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昭文富丞相书

辙西蜀之人,行年二十有二,幸得天子一命之爵,饥寒穷困之忧不至于心,其身又无力役劳苦之患,其所任职不过簿书米盐之间,而且未获从事以得自尽。方其闲居,不胜思虑之多,不忍自弃,以为天子宽惠与天下无所忌讳,而辙不于其强壮闲暇之时早有所发明以自致其志,而复何事?恭惟天子设制策之科,将以待天下豪俊魁垒之人。是以辙不自量,而自与于此。盖天下之事,上自三王以来以至于今世,其所论述亦已略备矣,而犹有所不释于心。夫古之帝王,岂必多才而自为之。为之有要,而居之有道。是故以汉高皇帝之恢廓慢易,而足以吞项氏之强;汉文皇帝之宽厚长者,而足以服天下之奸诈。何者?任人而人为之用也,是以不劳而功成。至于武帝,财力有馀,聪明睿智过于高、文,然而施之天下,时有所折而不遂。何者?不委之人而自为用也。
由此观之,则夫天子之责亦在任人而已。窃惟当今天下之人,其所谓有才而可大用者,非明公而谁?推之公卿之间而最为有功;列之士民之上而最为有德;播之夷狄之域而最为有勇。是三者亦非明公而谁?而明公实为宰相,则夫吾君之所以为君之事,盖已毕矣。古之圣人,高拱无为,而望夫百世之后,以为明主贤君者,盖亦如是而可也。然而天下之未治,则果谁耶?下而求之郡县之吏,则曰:“非我能。”上而求之朝廷百官,则曰:“非我责。”明公之立于此也,其又将何辞?嗟夫,盖亦尝有以秦越人之事说明公者欤?昔者秦越人以医闻天下,天下之人皆以越人为命。越人不在,则有病而死者,莫不自以为吾病之非真病,而死之非真死也。他日,有病者焉,遇越人而属之曰:“吾捐身以予子,子自为子之才治之,而无为我治之也。”越人曰:“嗟夫,难哉!夫子之病,虽不至于死,而难以愈。急治之,则伤子之四肢;而缓治之,则劳苦而不肯去。吾非不能去也,而畏是二者。夫伤子之四支,而后可以除子之病,则天下以我为不工;而病之不去,则天下以我为非医。此二者,所以交战于吾心而不释也。”既而见其人,其人曰:“夫子则知医之医,而未知非医之医欤?今夫非医之医者,有所冒行而不顾,是以能应变于无穷。今子守法密微而用意于万全者,则是子犹知医之医而已。”天下之事,急之则丧,缓之则得,而过缓则无及。孔子曰:“道之难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夫天下患于不知,而又有知而过之者,则是道之果难行也。昔者,世之贤人,患夫世之爱其爵禄,而不忍以其身尝试于艰难也。故其上之人,奋不顾身以搏天下之公利而忘其私。在下者亦不敢自爱,叫号纷,以攻讦其上之短。是二者可谓贤于天下之士矣,而犹未免为不知。何者?不知自安其身之为安天下之人,自重其发之为重君子之势,而轻用之于寻常之事,则是犹匹夫之亮耳。伏自明公执政,于今五年,天下不闻慷慨激烈之名,而日闻敦厚之声。意者明公其知之矣,而犹有越人之病也。
辙读《三国志》,尝见曹公与袁绍相持,久而不决,以问贾诩,诩曰:“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绍兵百倍于公,公画地而与之相守,半年而绍不得战,则公之胜形已可见矣。而久不决,意者顾万全之过耳。”夫事有不同,而其意相似。今天下之所以仰首而望明公者,岂亦此之故欤?明公其略思其说,当有以解天下之望者。不宣。辙再拜。

