹霜枫,烨若锦步障。 凭高宇宙隔,陟险身世忘。 叠磴何岧峣,遥峰渐超旷。 披襟豁云雾,把袂狎星象。 皇都但一气,帝座屹相向。 九点分齐州,一一罗眺望。 颓然步空虚,嗒尔齐得丧。 吾将御风游,乘化入无量。

复制 胡应麟 《西山绝顶纵目诵供奉呼吸通帝座及拾遗焉能辩皇州二语临风咽桑落十数觥沉醉憩大磐石上昏黑乃下》

出山投华严寺夜宿晨起游吕公洞曩同惟敬题名老衲炊黄梁作供忆邯郸枕上事怃然久之

形式:

夜宿华严堂,晨探吕公洞。 悬梯喷飞雪,流泉伏螮蝀。 星流坠幽壑,俯视势若动。 僧房云作关,禅宇石为栋。 雷轰苍崖裂,雾压翠峦重。 老衲炊黄梁,停午具清供。 毋疑邯郸生,至人久无梦。

复制 胡应麟 《出山投华严寺夜宿晨起游吕公洞曩同惟敬题名老衲炊黄梁作供忆邯郸枕上事怃然久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