罴说

鹿畏貙,貙畏虎,虎畏罴。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
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寂寂持弓矢罂火,而即之山。为鹿鸣以感其类,伺其至,发火而射之。貙闻其鹿也,趋而至。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罴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捽搏挽裂而食之。
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鹿害怕貙,貙害怕虎,虎又害怕罴。罴的样子为头上披着长发,好像人一样站着,非常有力气而且害处非常大。 楚国的南部有个打猎的人,能用竹笛模仿出各种野兽的叫声。他悄悄地拿着弓、箭、装火的瓶子和火种来到山上。模仿鹿的叫声来引诱鹿出来,等到鹿一出来,就用火种向它射去。貙听到了鹿的叫声,快速地跑过来了,猎人见到貙很害怕,于是就模仿虎的叫声来吓唬它。貙被吓跑了,虎听到了同类的叫声又赶来了,猎人更加惊恐,就又吹出罴的叫声来,虎又被吓跑了。这时,罴听到了声音就出来寻找同类,找到的却是人,罴就揪住猎人,把他撕成碎块吃掉了。 现在那些没有真正的本领,却专门依靠外部力量的人,没有一个不成为罴的食物的。

注释

罴(pí):哺乳动物,体大,肩部隆起,能爬树、游水。掌和肉可食,皮可做褥子,胆入药。亦称“棕熊”、“马熊”、“人熊”。 貙(chū):一种像狐狸而形体较大的野兽。 被(pī)发:披散毛发。被,同“披”。 绝:极。害:伤害。 楚:指今湖南、湖北一带,春秋战国时期其地属楚国。 为:模仿。 寂寂:清静无声。罂火:装在瓦罐中的灯火。 罂(yīng):一种小口大肚的罐子。 火:燃烧。 为:模仿。感:召唤,引诱。 伺:等候。 趋:快步行走。 因:于是。为:模仿。 亡:逃跑。 而:表承接。 捽(zuó):揪住。 搏:搏击,抓、扑。 挽:拿来。 善内:改善内部。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这篇文章写一个猎人企图用竹管吹奏出鹿鸣的声音来诱杀鹿,结果反而招来其他猛兽,最终被罴所食。文章讽刺了那些没有真正本领却只凭侥幸混日子的人,并直接影射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全文生动的故事与严肃的立论两相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柳宗元介绍和柳宗元诗词大全

诗人: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郡(今山西永济县)人,著名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
复制作者 柳宗元
猜您喜欢

致仕后戏作 其一

形式:

五十归来谢世纷,百年劳逸喜平分。 不应又受先生号,去与青山管白云。

复制 岳正 《致仕后戏作 其一》

无题(追和元马伯庸韵) 其三

形式:

拾得星槎趁海潮,两姬夹侍百花娇。 朝临元圃家应近,晚过银潢路始遥。 翠幄获瞻天帝表,霓裳看舞月娥腰。 彩云端里刚风外,声彻鸾笙与凤箫。

复制 岳正 《无题(追和元马伯庸韵) 其三》

双燕 其一

形式:

小堂新敞未为华,双燕频来语似夸。 尔欲营巢无不可,去年今日在谁家。

复制 岳正 《双燕 其一》
类型:

送李行素携子东阳编修茶陵访祖

形式:

帝许南还着锦衣,故山草木坐增辉。 路从白马湖边过,身与苍龙阙暂违。 几处聚观元献隽1,千年争讶令威归。 秋风肯念并州2旧,莫谓衡阳少雁飞。

复制 岳正 《送李行素携子东阳编修茶陵访祖》

题仙溪郑氏义聚堂

形式:

闻道松庵老达尊,家传寸地至今存。 一堂和气兄犹弟,三世同心祖又孙。 灯火夜深归院落,犁锄春暖遍郊村。 莆阳人物应无算,礼义人人说郑门。

复制 岳正 《题仙溪郑氏义聚堂》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