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胜令·四月一日喜雨

万象欲焦枯,一雨足沾濡。天地回生意,风云起壮图。农夫,舞破蓑衣绿;和余,欢喜的无是处。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世间万物都好像快要干枯,而一场大雨就足以让万物润泽。霎时间,天地顿时充满生机,风起云涌波澜壮阔构成美丽图卷。农夫欢快得手舞足蹈,哪怕把身上的蓑衣舞破也在所不惜;而我也欢喜得不得了。

注释
得胜令:曲 牌名,这个曲调和“雁儿落”相似所以南北合套中【雁儿落】必带【得胜令】,成了定格。
沾濡(zhān rú):浸湿、滋润。
蓑(suō)衣绿:用绿草编成的雨衣。
和:跟随别人唱。余:我。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此曲描写久旱雨后,天地间充满生机,农民和作者自己都极为喜悦的心情,反映出作者对农民疾苦的关心和同情。全曲紧紧围绕着“喜雨”二字,充分表现了作者的忧民爱民之心、与民同乐之情。语言通俗易懂,朴实无华,一气呵成,浑然天成。

  “万象欲焦枯,一雨足沾濡。天地回生意,风云起壮图。”四句概述久旱遇雨的情形。

  久旱不雨,遍野的庄稼树木花草都快要枯死了,正在这时候下了一场大雨,万物都得到了滋润。这是老天爷起死回生救护万物生灵的心意,这场好雨使万物复苏遍地的庄稼又生机勃勃,茁壮地生长起来。

  这里,开头两句中的“欲”“足”二字用得好。一个欲字,准确地表现了连年不雨的大旱象,写出了满山遍野的庄稼草木都半死不活,快要枯死的样子,这里的“欲枯焦”并不是俱枯焦,已枯焦,而是眼看就要枯焦了,所以大雨之后,才能马上复苏。

  一个“足”字,又充分表现了这场大雨下得大,下得好,已经足足地够用了,救活了眼看要被旱死的庄稼,解除了旱象,遍野的庄稼,大雨之后,又昂起头,挺起胸,像憋足了劲一样,猛长起来;并且,也从中透露出作者压抑不住的满怀喜悦之情。

  “农夫,舞破蓑衣绿。和余,欢喜的无是处!”四句,写作者与民同乐。

  雨还没有停止,农夫们就高兴地披上蓑衣,高歌狂舞起来,欢跳的蓑衣被扯破了,也不去管他,一直在雨中跳个没完,他们太高兴了,这里的一个“破”字,乍一看,实在并不美;不过,仔细琢磨,就会发现用得很推确,很好。因为此时的农夫是在高兴地狂舞,他们只顾高兴,把什么全忘了,所以把蓑衣扯破也不知道,这次关中大旱连续数年,灾情十分严重;甚至“杀子养母”、“饥民相食”,老百姓简直是活不下去了。这场大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突然而降的,这是救命雨,人们高兴地发狂。

  这里的一个“破”字,把此时此刻农民们那种高兴到了发狂程度的情形准确地反映了出来,把管雨舞蹈的农民们的狂欢之情活托了出来。这就使人觉得,这里非用个“破”字不可,不能更易。这又与结句紧紧相连;因为农民们为此狂欢,所以作者也“高兴的无是处”。他和灾民们一样高兴,也高兴地不知道怎么好了。

  作者在他生命最后的四个月里,为了治旱救灾,住宿公署,家都不回,白天东奔西跑,夜晚忧思难寐,把头发都愁白了。现在天降大雨,庄稼死而复生农民们个个欢欣若狂,作者也非常高兴。所以他“欢喜的无是处”。这表现了作者对农民的深挚感情。他真是急民之急,与民同急,乐民之乐,与民同乐。在两千年的封建社会里,这样的封建官僚非常少有。像这样的作品,也是很少见的。