译文及注释


注释

“幸得天子一命之爵”句:苏辙于嘉祐五年三月,授河南府渑池主簿。没有到任,所以下文才说:“未获从事以得自尽。” 制策之科:即制举。开始于唐代科举取士制度。除了地方荐举以外,朝廷在中央,由皇帝亲自在殿廷诏示制科举,称为制举或者制科。 魁垒:形容高超突出。宋·曾巩《本朝政要策·文馆》:“悉择当世聪明魁垒之材,处之其中,食于太官,谓之学士。” “是故以汉高皇帝之恢廓慢易,而足以吞项氏之强”句:汉高祖平定天下之后,置酒洛阳宫,让列诸侯将领分析他为什么能够战胜项羽取得天下的原因。 “汉文皇帝之宽厚长者,而足以服天下之奸诈”句:汉孝文帝即位二十三年,节俭而无犬马宫苑之好,是宽厚仁德者,对于奸邪之人能够以德报怨。 “至于武帝”以下七句:汉武帝刘彻在位五十四年,承接文景之治,对内进行改革,对外用兵,加上大兴土木,迷信神仙,急徵敛,使得国家空虚。 “推之公卿之间而最为有功”句:《宋史·富弼传》,仁宗“锐以太平责成宰辅,数下诏督弼与范仲淹等”。“弼为相,守典故,行故事,而傅以公议,无容心于其间。当是时,百官任职,天下无事。” 播之夷狄之域:《宋史·富弼传》,契丹屯兵境上以求地。“朝廷择报聘者,皆以其情叵测,莫敢行,夷简因是荐弼。”欧阳修引颜真卿被李希烈所杀的故事,请求留之。而“弼即入对,叩头曰:‘主忧臣辱,臣不敢爱其死。’帝为之动色。” 纷:表示纷杂、争吵。 攻讦:举发他人的过失或阴私而加以攻击。《北齐书·刘贵传》:“刘贵性峭直,攻讦无所回避。” 不宣:古代的书信末尾常用语,即不用一一细说。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上昭文富丞相书》是苏辙写给昭文馆大学士富弼丞相的一封书信。当时苏辙年方二十二岁,初生牛犊,血气方刚有一种少年的豪迈之气。在文章中,苏辙一开始引用汉高祖、汉文帝等典故,希望富丞相能够做好本职,任用贤能的人来管理国家。然后通过病人与秦越人之间的对话,讲到要敢于冒险,任何事情不要等到有万无一失的把握的时候才去做,那样往往会失去很多机会。接下来引用孔子论述中庸之道的一段话,讲要想真正做到中庸,度是不好把握的。最后,苏辙讲到自己读《三国志》,讲到曹操与袁绍对峙时候的力量分析,想要说明不要等到所有的事情都准备好了才开始动手去做的道理。借以劝谏富丞相能够不拘一格任用贤能的人才治理国家。 全文采取议论形式,运用讲道理、举例子等说理方式,从多个角度和侧面对自己的论点进行分析,让人读了之后比较有感触,很容易被打动。语言形式多变,行文显现了苏辙那种年少豪迈之气。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苏辙介绍和苏辙诗词大全

诗人:苏辙

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
复制作者 苏辙
猜您喜欢

送吴魁君谋叔告赴召二首

形式:

三载天庭出一魁,一魁岂是利名媒。 熙宁如叶庸人耳,南渡惟张君子哉。 胪唱若为调众论,囊封正要看人才。 千年青史芬芳远,过眼浮荣付傥来。

复制 王迈 《送吴魁君谋叔告赴召二首》

呈竹轩张史君二首

形式:

竹轩治郡政成时,却值王孙庆玉墀。 无吏下乡民点塔,捐田入学士砻碑。 平反阴德堪娱母,清白家风更课儿。 见说元宵灯不放,为他百姓惜膏脂。

复制 王迈 《呈竹轩张史君二首》

枕上复用道间乡字韵呈同人

形式:

爆竹声中度岁忙,椒花杯上换春阳。 欠书元日神荼帖,又看新年傀儡场。 客枕方酣千里梦,朝靴正踏五更霜。 主翁须要惺惺在,富贵何如归故乡。

复制 王迈 《枕上复用道间乡字韵呈同人》

送黄东起西上

形式:

我友君居德行科,见君觉我汗颜多。 笔端有韵珠盈唾,胸次无尘玉不磨。 好去腰斤高斫桂,向来传钵有持荷。 广寒管领群仙到,为我殷勤谢月娥。

复制 王迈 《送黄东起西上》

送赵伯泳涯侍郎守温陵

形式:

泉是梅溪遗爱乡,老倪复此种甘棠。 后来荐报西山政,归去全无南物装。 籍甚三贤皆法从,勉哉一赵继循良。 万安桥上传佳话,七十年间四侍郎。

复制 王迈 《送赵伯泳涯侍郎守温陵》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