啰唝曲六首·其三

莫作商人妇,金钗当卜钱。
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切勿嫁作商人妇,常把金钗当占卜的金钱。
每天都在江口盼望,几次都错认他人船。

注释
卜钱:占卜的金钱。金钱两面的图案不同,古人以为投掷金钱,观察它落地后的状况即可预测吉凶或归期。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三首。《全唐诗》采《啰唝曲六首》,以刘采春为作者,而元稹诗中只说她“能唱”,《云溪友议》则说“采春所唱一百二十首,皆当代才子所作”,接着举引了她所唱的歌词七首,其中六首五言的与《全唐诗》所采相同,另一首七言的却是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年间诗人于鹄的《江南曲》。因此,这《啰唝曲》虽是刘采春所唱,却不一定是她所作。胡应麟《诗薮》指出六首中的“四首,工甚,非晚唐调”,并说:“今系采春,非也。”刘采春究竟是不是此曲的作者,难以确证。

  据晚唐范摅《云溪友议》记述,刘采春是中唐时的一位女伶,擅长演唐代流行的参军戏。元稹曾有一首《赠刘采春》诗,赞美她“言词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徊秀媚多”,“选词能唱《妇夫歌》”。《妇夫歌》就是《啰唝曲》。方以智《通雅》卷二十九《乐曲》云:“啰唝犹来罗。”“来罗”有盼妇远行人回来之意。当时,商人妻子的婚姻生活,已成了一个广泛的社会问 题。大批商人长期远行在外做生意,大量的妇女被留守家中,怨妇成群,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而刘采春的歌曲很好的把这些怨妇的心情表现了出来。这就是《啰唝曲》出现的社会基础。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这首诗写商妇因盼归不归而产生的怨情。第一首怨水恨船,当然她不是真正怨恨所在,到第三首才点出真正怨恨的对象原来是她的夫婿,而夫婿之可怨恨,因为他是“重利轻别离”的商人。商人去后,自然盼其归来,而又不知归期何日,就会有求助于占卜。

  《云溪友议》所举刘采春的唱词中有一首于鹄的《江南曲》,后两句是“众中不敢分明语,暗掷金钱卜远人”,也写占卜归期。这里用金钗代替金钱,想必为了取用便利,可见其占卜之勤。而由于归期无定,就又抱着随时会突然归来的希望,所以在占卜的同时,还不免要“朝朝江口望”。但望了又望,带来的会是失望,得到的会是“错认几人船”的结果。这位少妇既以金钗权当卜钱,又朝朝江口守望,足以说明其望归之切、期待之久,而错认船后的失望之深也就可想而知。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刘采春介绍和刘采春诗词大全

诗人:刘采春

唐越州人,一作淮甸人。歌妓,为元稹所赏识。有《啰唝曲》六首。...
复制作者 刘采春
猜您喜欢

怀管社山人

形式:

平湖万顷烟,孤峰一湾月。 常伴高人吟,邈与尘世绝。 曾随捕鱼者,一棹缘源入。 不识芙蓉花,别来几攀折。

复制 徐流方 《怀管社山人》

大年尊彝兄弟见访溪庄

形式:

白鸥渺何处,一笑接诸昆。 不尽秋来意,相将倒一樽。 花香傍舍树,月上隔湖村。 钓得鲈鱼美,清愁细细论。

复制 徐流方 《大年尊彝兄弟见访溪庄》

过梁溪

形式:

东风作意送归艭,舟子吴歌尽短腔。 一枕梦回天已曙,九龙峰影落篷窗。

复制 徐洪钧 《过梁溪》

和昌黎秋怀诗

形式:

万灵均有知,露零鹤自警。 修士多感秋,日短志弥永。 学道已苦迟,精进讵嫌猛。 寻源有深浅,修短视我绠。 耳目净浮华,宁谧差可幸。 会心正非遥,顿使烦虑屏。

复制 徐洪钧 《和昌黎秋怀诗》

自题东园诗草

形式:

微风北窗来,羲皇对床席。 陶公有凉音,饥寒实驱迫。 作者代有人,东皋起王绩。 醉乡日高枕,逸气出秋壁。 岂惟屏淫哇,亦复黜嘄噭。 征事多滞响,写景饶秀色。 蒸蔚为云霞,郁勃走霹雳。 声诗与乐通,由瑟圣所饬。 盛唐李杜兴,万象尽开辟。 可怜千载下,何处弄笔墨。 吾生竟何事,弱毫叹孤植。 如游空山阿,寒溜冻幽石。 腊尽春渐苏,冰雪滴余沥。 遂成一脉水,中涵小天碧。 遥见鲸鱼归,复何能为役。 远海生波澜,蛟龙有窟宅。 风涛中澒洞,乃万怪惶惑。 落日收钓纶,回舟傍芦荻。

复制 徐汉倬 《自题东园诗草》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