  这首曲,使读者感到情真意切,好像是在倾听作者的自述经历。最后两句,“和余,欢喜的无是处”,简直可以看见作者的纯真无邪的赤子之心。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天历二年(1329),元朝出现了全国性的大旱灾,关中地区尤甚。张养浩临危受命,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后来因日夜操劳,终于累死于任上。据《元史·张养浩传》所载,张养浩“道经华山,祷雨于岳祠,泣拜不能起,天忽阴翳,一雨二日”。于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旱情,张养浩也和广大群众一样欢欣异常,先后写下了小令《得胜令·四月一日喜雨》和散套《南吕·一枝花》。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张养浩介绍和张养浩诗词大全

诗人:张养浩

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唐朝名相张九龄的弟弟张九皋的第23代孙。元代散曲家。少年知名,19岁被荐为东平学正,历官堂邑县尹、监察御史、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等官职。在任监察御史......
复制作者 张养浩
猜您喜欢

陪牛进士冯明府宿遂初庵得心字

形式:

山中因访古,方外遂幽寻。 曲径缘回涧,高标出乱岑。 舍舟留北渚,借屐过东林。 野色兼寒色,云阴助夕阴。 烟波皆客意,猿鸟共闲心。 风引虚林磬,泉流别院琴。 褰帷萝蔓入,扫壁土苔侵。 花韵空禅性,松声学梵音。 翻经仍用贝,布地不须金。 小舞阶前鹤,微鸣柳外禽。 鸦昏争乱集,蛩冷罢孤吟。 树影分邻屋,秋声急暮砧。 平芜供远望,密雨值登临。 景胜驱尘想,形忘浃素襟。 几筵寒阁静,灯烛夜窗深。 旨蓄僧开供,芳醪客自斟。 黄柑来野市,紫蟹出溪浔。 契合元非旧,情亲已独钦。 知师甘寂静,愧我叹浮沉。 明日天边去,何时重盍簪。

复制 徐贲 《陪牛进士冯明府宿遂初庵得心字》

芟草

形式:

草生何离离,没我园中路。 每行又复止,念我荷锄去。 对此空叹息,无由展幽步。 芟夷匪力殚,沾裳畏晨露。 沾裳既不可,此意向谁语。 弃置独归来,且当息吾虑。

复制 徐贲 《芟草》

杂诗六首

形式:

雄京据咸阳,百二连山河。 丹楼与翠馆,宫阙高峨峨。 天中王气集,物象正熙和。 清晨会轩盖,剑佩鸣相磨。 侍中复道上,相国九逵过。 侯王各建邸,甍栋如星罗。 千金交赵客,双璧聘秦娥。 荣贵伦许史,功业崇参何。 勉彼蓬草士,壮志无蹉跎。

复制 徐贲 《杂诗六首》

次韵高士敏

形式:

鲁连天下士,倜傥好壮游。 价直千里驹,自非驽骀俦。 豫让称国士,杀身本无求。 人生岂不惜,义在恩与雠。 吾也慕前贤,所愧失进修。 黄金散还至,白日去莫留。 持心谅难许,知已不易投。 讵无三寸舌,空有一弊裘。 耻随乡里儿,纷纷兢伊优。 去从李轻车,托身欲终谋。 高名动群雄,壮气横九秋。 宝刀昼夜鸣,逢人敢轻抽。 日高出蒲垒,日入还莎丘。 边风万里来,霜寒草飕飕。 归悬白鹊旗,斩得名王头。 洗兵崤关雪,饮马黄河流。 天子不得见,蹉跎反成忧。 日同博徒醉,聊解平生愁。 一掷百万钱,一饮连千筹。 丈夫志不遂,有若疾未瘳。 时往如覆水,在地谁能收。 何当谢尘鞅,终焉事巢由。

复制 徐贲 《次韵高士敏》

妙莲禅院与王守敬燕

形式:

适从郡斋暇,遂就中林约。 闲房夏景清,冲怀付琴酌。 众树绿已稠,时见馀花落。 池容泛斜影,禽响喧幽薄。 佳朋自难并,况值良辰乐。

复制 徐贲 《妙莲禅院与王守敬燕》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